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點閱後消失十年,洪佩瑜學會人生不專一很OK

(本文經《遠見雜誌》網站授權,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千萬點閱後消失十年,洪佩瑜學會人生不專一很OK_00007.jpg
洪佩瑜嘗試了許多事情,發現人生道路不夠專一,反而能吸取更多養分,並學會和不堅定的心智共處。(圖/蘇義傑攝)

「舉出一個突然消失的歌手?」每次在社群上有類似的討論時,必定會看到洪佩瑜的名字。2011年,20歲的她奪下「超級偶像」亞軍,而後發行的單曲〈踮起腳尖愛〉累積六千萬次點閱,洪佩瑜卻選擇離開,一隱身就十年。如今,她回來了!為何當初消失?原來她嘗試了許多事情,發現人生道路不夠專一,反而能吸取更多養分,並學會和不堅定的心智共處。

千萬點閱後消失十年,洪佩瑜學會人生不專一很OK_00001.jpg
接受《遠見》專訪,洪佩瑜說自己沒有明星體質,容易被觀眾的視線影響。(圖/蘇義傑攝)

若你近期在任一個搜尋引擎中輸入「洪、佩、瑜」三個字。跳出的相關搜尋,第一個是「洪佩瑜去哪了」,而後緊接的是「洪佩瑜近況」。從這個跡象,就知道有多少網友至今仍關心她,好奇她的行蹤。為何她如此魂牽夢繫?

第五屆「超級偶像」的總冠軍,是日後得到金曲獎肯定的艾怡良,得到第二名的洪佩瑜,不僅在人氣部分排名第一,最終的成績更只差了艾怡良不到0.5分。比賽後洪佩瑜推出單曲〈踮起腳尖愛〉,被當時的現象級偶像劇《我可能不會愛你》選為插曲,至今在YouTube上累績超過六千萬次的點擊。本可以趁著人氣開啟演藝生涯,洪佩瑜卻就此消失。

千萬點閱後消失十年,洪佩瑜學會人生不專一很OK_00002.jpg
搜尋「洪佩瑜」的提示。(圖/翻攝自Google)

從超偶到〈踮起腳尖愛〉,跟著洪佩瑜輕輕哼著、哭著、笑著,她的嗓音宛若潮聲,在夢裡起伏。曾被那句「等你回過頭來」觸動的人,對於她的去向,都在找一個解釋。十多年來,關於洪佩瑜,實在有太多傳聞。有人說,她前往美國深造,也有她赴日工作的說法。無論真相為何,記憶中的她,好像定格於十年前的那個瞬間。

洪佩瑜去哪裡了?

無從得知她的近況,人們說她「不見」了。與其聽人說,不如由她親口講。

接受《遠見》專訪,談及當年比賽後杳無音訊的往事,從驚鴻一瞥至踏雪無痕,洪佩瑜說,參加比賽像是意外,更沒有想過會走到最後,因為她參賽的目的,從來不是為了要變成一個有名的人,「那時候的心情很單純,貪圖在台上唱歌的幾分鐘。」可是,身邊的人期待她成為歌手、就此發光發亮,這樣的拉扯影響了她。

從五歲便開始練舞,而後又在舞蹈班裡一路長大,洪佩瑜的生活單純。她自認以前就像活在溫室中,「如果念普通班,會有比較多的人群接觸吧。」參加比賽前,生長於高雄的她,北上求學還沒有太長時間。感受到生活環境的巨大變化,又不熟悉音樂產業的運作,再加上性格內斂,面對與日俱增的關注,都讓她難以自處。

YouTube 上還找得到洪佩瑜當年比賽中受訪的影片。面對鏡頭她笑得開朗,說起話來無畏、勇往直前;演唱時更是悠然且從容。然而,洪佩瑜說,自己其實是不自在的。「參加比賽的時候,第一次感覺到注視是這麼直接。」視線直直對著自己,身處於焦點上,「燈光好亮。」因為學習表演多年,攝影機前的她可以盡力配合演出,但她覺得,那不是自己的模樣。

千萬點閱後消失十年,洪佩瑜學會人生不專一很OK_00003.jpg
回憶當年的比賽,洪佩瑜說當時轉換環境,又接收到許多期待,處於撞牆期。(圖/蘇義傑攝)

拿起麥克風,自己的手會抖

對洪佩瑜來說,與觀眾的眼光共處,始終是人生中的課題。在 Instagram 的貼文中她曾說,拿起麥克風,自己的手會抖。

曾和洪佩瑜多次合作演出,也是新單曲〈躲貓貓〉的詞曲作者,鄭昭元用「超級尷尬」描述洪佩瑜面對觀眾的狀態。「在樂手台上看著她,想著,這個少女下一句會說什麼呢?」拿起麥克風演唱的洪佩瑜,能夠完全放鬆身體,帶著聽者進入歌曲的敘事空間,可是當音樂停止後,她便會手足無措,「表現出不知道該怎麼跟觀眾互動的樣子,」又希望不會有人發現。但鄭昭元笑著說,其實觀眾都能看得出來。

從平常社群上的文字,還有實際訪談,可以感受到洪佩瑜的心思細膩。鄭昭元觀察,洪佩瑜每天都會寫日記,在錄音室配唱時,不僅會手寫歌詞,還會在筆記本上畫插圖。

洪佩瑜也用多愁善感和敏感描述自己。平常她不看 YouTube 上的留言,以免受到影響,「我是一個心智好像沒有很堅定的人。」

千萬點閱後消失十年,洪佩瑜學會人生不專一很OK_00004.jpg
去年六月,鄭昭元在洪佩瑜的線上音樂會擔任鍵盤手。(圖/翻攝自洪佩瑜臉書直播)

自我懷疑而出走,但她其實一直都在

當年卸下歌手身份後,她先完成台藝大舞蹈系的學業,接著加入舞團「周先生與舞者們」,一待就是三年。接著,洪佩瑜成為自由舞者,與不同編舞家和劇團工作。當時,「人力飛行劇團」的音樂總監、同時也是金曲獎製作人獎得主的陳建騏,邀請她參與演出,她因此陸續在三齣幾米音樂劇表演,也開始在劇場重新唱歌。

這十多年來換過許多身份,不變的是,洪佩瑜始終留在台上,「我自己知道,我一直都在。」她說自己從未停止表演,「想一直做一個表演的人,需要變成歌手可以變成歌手、想當演員可以當演員、要當舞者就當舞者,希望能跳到八十歲。」無論舞蹈、演戲、歌唱,甚至是文字,這些都是洪佩瑜抒發和表達的工具,讓她能夠在不同作品中,向外面的世界溝通、表現出不同的模樣。

面對視線的猶疑,或多或少影響了當年洪佩瑜擱下麥克風的決定。回憶當年,「不確定能不能這樣站在台上,接受大家的目光,不確定我的心臟夠不夠強。」洪佩瑜坦承地說。表演當下不會受視線影響,但是當注視延續到生活,感受到他人的期待,就會產生壓力。

不過,跟十年前相比,洪佩瑜已經進步許多。雖然人家總說她「消失」,但這些隱身的時光並非虛度,除了從不同形式的表演中汲取養分外,她也不斷反思,應該如何看待觀眾,又該如何與目光相處。

現在的她,知道關注來自於喜歡,因此能夠將其視為力量的來源,雖然成為鎂光燈下的焦點,還是覺得害羞,但是她已經轉換了心情。「我不是有明星體質的人,但我知道緣分很珍貴,所以會很珍惜那個當下。如果把念頭放在『要珍惜當下』的話,我會堅定一點。」

不嘗試的話,死了會後悔吧?

音樂劇的旅程告一段落後,洪佩瑜陷入自我懷疑的瓶頸,她自問,在劇場表演到一個程度以後,還可以怎麼突破自己?想要沉澱、在沒有人認識自己的地方生活,她在 2018 年末前往日本打工度假,這也是網路上「赴日工作」傳聞的起源。

這段八個月的赴日旅程,成為洪佩瑜「回來」的契機。

由於身處異鄉,沒有人知道她是誰,每次面試都要奮力地自我介紹。洪佩瑜必須透過生疏的語言,說出「我在台灣跳舞,也唱歌,」一次次為自己貼上標籤,才能讓別人理解。

重複性的庶務工作,也讓洪佩瑜意識到她的渴望,「我很想做一件我沒辦法被取代的事情。」因此,在離開日本前,洪佩瑜答應朋友提議,在當地舉辦人生第一場異國演出,最後觀眾人數超乎預期的多。

回到台灣,她也曾嘗試廣告、電影配樂,發現自己還是非常喜歡歌唱。在疫情封城期間,洪佩瑜開始想,有沒有不做會後悔的事?當時浮上心頭的,也是唱歌。「成功就真的很幸運,失敗那也沒關係,至少我做了,死掉前不會後悔吧?」當年的坎還沒跨過,至今仍害怕觀看的眼神,但對於自己能走多遠的好奇,壓過了心中的不安。

練習與不安共處的洪佩瑜,決定以歌手的身份,重新回到世人的目光中。2020年以來,連續舉辦音樂會、去年九月舉辦個人演唱會,與甫推出的個人首張專輯,都是她經過長時間的思索,所給出的回應。

千萬點閱後消失十年,洪佩瑜學會人生不專一很OK_00005.jpg
洪佩瑜在2022年九月舉行三場個人演唱會。(圖/其後音樂提供)

這麼多年過去,〈踮起腳尖愛〉影片的留言區,累積許多關於洪佩瑜去向的疑問。最近,熱心的歌迷紛紛在底下通風報信,雖然好久不見,但她回來了。「謝謝你沒有放棄當歌手,等待真的是值得的。」這是一位聽眾素樸的心聲。

雖然沒辦法完全克服,但已經在路上

回想起當年在比賽中初試啼聲的自己,洪佩瑜說,那時沒有考慮太多、因為喜歡就直接去做,憑著直覺性魯莽的自己,實在很勇敢。現在重新聽〈踮起腳尖愛〉不再矛盾,而是當作禮物。「前面那十年很長,大家確實會用那樣的方式記得我。如果大家願意跟我度過接下來的時間的話,真的會很希望。」

訪談最後,記者問洪佩瑜,究竟怎麼克服自己的內向,可以就這樣無畏了?「現在也沒有可以,也還在路上而已。可能要到四十歲、五十歲,說不定這輩子都沒辦法說,我可以了。」沒有多想,洪佩瑜很快給出答案。雖然這樣的狀態並不完美,只是她有了「多一點點勇氣、多一點點願意,想要試著打開我想做的事情。」

千萬點閱後消失十年,洪佩瑜學會人生不專一很OK_00006.jpg
洪佩瑜的新曲〈不在一起就不會分開〉,離兩百萬點閱已經不遠。(圖/翻攝自YouTube)

「我勾不著,還微笑忍耐,等你回過頭來。」十年前的洪佩瑜,在細語呢喃中,傾訴了膽怯又渴望愛情的暗自祈求。

這十年間,有無數歌迷,深夜聽著《踮起腳尖愛》,暗自期待能夠在人海中,重新遇見那個因為美麗意外,而走進歌壇的女孩。

如今,總算等到她,回過頭來。

(本文經《遠見雜誌》網站授權,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廣告、專案等商務合作,請發信至:ad@beautimode.com

從歌手到珠寶設計師!從嘻哈中尋找靈感的Johnny Nelson
重現金曲輝煌年代!傳記電影揭露樂壇天后不為人知的故事
被粉絲歌聲震驚到的6位歌手 台灣男孩的好歌喉曾經讓「他」驚艷不已!
被演員身分耽誤的歌手!布萊德利庫柏一開唱令Lady Gaga驚豔 「全靠他說服別人讓我當女主角!」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為宏麗數位創意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最具時尚商業知識的線上媒體,我們從人文角度出發,報導國內外優秀的時尚與娛樂產業工作者及創意人士,推動台灣新銳品牌,探索影視美學…期望透過我們深入淺出的介紹,讓業內人士或產業門外漢都能對相關領域發展和脈動有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