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商學、媒體研究及藝術設計的學術背景。曾與攝影前輩謝震隆、翁庭華學習傳統攝影及暗房,喜歡庶民文化的生命力,懷念小時候在戲棚下觀看野台布袋戲及歌仔戲並且吃著把噗的童年。英國留學期間為欣賞英超聯賽 (FA Cup),在南安普敦足球俱樂部球場擔任清潔人員。
專長:藝術與時尚策展、時尚藝術經紀、文化研究及文化政策研究、跨領域合作、品牌管理與整合行銷、傳統及當代攝影。
時尚媒體《時尚商業評論》(Business of Fashion,BoF)在2016年7月有一篇專文《在形象戰爭時代裡形塑政治人物》(Styling Politicians in the Age of Image Wars),內容提到「在當今媒體飽和的世界中,形象是重量級政治家塑造個人品牌和競選活動的關鍵溝通工具。像演員,運動員和其他名人一樣,許多美國主要政治人物都雇用專業造型師和形象顧問。」
幾乎是全世界選舉頻率最高的台灣,又到了選舉時刻。政府除了考慮要合併不必要的選舉之外,其實還有選舉或政治人物斗大字樣的人體廣告背心,也同樣是到了革新時刻。
發現你我都忽略的美!丹麥攝影師記錄台灣浪漫風情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陳其邁(@chenchimai)分享的貼文 於 PDT 2018 年 9月 月 25 日 上午 7:43 張貼
陳其邁(@chenchimai)分享的貼文 於 PDT 2018 年 9月 月 25 日 上午 7:43 張貼
很多人對那些完全沒有設計美感的競選制服、背心、帽子無感,甚至感冒,不想看,又躲不掉;有人說,即使沒選舉,也無時無刻常看得到。不是在胸前,就是背後繡上巨大字樣,比如某某市長、縣長、鎮長、議員、代表、里長等,每人幾乎像一台人體宣傳車,四處走動,甚至有夜間LED背心,每個人都深怕別人好像不認識他們,看不見他們,字體一個比一個大,這種景觀,環視先進國家,也是世界少有,真不知該用什麼形容詞才恰當。
換個角度思考設計!從色彩與現代美感揭開商品吸引人的秘密
有設計感,還可勉強接受,但幾乎都是一個樣版,到了選舉時候尤其可怕,台灣又三不五時在選舉,可說到處都是相同樣版及設計的廣告背心,顏色搭配也很特別,百姓也只能無奈被迫接受如此美感,只能說:「大家眼睛業障重」,大量的選舉背心出現,如同快時尚一般,選後即棄,不僅造成資源浪費,在台灣亦難成為二手衣回收給弱勢家庭使用,小朋友總不能常穿著這種印有政治人物名字的服裝上學。一位年輕攝影師吳建衡曾在孟加拉拍到當地居民身穿台灣選舉背心的有趣畫面,原因出在商人將其回收後,運送到第三世界或開發中國家,低價轉手給當地人銷售,只能說外國人不懂台灣政治情況,也不懂中文字,才會造成這奇景,不禁讓人想起前NBA球員肯楊馬丁(Kenyon Martin)手臂上刺青的四個中文字:「患得患失」。
8位設計師現身說法!一窺美國前第一夫人蜜雪兒歐巴馬Michelle Obama的高衣Q秘密
比方,有天(記得這只是個比方),一個穿著肯X基字樣的推銷員,走到一家全是吃素念佛人家門前,狂按門鈴想說進門拜訪,說自己的炸雞是全天下最好吃,不吃,會後悔一輩子。我們試著把這些政治人物或是政客,當成肯X基推銷員,猛力推銷一些你很反感的商品-候選人。
這究竟是自由、無知,還是無奈?
記得插畫老師陳璐茜女士常說的一句話,值得大家去學習的生活態度,她說:「別人有打電話給你的權利,我們也有不想接電話的權利,不是嗎?」我們被教育成不接別人的電話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即使對方違反並且漠視基本的電話禮儀,為何我們就要硬接受?
這句話其實也很適合套在政治人物或是政客們身上,他們有權穿上奇特的選舉背心,我們其實有權拒絕這種醜陋的選舉背心文化出現在我們的生活日常,不是嗎?政治人物若把自己當成品牌經營,應該學習外國政治人物的穿衣哲學。
制服是美感生活的訓練也是實踐 專訪資深制服設計師廖佳琳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韓國瑜(@vegetable.han)分享的貼文 於 PDT 2018 年 10月 月 8 日 上午 1:37 張貼
韓國瑜(@vegetable.han)分享的貼文 於 PDT 2018 年 10月 月 8 日 上午 1:37 張貼
如同2016年7月《BoF》提到,美國時尚界都知道《Vogue》美國版雜誌總編輯安娜溫圖(Anna Wintour)之前操盤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的競選活動服裝。(對此,安娜溫圖的發言人拒絕發表評論,希拉蕊柯林頓競選活動沒有回應評論請求)。和大多數名人相似,許多美國政治人物聘請造型師來裝扮他們的對外形象,他們認為自己就是一個品牌,把這種投資當成品牌推廣。
我們不會在希拉蕊柯林頓的衣服看到Hillary Clinton的斗大字樣,也不會看到川普的衣服前面或後面出現Donald John Trump這三個大字。國外時尚雜誌會專門評論政治人物的時尚穿搭(Politician Fashion),國際時尚媒體也會評論哪些政治人物穿著最得體,我們也不會看見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英國首相德蕾莎梅伊(Theresa May)、德國總理安格拉梅克爾(Angela Dorothea Merkel)所屬政黨或是敵手政黨會穿類似台灣這種如此誇張,像人體廣告車的選舉背心。國外的中央及地方性選舉,多以彩帶披在肩上做識別,候選人保有自己的dress code,不太像台灣即使沒有選舉,還是有很多政治人物穿著印有自己名字的背心四處遊走。
【權飾遊戲】政壇套裝女王希拉蕊柯林頓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Hillary Clinton(@hillaryclinton)分享的貼文 於 PDT 2016 年 9月 月 29 日 上午 9:03 張貼
Hillary Clinton(@hillaryclinton)分享的貼文 於 PDT 2016 年 9月 月 29 日 上午 9:03 張貼
當大家在評台灣沒有什麼文化美學底蘊,當大家在批評台灣街景市容很醜、招牌市容混亂的時候,也許我們可以先從選舉文化開始檢討。當這些背心穿著被視為正常的時候,讓這些美學思維的人來引領台灣美學相關產業,怎麼可能會有好的期待?台灣的生活美學,怎麼可能會改變?
2016年5月,《富比士》(Forbes)雜誌一篇專題《政治人物如何根據他們的穿著來推銷自己》(How Politicians Market Themselves Based On What They Wear)這篇文章開門見山就說「政治人物不知道dress code(著裝要求)」,政治人物們經常沒有意識到一般民眾及公眾選民會注意到他們的服裝一切,包含什麼場合應該用什麼服裝出現,透過服裝和選民溝通,即使外國政治人物會看場合穿著,同樣被嚴格挑剔。
我們再來看另一篇報導,2017年8月,《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專文《來自馬克宏總統的一堂風尚課程》(From President Macron, a Lesson in Style),內容提到:「或許他缺乏競選經驗,馬克宏先生都在靈活地適應,並且根據他的選戰方式調整他的衣櫥。」可見,國外政治人物對於該有什麼樣的dress code非常重視,不像台灣,政治人物或政客們,幾乎是一件沒有美感的人體廣告競選背心走透透,且選後丟棄。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Merci à Mme Rio et son colocataire Rémi pour leur accueil hier chez eux au Perreux-sur-Marne ! 60 années les séparent mais l’amour de la scène réunit cette ancienne comédienne et ce jeune étudiant en théâtre. Bravo à l’association Le Pari solidaire qui recrée une solidarité intergénérationnelle en répondant à des problématiques quotidiennes comme l’accès des jeunes au logement et l’isolement des personnes âgées. Emmanuel Macron(@emmanuelmacron)分享的貼文 於 PST 2016 年 12月 月 31 日 上午 7:42 張貼
Merci à Mme Rio et son colocataire Rémi pour leur accueil hier chez eux au Perreux-sur-Marne ! 60 années les séparent mais l’amour de la scène réunit cette ancienne comédienne et ce jeune étudiant en théâtre. Bravo à l’association Le Pari solidaire qui recrée une solidarité intergénérationnelle en répondant à des problématiques quotidiennes comme l’accès des jeunes au logement et l’isolement des personnes âgées.
Emmanuel Macron(@emmanuelmacron)分享的貼文 於 PST 2016 年 12月 月 31 日 上午 7:42 張貼
前陣子《人民網》海外記者所寫的文章提到,「在台北捷運上,乘客不會聞到韭菜包子和大蔥餃子味道,有的只是淡淡的香水味。」其實這是捷運局法律規範出來的乘車倫理及文化,若一開始就開放讓大家去吃東西,習慣成型了,要改回來,就很難。同樣道理,當大家已經習慣這種怪怪的選舉背心文化或是政治人物背心文化,似乎政治人物的穿著美感就回不去了。
關於政治人物背心,2015年1月,《天下》雜誌的獨立評論專欄郭瓊瑩小姐寫過一篇文章,標題為《政客們,是否可以換下「背心」換上「優雅」?》,文章最後提到:「里長是做事做出來的,區長也是服務出來的,而議員、立法委員等各種具公職的人,除非那件『背心』賦予了你對選民寄託責任之信任,也加冕了你對實踐此『被信任』之信仰,否則換下吧!換上真誠、熱誠,則優雅風範自然形成!」
一些外國友人來台灣旅遊,便說,台灣的選舉背心,真的很特別。
是褒,是貶,就讓大家各自表述吧。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
BeautiM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