自2017年底開始休館的台北市立美術館,歷時九個月的整修及規劃,終於在2018年暑假再次重回藝術迷的懷抱!館方自2018年7月開始階段性開館,目前,第三波開館行動延伸至北美館三樓主展區,以國際展覽《揭相:馬格利特影像展》(René Magritte, The Revealing Image: Photos and Films)揭開序幕。
北美館展出台灣現代藝術巨匠 夏陽《觀‧遊‧趣》
賀內馬格利特擅長以真實的日常物件,建構出迥異於現實的畫面,蘊含深厚的哲學思維於作品中,並且傳達人對於眼前易見的事物,通常興趣不大,反而比較想知道被遮蓋的事物背後,到底藏著什麼樣的祕密。而觀者在試圖領會畫作箇中奧妙的同時,也不禁揣想藝術家性格樣貌及內心世界。
比利時超現實主義先驅 恩索爾身價持續看漲 你也曾夢想走入名畫之中嗎?八個真實存在的畫中秘境,朝聖著名畫家曾經的謬思之地!
因此,北美館本次的展覽《揭相:馬格利特影像展》,將一反過去大眾對於賀內馬格利特存在於畫作中戴著黑帽子男人的形象,沒有展出這位藝術大師為人所熟知的畫作,而是更進一步地揭露他私密的影像創作,帶領觀者深入探究這位藝術鬼才的生命奧秘。
此展覽由長年鑽研超現實主義的學者、比利時夏勒華攝影博物館(Charleroi Museum of Photography)館長薩維耶凱能(Xavier Canonne)策劃,展出攝於1914至1967年間的130張照片及7段影片,這些資料直至1970年代中期,藝術家逝世十多年後才被重新發現,大多己無留存底片,可見本次展品的珍稀程度。
讀達利的祕密日記 窺視他的創作泉源與戀情
這份資料全然不同於文獻手稿或友人收藏的自傳性資料,揭露賀內馬格利特於日常生活及創作過程中不為人知的面向;而隨著陸續而來的評論與研究,它提供另一道探究其創作動機及作品意涵的思考軸線,亦可作為比利時超現實流派相關發展的歷史參照。
對賀內馬格利特來說,攝影應保留給特別場合或用途,如家庭照、比利時超現實流派的聚會活動照片、畫作或廣告設計的模特兒照、和朋友即興表演的留影,或錄製輕鬆詼諧的影片。然而這批照片卻不僅止於喚起人事時地物的留念,我們可見比利時超現實派同好在森林、海邊、或賀內馬格利特家中花園的聚會,如何以喬裝、背對鏡頭、或正背面交錯等別出心裁的場景布局,留下顛覆傳統的合照;亦可見賀內馬格利特及妻子喬婕特,善用日常物件即興拍攝出饒富興味的照片。
賀內馬格利特經常以照片來輔助創作,也常以攝影快照將自己或是親友們納入圖畫的宇宙當中,結合二維平面畫作和人物實體所營造出的新影像,不僅作為創作歷程的紀實攝影,更延展作品觀點並產生其他解讀的可能。除了相片拍攝之外,賀內馬格利特於1950年代期間購置一台攝影機,製作了多部自編自導迷你影片,並邀請好友們一同參與,靈感來自於他在年少時代看過的默片和喜劇片。
在眾多的藝術家個人肖像中,賀內馬格利特是特別的,他有時會模仿默劇演員擠眉弄眼,或倚在窗邊全神貫注地作畫,或拿起女子畫像遮住自己的臉龐,又或緊閉雙眼、彷彿沈浸在自己的思維中,多變的自我樣貌,與他豐沛創作能量相映照。賀內馬格利特從不以「攝影師」自居,對於拍攝的短片也僅以「家庭影片」稱之,未曾試圖展示他的攝影及影片。然而這些影像超越家居自娛的隨興之作,與他的繪畫作品關係密切,以異曲同工的方式道出賀內馬格利特的思想內涵,並揭開他探索生命奧秘所走過的軌跡。
化殘缺為美!英國V&A博物館《芙烈達卡蘿:創造自我》特展 私密收藏一窺藝術家內心世界
展覽以六個主題逐一開展,包括家庭相簿、形同家人、像個畫家、增效攝影、向攝影看齊:馬格利特與電影(拍攝)、假面鏡子。觀者將如同翻閱一本賀內馬格利特私人生活點滴的家庭相簿,循著線索,探究他如何以創作者、導演與模特兒的角度出發,牽引出這些作為閒暇消遣與創作素材的攝影及影片,與他充滿哲思的繪畫作品之對話關係。
北美館並於展期間舉辦「看的見-看不見:馬格利特與其他 」系列講座,邀請藝術史學者、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系所教授陳貺怡、臺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教授蘇佩萱、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教授孫松榮、藝術家朱盈樺,從不同面向剖析馬格利特的影像;北美館於九月底發行之第190 期《現代美術》季刊,亦特別策劃「揭相:馬格利特」專題,邀請陳貺怡、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教授楊凱麟、藝術家高重黎撰寫專文,從各個角度深入評介與討論。透過展覽、講座、季刊專題,邀請大眾一同細細探究馬格利特的超現實世界。詳情請見北美館官網。
《揭相:馬格利特影像展》 展期:2018/09/29至2018/11/25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3A、3B展覽室
Text、Photo:Taipei Fine Arts Museum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
BeautiM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