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時裝週已進入穩固期!文化部李連權次長:它是臺灣時尚的正能量

我們想與你分享的是...

臺北時裝週從2018年舉辦,今年已
進入第四年,雖然去年起全球因疫
情而時尚消費銳減,但本土設計師
在臺北時裝週的加持下,於國內市
場仍大有斬獲,文化部次長李連權
表示,國內市場的成長對於設計師
進軍國際,其實具有極為重大的意
義。

(本文為《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與臺北時裝週合作文章,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文化部自2018年開始舉辦臺北時裝週,已邁入第四年。從2017年初,文化部開始詢諮產業工作者,搜集調查國內外時尚產業資料,到李連權次長開始積極走訪產業不同單位、協會,協調各部會及業界進行整合,再到文化部於2018年推出為期五年的《時尚跨界整合旗艦計畫》,正式開辦「2018臺北時裝週SS19」至今,臺北時裝週已成為時尚界的年度大事。

根據《時尚跨界整合旗艦計畫》,臺北時裝週原本規畫第一、二年採一年一次,第三年起與國際接軌採一年兩次的方式定期舉辦,因此2018年、2019年均只舉辦了一季,原本2020年計畫分別舉辦秋冬、春夏季,但上半年卻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而取消,不過到了下半年,受惠於臺灣優秀的防疫成果,2021春夏臺北時裝週仍然持續於2020年9月如期舉行,使活動不致中斷。2021年3月,文化部首度舉辦了秋冬季的臺北時裝週,正式在發表時程上與國際接軌,對照國外各大時裝週因防疫措施與封鎖政策而被迫取消、改為數位化的遭遇,不免令人感到慶幸。

不過,臺北時裝週一路走來至今,並非沒有批評的聲音,從籌備期開始,臺北時裝週就面臨許多不同的意見,包括硬體設施、活動時程未與國際接軌、政府各單位權責與民間資源難以整合,與藉由「標案」形式發包時裝週會造成籌備期短暫、經驗難以傳承、企業競標引發「門戶之見」,以及文化部為每屆時裝週設定「主題」的作法,實則不符合國際時裝週的慣例等。

以上的批評與意見中,針對硬體設施、活動時程的意見,在改善場地且於2020年舉辦的春夏季時裝週已有所改變,但政府各部會整合與民間資源的協調、時裝週的標案形態等「結構性」的問題,似乎並非短期內能有所變化,而不久前才剛落幕的「2021臺北時裝週AW21」,除了首次為活動中加入校際展演,為在校時尚設計學生提供展演舞臺,仍然延續過去活動設定主題的作法,以「永續時尚」作為開展秀的主題,但同時也串聯、整合在地紡織產業到設計師品牌,文化部次長李連權表示,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呼應文化部推動臺北時裝週的五大主張。

20210319_121457.jpg
文化部李連權次長認為,臺北時裝週已進入正向循環。(圖/BeautiMode)

讓臺北時裝週成為獨特的品牌

「臺北時裝週的五大主張,是機能、永續、跨界、多元、人文。」李連權表示,「這是我們希望臺北時裝週能夠達成的特色,以此為目標不斷推動,逐漸在國內與國際上,形成鮮明的印象。」

李連權表示,從開辦至今,臺北時裝週為國內設計師提供了集中展演的機會,在媒體報導、名人加持下,已經在民眾心中留下正面的印象,加上2020年臺灣成為全球少數得以舉辦大型實體秀的國家,更加增強了國人的信心,同時也帶動了臺灣設計師在國內的銷售,而在國際上,因為Covid-19疫情令各國無法實際展演,也令臺北時裝週的能見度大幅提升。

「臺北時裝週在國人的心目中與國際上,已經成功成為一個品牌。」李連權說,「目前臺灣除了像選舉這種政治性活動,我想臺北時裝週應該是在國際報導上能見度最大的活動了。」

培養本土時尚文化,帶動品牌國際競爭力

廣泛的報導所帶來的品牌效應,令參與臺北時裝週的本土設計師品牌在國內的銷售大幅提升,李連權次長解釋,根據過去幾季不論從設計師給予文化部的意見回饋,還是申請參與臺北時裝週的品牌數來看,臺灣設計師的國內市場有大幅的拓展。

另一個明顯的指標是,近期開始有百貨業者向文化部提案,希望能以臺北時裝週的名義合作舉辦活動,「從前都是我們要去找百貨業的人,現在是他們主動來跟我們Lobby(遊說)。」李連權說。「所以我們也在考慮,未來或許會邀請百貨公司來提案、提供創意。」

可惜的是,受到疫情影響,全球整體的時尚消費降低,因此由臺北時裝週直接帶動的國際訂單並不多,但有鑑於不論是臺灣文化產業還是時尚品牌,在國內的市佔率均不到10%,李連權次長認為,先提升國內市場,培養屬於臺灣的時尚文化,其實也是促使本土品牌成長、突破,進一步揮軍國際的最佳途徑。

「從韓國的經驗來看,當本土品牌在國內的市佔率到達30%,就表示我們的品牌已經成熟,有馳騁國際的能力。」李連權說。

李連權次長解釋,臺灣本身並不是封閉市場,世界各國的產品均可進入,市場對於舶來品的接受度非常高,美學品味也相當國際化,這表示能被本土消費者接受的產品,自然也能被國際消費者接受,因此臺灣的品牌只要能製作出國內消費者滿意、喜愛的商品,自然就擁有進軍國際市場的品質與創意。

「目前所有文化產品,本土創作者的市佔率都不會超過10%。」李連權說,「所以目前我們的策略,是提升臺灣時裝品牌在國內的市佔率,先協助設計師在國內站穩腳跟,然後才是走向國際。」李連權說。

文化部次長李連權_1.jpg
文化部李連權次長身著DYCTEAM上衣出席2021秋冬臺北時裝週展前記者會。(圖/臺北時裝週)

媒合上下游,讓臺灣成為時尚之國

藉由提升本土品牌市佔率來培養本土時尚文化,受惠的不僅是臺灣設計師品牌,李連權次長從經濟學的專業出發,指出文化產業最大的特色,是容易產生外部經濟,所以文化產業發達的國家,其他非文化部門仍然可以受惠,例如擁有強大時尚文化的法國,所生產出來的材料,必然會較其他國家昂貴,因此臺北時裝週的目標,就是希望能透過建立品牌價值,為臺灣的設計師品牌與上下游廠商爭取文化加值,在這樣的前提下,臺北時裝週過去三年多來,不斷推動上游布料廠商與下游設計師品牌之間的合作。

「我們的工作,是為雙方建立溝通,這比想像中困難,因為我們的設計師規模小,但上游廠商規模很大。」李連權說。

李連權解釋,臺灣有許多獨步全球的紡織科技,但由於國際間不認為臺灣是時尚的國家,所以布料經常無法爭取更高的價格,而臺灣的設計師品牌,也因為規模小,難以負擔機能紡織廠商動輒數十、數百尺的最小訂量,所以不常使用臺灣廠商的布料,因此臺北時裝週所要做的,就是要藉由促成上游與下游之間的合作,為設計師品牌與上游廠商建立合作共識。

「我們的論述是,當臺北時裝週更好,我們上游的材料就可以在國際間打著臺北時裝週的名號來行銷,告訴大家我們的布料也是符合潮流的,這樣自然可以得到更好的價格,而這樣的說法自然雙方都可以接受。」李連權說,「而經過幾次的磨合後,上下游彼此之間的合作,似乎已經漸入佳境,彼此培養了一定的默契。」

除了促進上游機能布料廠商與臺灣設計師品牌合作,李連權次長表示,目前他正在研議與教育部合作,讓臺灣的機能布料進入服裝設計系所,使學生在求學時就熟悉機能布的性質,這樣有朝一日進入業界、創立品牌後,就能自然而然在設計時採用臺灣生產的機能布。

「臺灣廠商的機能布,是完全符合國際環保標準的。」李連權說,「如果大家在學生時期就用習慣,進軍國際時可以多使用臺灣的布,這樣國際上就會知道,我們不但布料是最好的,而且時裝設計也是有美感的。」

誰說年輕人只懂小確幸? 臺北時裝週學生展演反思時代洪流

實踐大學校際展演作品.jpg
實踐大學校際展演作品。(圖/臺北時裝週)

信心是美學教育的基石

回顧推動臺北時裝週至今的經驗,李連權次長略帶感性地表示,臺北時裝週逐漸茁壯,除了為設計師擴大國內市場外,最大的影響或許是它讓國人對臺灣時尚更具信心。

「過去我常聽人說『臺灣設計師的衣服不能穿。』」李連權說,「但臺北時裝週舉辦到現在四年了,當初那些不看好的人開始對我說,臺灣設計師真的進步很多,經常來往日本、韓國的佼佼(黃子佼)更是稱讚不已,說臺灣設計師的作品絲毫不輸給外國,而且價格更親民。」

國人對臺灣時尚的信心增加,從媒體對臺北時裝週的報導逐漸變多也可以得到印證,「媒體不會去報導觀眾沒有興趣的事情。」李連權說,「所以媒體報導變多,代表國人想更理解趨勢跟臺灣時尚,這本身就是一種美學的教育,除了培養美感,也讓一般民眾更懂得尊重設計師的智慧財產權,願意為了設計付出更多成本。」


吸收國際經驗走向世界

不過,雖然臺北時裝週為臺灣設計師品牌逐漸打開國內市場,同時促使國人對本土時尚的信心提升,但仍有部分產業人士希望臺北時裝週能引進國際團隊,以補齊臺灣經驗的不足,讓時裝週能更有效與國際接軌,對於這樣的聲音,李連權次長表示,疫情爆發前臺北時裝週曾與東京時裝週洽談過合作事宜,但在2020年後即被擱置,有鑑於目前臺灣時尚仍處於擴大國內市場的階段,引進國際團隊的時機應該是在本土市場成長至相當程度之後,而且必須確保能將國際合作的經驗留在臺灣。

「國內市場站穩腳跟,進軍國際時,我們就會需要國際團隊。」李連權說,「比方說,我會主張臺北時裝週去和其他時裝週洽談,遴選幾位設計師去當地走秀,由當地的團隊包裝行銷,同時對方也送幾位設計師來臺北時裝週走秀,這樣雙方的團隊都可以彼此學習。」

而對於臺北時裝週以標案的形式發包給得標者,造成籌備時間短暫,不同得標單位經驗難以傳承的隱憂,李連權次長表示,在臺北時裝週逐漸步上軌道後,未來會成立第三方組織來接手舉辦,不過考慮到臺北時裝週涉及的事項,包括與經濟部合作媒合產業上下游、與教育部協調舉辦學生展演乃至於進一步的產學合作,或是與地方政府協調,複製2021秋冬臺北時裝週為#Damur舉辦市區街頭快閃展演的經驗,將來臺北時裝週的主辦權即使交給第三方單位,文化部仍然可能需要承擔居中協調的角色。

「由中央部會來處理臺北時裝週,終究會有限制。」李連權說,「不過我也承諾,未來如果第三方組織需要溝通協調時,我還是可以提供協助。」

「再生」重新定義潮流 #Damur快閃征服台北街頭


強化時裝週品牌,營造臺灣時尚正能量

總結從過去到現在的經驗,李連權指出,臺北時裝週不論是塑造時裝週的品牌形象、增加國際曝光、擴大國內市場、整合產業上下游、為學生提供展演機會等方面均已進入正向循環,而且藉由不斷強化臺北時裝週的活動品質與影響力,未來勢必能夠吸引更多人來與時裝週合作,持續提升臺北時裝週的品牌價值,成為守護臺灣時尚的正能量。

「時裝週品牌價值越高,願意合作的人就會越來越多。」李連權說,「從第一、二年的草創,到第三年的爆發式成長,第四年已進入穩固地位的階段。」

2020與2021年,全球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許多國際時裝週面臨停辦或改為線上發表,而在2021年3月舉辦的2021秋冬臺北時裝週,籌備期間也曾因臺灣出現院內感染,而一度考慮停辦,但李連權次長在參考各縣市公共場所、博物館、燈會,以及二二八紀念活動的處置方式後,為了不中斷過去所建立的正向循環,仍然決定如期舉辦臺北時裝週。

「我當時決定非萬不得已,時裝週不能停辦。因為時裝週要控制人流很容易,所以我們設定了四個方案:照舊舉辦、座位間隔75公分、梅花座、不開放觀眾入場,但就是沒有『取消』這個方案。」李連權說,「因為我知道,臺北時裝週是臺灣的正能量,只要情況允許,就該持續下去。」


採訪攝影:BeautiMode
資料來源:臺北時裝週

(本文為《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與臺北時裝週合作文章,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廣告、專案等商務合作,請發信至:ad@beautimode.com

臺北時裝週台Way關不住 主題秀淪為品牌秀惹議
憂喜參半的臺北時裝週:雖蹣跚學步,但看見成長曙光
防疫成果成就設計軟實力!臺北時裝週堅持實體秀 推動時尚零距離
品牌經營不是辦完秀就結束!臺北時裝週如何助設計師「賣向國際」?
去__你的時尚!臺北時裝週Re:connext 整合中央與地方 打造規模最大時尚聚會
砸重金升級硬體、打造沉浸式首航派對!2020臺北時裝週有了這些改變,那明年呢?
直搗後文明世界荒涼與生機!臺北時裝週揭示人類的未來 冬眠艙中的服裝代表著什麼?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為宏麗數位創意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最具時尚商業知識的線上媒體,我們從人文角度出發,報導國內外優秀的時尚與娛樂產業工作者及創意人士,推動台灣新銳品牌,探索影視美學…期望透過我們深入淺出的介紹,讓業內人士或產業門外漢都能對相關領域發展和脈動有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