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雜《Popeye》、《Brutus》前編輯都築響一:催生無聊雜誌的正是「編輯會議」!

by 臉譜出版 2018/10/10

(本文節錄自臉譜出版《圈外編輯》一書,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我發自內心認為,催生無聊雜誌的正是「編輯會議」。不管在哪家出版社,開會(有時也會讓業務部參加,視情況而定)決定企畫都是常態吧。比方說,每個禮拜一在中午前開會,每人提出五個提案,所有人一起討論。

接著大家開始一個一個抹殺彼此的提案,這不有趣,這也不有趣。有提案倖存下來獲得採用,再分配給某人:「這由你負責。」從那時間點開始,負責人的採訪動機就已經是零了,那又不一定是他想做的內容。

「會過的企畫」是什麼?就是內容大家都懂的企畫。要讓大家懂,就得進行所有人都能理解的簡報。簡報當中如果沒有案例就會缺乏說服力,而案例不外乎是這雜誌採訪過、網路或電視上有報導。「看,這麼多人做過。」簡單說,就是用別人已經用過的哏,這根本不可能得到炒冷飯以外的成果。

從「醜陋的小怪獸」到《Vogue》總編輯 黛安娜佛里蘭:想過得好,就親手拿定主意創造出來!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POPEYE Magazine(@popeye_magazine_official)分享的貼文 於 張貼


採訪要訪的不是「你知道很有趣的東西」,而是「好像很有趣的東西」。別人報導過的題材,你可以直接掌握到內容,但沒人報導過的題材就不能「喏」一聲展示給別人看了。不知道能不能順利寫成文章,但感覺似乎很有趣,所以就過去看看。採訪就是這麼一回事,這種工作基本上跟會議格格不入。

說到底,會議也算是一種避險行為。大家一起做決定,就算失敗了也可以把「是大家一起決定的嘛」掛在嘴邊。某種意義上只是一種集體迴避責任的制度。就在會議一個接一個開的過程中,哏的新鮮度也不斷下降。

一路走來都靠自由接案的我認為,專業工作者不該採取「大家一起來」的做法,分攤掉責任是不行的。業務的意見和市場調查都無關緊要,編輯就該全力寫出最好的報導、做出最棒的書送印,業務就該全力推廣、銷售。做不出好書,編輯要負責;任誰來看都覺得好的書如果不賣,業務要負責。我認為這就是專業人該有的覺悟,但我的看法也有過於天真的部分吧。

一生都在挑戰時尚圈的殘酷與現實!《Vogue》前編輯顧問André Leon Talley:我靠自己爬上來,也會獨自走下坡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ブルータス(@brutusmag)分享的貼文 於 張貼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ブルータス(@brutusmag)分享的貼文 於 張貼

不過,應該也有很多人會擔心自己的企畫打不中讀者喜好吧。我一開始也會。

比方說,在《BRUTUS》創刊的一九八〇年代前半,紐約比現在野得多,但非常有趣。當時,藝術圈原本流行著難以理解的概念藝術,但新繪畫運動從截然不同的源頭冒了出來,蔚為風行。像凱斯.哈林(Keith Haring)、尚.米榭.巴斯奇亞(Jean-Michel Basquiat)等等,全都是在同一個時期浮上檯面的。

符號中的密語—凱斯.哈林六十歲冥誕畫展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POPEYE Magazine(@popeye_magazine_official)分享的貼文 於 張貼


我一直都很喜歡當代藝術,但並沒有受過專業的學院訓練,專業知識根本是零。不過跑紐約久了,和那些藝術家也成了朋友,越來越覺得當時的場景很有趣。那剛好是眼光銳利的藝廊開始推凱斯和巴斯奇亞的時期,他們的作品先前只被當作「塗鴉= 亂畫= 違法行為」。

於是我採訪了他們。然後呢,回到東京後為了寫報導,我開始找各種參考資料,讀《美術手帖》和《藝術新潮》,結果到處都沒有刊載相關情報。

日雜《POPEYE》、《BRUTUS》前編輯都築響一:催生無聊雜誌的正是「編輯會議」!_(6).jpg
1948年創刊的日本雜誌《美術手帖》,不僅集結各類美術資訊,更囊括動畫、攝影、平面設計......等各個層面,多年來累積許多忠實讀者。(圖/美術手帖)
日雜《POPEYE》、《BRUTUS》前編輯都築響一:催生無聊雜誌的正是「編輯會議」!_(5).JPG
於1950年創刊的日本雜誌《藝術新潮》主要透過每期不同主題,帶領讀者探究古典至當代的藝術作品,為日本指標性的藝術性刊物。(圖/博客來)

於是,我一開始當然會認為自己押錯了,因為專家完全沒提到他們。不過這種狀況實在太常發生,久而久之我突然間就想通了:專家只是沒實際去過那裡,所以不知道罷了。他們有知識但沒有行動力,所以無法知曉該領域正在形成的新潮流。另一方面,我雖然沒有知識,但有行動力……或者說有經費(笑)。而且主管也從來不曾對我說:「去向專家確認文章內容有沒有錯。」現在回想起來,他認同我的部分並不是我對採訪對象的客觀評價,而是我身為採訪者有多享受採訪對象帶給我的樂趣。後來就這樣漸漸地,我不再信任專家說法,轉而相信自己的眼光和感覺。對我來說,這是做雜誌的十年內最好的訓練。

並不是每次遇見真正新穎的事物時,心裡都會突然迸出一句「太棒了!」。既然新,你當然沒聽過名字,也沒見過,無法判斷好壞。不過碰到的瞬間內心會騷動。

要斬釘截鐵地說它「好」,當然會很不安。也許只有自己不知道它,也可能完全押錯寶。

即使到了現在,我大部分的報導都還是懷著這種不安做出來的。(真的!)

作者簡介:

都築響一

曾於流行生活文化雜誌《POPEYE》、《BRUTUS》擔任當代藝術、建築、設計等領域的特約採訪編輯,也曾編輯藝術全集《ArT RANDOM》系列。他擅長透過攝影,從既有媒體外的觀點外擷取現代社會樣貌;攝影集《日常東京TOKYO STYLE》以狹窄但充滿獨創性的年輕人住處為拍攝主題;《ROADSIDE JAPAN 珍奇日本紀行》探訪了日本各地的奇妙名勝。一九九七年獲得木村伊兵衛獎。後來編輯《STREET DESIGN FILE》這套共二十本的攝影集,收集了業餘人士的優秀設計。如今仍持續在探訪世界各地的ROADSIDE,著眼於秘寶館、小酒館、獨居老人等無名超人的事蹟。

買書做公益: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邀請您透過此連結購書,由此所得的收入將全數捐贈給香園基金會

日雜《POPEYE》、《BRUTUS》前編輯都築響一:催生無聊雜誌的正是「編輯會議」!_(1).jpg

(本文節錄自臉譜出版《圈外編輯》一書,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想當編輯卻不知從何做起?來自業界人士的4點建議
時尚產業實習都在做什麼?3位業界人士的實習經驗談
想成為下一位Anna Wintour?10個來自ELLE、InStyle、Teen Vogue總編輯的專業建議
Gucci創意總監Alessandro Michele改當雜誌客座主編 Grace Coddington、Madonna眾時尚名人跨刀助陣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為宏麗數位創意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最具時尚商業知識的線上媒體,我們從人文角度出發,報導國內外優秀的時尚與娛樂產業工作者及創意人士,推動台灣新銳品牌,探索影視美學…期望透過我們深入淺出的介紹,讓業內人士或產業門外漢都能對相關領域發展和脈動有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