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產業經常被指責浪費、汙染性高。為了擺脫「不環保」的惡名,許多品牌、 製造商積極與科研團隊合作,將來自仙人掌、菌絲與鳳梨葉的蛋白質與纖維,改 造為令人意想不到的時尚材質。
(本文版權為《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時尚產業是極具汙染性的產業,這早已不是新鮮事。根據丹麥非營利組織 Global Fashion Agenda與諮詢機構麥肯錫公司(McKinsey & Company)於2020年共同發布的報告《Fashion on Climate》,時尚產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已佔全球總排放量的10%,而且依照目前的增長趨勢,2030年前可能將上升至三分之一。為了擺脫「不環保」的惡名,時尚品牌、製造商紛紛投入永續化經營的潮流之中,藉由諸如農技創新、循環時尚、二手交易、改善勞工處境,以及永續材質開發等方法,翻轉過去時尚產業的運作模式,降低時尚產業對環境的影響。
以下為近年來備受矚目的8種永續材質,不論是以蘑菇菌絲生成的全素皮革,還是以鳳梨葉、烏賊蛋白,或海藻粹取而來的纖維所製成的布料,每一樣都預示著時尚產業的未來,勢必將展現與如今大不相同的面貌。
1. 蘑菇菌絲體皮革
「菌絲體」(Mycelium)純素皮革,是指在實驗室以人工培育方式,將蕈類根部轉變為擁有皮革質感的生物材質,在耐用性、韌度和觸感上,都比聚酯纖維人造皮革更加接近真皮。也因為菌絲體皮革的質感與真皮格外接近,以包袋為主力產品的愛馬仕(Hermès),2021年3月正式發表了與加州科技企業MycoWorks合作研發的菌絲體皮革Victoria包款,愛馬仕將這款全素皮革命名為Sylvania,預計將於2021下半年上市。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早在愛馬仕加入全素皮革的行列之前,向來就被視為時尚界永續先鋒的Stella McCartney,就與科技公司Bolt Threads公司合作研發出Mylo材質,與Sylvania不同的是,Mylo的材質結構是透過手工,將菌絲體原料鋪在環保尼龍外,藉此創造近似於皮革的質感。
以布料取代皮革終於成真!環保時尚推手Stella McCartney:業界已沒有理由再用真皮
2. 仙人掌皮革
2019年10月,來自墨西哥的新創公司Adriano Di Marti 在義大利的Lineapelle國際皮革博覽會(International Leather Fair Lineapelle),發表了以仙人掌為原料製作的全素皮革Desserto,立即獲得廣泛關注,並且於2020年6月更獲得2020 LVMH創新獎(LVMH 2020 Innovation Award)第二名。
有趣的是,Desserto皮革在生產時,並不需要採收整株仙人掌,而是只需採下較大的肉質莖,在經過清洗、碾碎、曝晒三天後,精製成仙人掌粉末與其他無汙染化學成份結合,將仙人掌的植物性蛋白質固化,創造出多種顏色、厚度、質感的全素皮革,由於仙人掌中植物性蛋白質含量極高,因此觸感、性質與動物皮革十分相近,既透氣又柔韌耐用,製成產品後,壽命約為10年,而且可以完全自然分解。目前,Desserto皮革已可以被製成服裝、鞋履、包袋與汽車座椅。
仙人掌有潛力取代牛皮?墨西哥新創企業研發高質感「全素」皮革!
3. 鳳梨葉纖維
英國紡織公司Ananas Anman以鳳梨葉為原料提取的天然纖維Piñatex,質感與動物皮革十分接近,且鳳梨葉是鳳梨果實收成後留下的副產品,因此得以大量生產,目前已廣泛使用於時裝、配飾、室內裝潢與汽車產業,例如Hugo Boss、H&M都曾推出Piñatex製作的鞋履、服飾。
4. Econyl再生尼龍
Econyl再生尼龍,是義大利人造纖維公司Aquafil於2011年開發出來的再生纖維,由於當時這項產品只有70%的原料來自回收塑料,因此初期曾被稱為Econyl 70,不過在改良後,Econyl再生尼龍目前已經可以完全使用回收塑膠,這些塑膠主要來自垃圾掩埋場、廢棄地毯,以及海洋垃圾,Adidas、Levi Strauss、H&M、Stella McCartney、Breitling、Mara Hoffman、Gucci、Volcom等品牌,皆有在產品中採用Econyl再生尼龍紗線。而Prada更在2019年宣布,為回應時尚永續化的潮流,品牌推出Re-Nylon專案,將旗下尼龍製產品全面改用Econyl再生尼龍。
用蘑菇做「皮料」,美國生物新創公司Bolt Threads新款環保手袋Mylo Driver Bag正式發售
5. 烏賊蛋白纖維
根據《CNN》的報導,每年有超過800萬噸塑膠進入海洋,近期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的團隊發現,烏賊會利用其吸盤上的環狀齒來緊抓住獵物,而烏賊環形齒(squid ring teeth,SRT)的蛋白質結構,與絲綢很類似,經處理後可以製成十分耐穿的織品,而且由於纖維被SRT蛋白質包裹,如果受到輕微損傷,只要施加一點熱量和壓力,織物便可自我修復,SRT蛋白在自然環境中也可以被微生物分解。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團隊已能夠透過大腸桿菌來大量製造這種蛋白質,因此未來若有朝一日,烏賊蛋白纖維走向量產,廠商不需要獵捕大量烏賊,也可以生產足量的布料。
6. 綠藻布料
美國台夫特理工大學(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與羅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Rochester)研究團隊,近期宣布已成功用3D列印製作出由藻類構成的全新布料,這種布料不僅擁有可大量生產、可生物分解的優點,製成服裝後仍可行光合作用,從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因此是名符其實的負碳織品。
穿上海藻製成的半透明雨衣!紐約設計師催生環保「負碳雨衣」 防風擋雨還能吸收二氧化碳
7. 有機棉、優良棉、低耗水織品
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 (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2018年的報告顯示,時尚界生產織品一年會消耗約930億立方公尺的水資源,而且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的資料顯示,製作一件棉質T恤,生產過程大約會消耗2700公升的水,而除了消耗的水資源,染色與加工流程,均可能汙染水源,而要緩解這種問題的方法,可以從選擇有機棉或開發低耗水棉製品著手。
根據國際非營利組織Textile Exchange於2017年提出的報告,有機棉在栽培時,比一般棉花消耗的「藍水」(Blue Water)少了91%。所謂的藍水,是指如淡水湖、河流等來自地下與地表的水源。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差距,是因為有機棉農場規模較小,多半只需要雨水澆灌,而非仰賴來自河川、湖泊的灌溉系統。
除了有機棉之外,推廣永續棉花種植的優質棉保證計畫(Better Cotton Initiative,BCI),依據以下6項目標為符合標準的棉花農場進行認證,以低棉生產對環境的影響,這6項目標分別為:將對作物保護措施的有害影響降至最低、高效用水與保護水資源、重視土壤健康、保護自然棲息地、關心和保護纖維品質、創造具尊嚴的勞動環境。
頂級棉面臨滅絕危機?台日合作搶救瀕危珍貴纖維
此外,許多品牌也相繼開發了低耗水的服裝,例如Levi's與丹麥品牌Ganni共同推出的棉化寒麻纖維所製成的丹寧布,與傳統棉花相比,培植過程中不但大幅減少用水量與殺蟲劑,寒麻亦全部來自雨水澆灌。
8. Lyocell纖維
Lyocell纖維(意即溶解性纖維)被譽為21世紀綠色纖維,是一種將木漿以NMMO溶劑加以提煉、紡製的再生纖維,由於是以木漿為原料製成的織品,因此能夠在土壤中自然分解。Lyocell纖維富光澤,柔軟光滑,觸感舒適,因此已廣泛使用於時裝、傢飾,以及貼身衣物中,可純紡或與棉、麻、絲、毛及合成纖維混紡。
資料來源:BBC、CNN、Hermès、Levi's、McKinsey & Company、Better Cotton Initiative、Econyl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
BeautiM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