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第一次讀到詹姆斯的劇本時,我的第一個念頭不是興奮,而是恐懼。」資深戲服設計師茱迪安娜馬科夫斯基(Judianna Makovsky)在回憶接手《超人》(Superman)電影服裝時,毫不諱言她最初的感受。要為世界上最深入人心的文化符號——一個已被無數傑出前輩詮釋過的角色——設計新衣,壓力不言而喻。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James Gunn (@jamesgunn)
A post shared by James Gunn (@jamesgunn)
這位從小便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的後台長大、深受劇場藝術薰陶的設計師,曾為《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定義了霍格華茲的校服,也為《美國隊長》(Captain America)第二、三集和《復仇者聯盟》(Avengers)第三、第四集打造了無數經典戰衣,但《超人》帶來的挑戰,依然是獨一無二的。
她面臨的根本問題是:「超人太具指標性了,而且以前已經有人做得很好。你要如何在不失去人們所愛的東西的情況下,做出不同?」答案,來自導演詹姆斯岡恩(James Gunn)從第一天起就定下的清晰指令,這也成為整個戲服部門的創作核心:「讓超人感覺像個真實的人,而不是一個行走的活動人偶。」 這場關於「真實感」的追求,最終演變成了一場圍繞一塊紅色布料的「幕後戰爭」,也定義了整個DC新宇宙(DCU)的角色塑造哲學。
裁縫間的戰爭與和平——Judianna Makovsky的戲服哲學
在深入《超人》的具體設計之前,必須先理解茱迪安娜馬科夫斯基的工作哲學。她並非一個僅僅繪製漂亮圖稿的設計師,而是一個從根源上建構角色的敘事者。「我總是說,在穿上衣服之前,有很多事情要先做。」她解釋道,「衣服是我最後才做的事,我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甚至不會去想戲服本身。」
她的流程始於劇本,接著是與導演、美術指導、攝影指導的深度溝通,共同建立世界的樣貌。她深受劇場訓練的影響,認為戲服、髮型、妝容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共同塑造一個完整的「人」。在這個過程中,演員的參與至關重要。「與演員在試衣間裡工作,是最有趣的部分。」她回憶道,「有些演員,比如傑夫布里吉(Jeff Bridges),他會願意和你花八個小時,只為了找到最對的感覺。而大部分演員,只要穿對了衣服,你立刻就能從他們的表情和姿態中看出來。」她生動地描述了當為艾倫瑞克曼(Alan Rickman)穿上石內卜教授的服裝時,他整個人的移動方式都隨之改變的魔法時刻。
最終,她所有的設計都回歸到一個更大的願景:「這不是為了幻想而幻想,」茱迪安娜馬科夫斯基總結道,「這是關於一群恰好是超級英雄的人們——而不是反過來。」正是這份對角色靈魂的尊重,讓她在面對《超人》這座大山時,找到了切入點。
世紀辯論的最終章——超人戰衣與「那件紅內褲」的誕生
要讓超人「真實」,首先要從他最不真實的裝扮——那套紅藍戰衣——開始。詹姆斯岡恩和茱迪安娜馬科夫斯基決定摒棄近年流行的「假肌肉裝」,「我們不想要假的、模塑的肌肉。」 她解釋道,「詹姆斯從第一天就說——這是一套制服。克拉克穿上它,就像某人去上班一樣。它不是什麼魔法套裝,而是他外出戰鬥時穿的制服。它是衣服。」
為了實現「衣服」的質感,團隊放棄了光滑的氨綸,最終選用了一種以羊毛為基底的印花彈性面料。「詹姆斯堅持要有紋理,而不是平面的,這樣才能讓它更現代。」這種印花賦予了布料一種視覺上的厚度與複雜的質感,但也使得戰衣非常沉重。胸前的「S」標誌,則致敬了漫畫史上的經典之作《天國降臨》(Kingdom Come)。整套服裝的最終外觀,給人一種「令人耳目一新的簡潔感」,茱迪安娜馬科夫斯基形容它「乾淨、優雅,且看起來真的可以穿戴。」
然而,整個設計過程中最具戲劇性的,無疑是關於「紅色外穿內褲」的存廢之爭。
「紅色內褲是從我們開始這部電影的那一刻起,每天每小時都在討論的主題。」茱迪安娜馬科夫斯基透露,「有很多人不想要內褲,也有很多人想要。詹姆斯非常糾結。我得說,我拒絕放棄。」
詹姆斯岡恩也分享了當時的掙扎,他甚至為此請教了前輩。「我跟查克史奈德(Zack Snyder)談過,他說:『你知道,我試過幾十億種有內褲的版本,但最終就是不行。』我當時的感覺也完全一樣。」儘管如此,在茱迪安娜馬科夫斯基的堅持下,他們決定至少嘗試一下。
在這場拉鋸戰中,一個關鍵人物的意見,成為了最終的決定性因素——超人本人,大衛科倫斯韋(David Corenswet)。「大衛一直是『內褲派』的。」茱迪安娜馬科夫斯基笑著說,「他一直都想要內褲。」詹姆斯岡恩在看過大衛試了有內褲和沒有內褲的版本後,仍然打算選擇沒有內褲的版本,但大衛卻想要有內褲的版本。
大衛科倫斯韋解釋了他當時的想法:「關於內褲,因為那是我從小的時候超人就是這樣。但問題是它們看起來有點傻。」他接著提出了那個改變一切的觀點,「我的想法是,也許它們就應該看起來有點傻。也許他穿它們的原因就是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有點傻。基本上是為了削弱他在這個版本的DCU中真正的強大程度。每個人都知道他是個外星人。他眼睛會射出光束……他有點像一個可怕的生物。」
詹姆斯岡恩說,正是這段話讓他茅塞頓開:「而大衛說那句話時,就好像…他其實很喜歡孩子和人類。他希望孩子們不要害怕他,他希望人們喜歡他,希望成為希望與積極的象徵。所以他穿得像個職業摔角手,他用一種能讓大家不害怕他的方式穿著,展現出那種希望與積極性。這就是讓我決定保留內褲的原因。」
「這點真的點醒了我。」詹姆斯岡恩總結道,「試圖假裝超人的服裝在根本上沒有任何一點輕快感,試圖讓它看起來很嚴肅,是很愚蠢的,因為他就是個超級英雄。他是第一個,色彩鮮豔,這就是他。」
儘管方向逐漸明朗,但最終的決定卻極具戲劇性。「我們直到拍攝前才做出這個版本的內褲。」茱迪安娜馬科夫斯基回憶道,聲音中還帶著一絲當時的緊迫感,「是否要穿上它的決定,是在我們開始拍攝的前一天晚上才做出的。」
當晚,團隊在格陵蘭島進行了最後的試拍。當大衛科倫斯韋穿著完整的戰衣,包括那條歷經無數次修改的紅色內褲,出現在鏡頭前時,所有的疑慮煙消雲散。「每個人都有相同的反應:成功了。它看起來對了。」茱迪安娜馬科夫斯基說,「沒有了內褲,他看起來就不像超人,只像一套藍色的緊身衣。它就是超人。最初的超人造型有著某種奇妙的魔力。」
最終,是茱迪安娜馬科夫斯基的堅持、大衛科倫斯韋對角色的深刻理解,以及那份對角色原始魅力的尊重,共同贏得了這場世紀辯論。
演員的視角——穿上戰衣的魔法時刻
一套戲服的成功與否,最終體現在演員身上。它不僅是外觀,更是幫助演員進入角色的催化劑。
大衛科倫斯韋認為,披風是整套制服中常被忽略的無名英雄。「披風真的有很大的不同。它真的是你上場前最後才穿上的東西。它改變了輪廓,以及它在你身後飄動的方式,就是它為整體造型增添了莊重感。」
穿上這身衣服,也帶來了奇妙的化學反應。大衛坦言,在第一次進行攝影測試,面對兩位主演尼可拉斯霍特(Nicholas Hoult)與瑞秋布羅斯納安(Rachel Brosnahan)時,他其實感到很不自在。「就好像我還沒有習慣那套制服。我還沒有足夠的自信去『撐起』這身制服所代表的重量。」但當夥伴們給予正面回饋時,一切都不同了。尼可拉斯霍特興奮地回憶:「我不太喜歡形容自己是興奮到發傻,但我當時確實興奮到發傻。我咧著嘴笑得合不攏嘴。我被震撼了。」
導演詹姆斯岡恩也分享了他在片場的觀察,他說:「每次有孩子來到片場,他真的就像聖誕老人一樣。所有的孩子都會說:『我的天哪,是超人!』在某種程度上,我認為這比看到像蜘蛛人或穿蝙蝠俠服裝的人更強大,因為那真的是超人。他就在那裡。」尼可拉斯霍特對此深有同感,提到他自己的兒子看到大衛穿上超人裝時,也「完全驚呆了」。
而對於大衛自己,真正感覺撐起這套服裝的時刻,是在拍攝第一週的動作場面之後。「那是我第一次以超人的身份去查看人們。有一個瞬間我只是去關心旁觀者,確保每個人都沒事。那感覺非常像超人的時刻,那時我似乎不再擔心自己或自己的樣子了……我只是擔心其他人。」
超人之外——一個宇宙的服裝體系
詹姆斯岡恩與茱迪安娜馬科夫斯基的「真實感」哲學,同樣應用在每一位角色身上,形成了一套完整而自洽的服裝體系。
克拉克肯特:如果說超人是力量與自信的化身,那克拉克則是一個「還不知道西裝應該怎麼穿」的大男孩。他的服裝核心是「笨拙」,一個還未完全適應人類社會的大男孩形象。茱迪安娜馬科夫斯基笑著說:「詹姆斯希望他的造型看起來像是跟別人借的,寬大、有點尷尬。」最終的造型是一套淺灰色的40年代風格雙排扣西裝,這是對1950年代喬治李維(George Reeves)時代超人的致敬,也帶有些許30年代的美國風情。當大衛科倫斯韋穿上它,配上他那頭柔軟的頭髮,團隊所有人都讚嘆:「這就是克拉克。」
露薏絲蓮恩:她的服裝核心是「功能性」。「她是個記者,不是伸展台模特兒。」茱迪安娜馬科夫斯基說。她的整個衣櫥僅有五套造型,但每個細節都經過深思熟慮,從項鍊上的小飾物到自始至終都戴著的同一副耳環。「老實說,誰會每天換珠寶呢?」瑞秋布羅斯納安也補充道,她們優先考慮了舒適性,所以她穿平底鞋,她還分享了一段有趣的幕後故事,在試裝時,她曾試穿過一雙讓她增高不少的靴子,結果大衛立刻抗議:「她太高了!不,平底鞋,更平底的!」
雷克斯路瑟:他的服裝線條銳利,剪裁精良,全是訂製西裝。顏色以深綠色和勃根地酒紅色為主,搭配俐落的領口。沒有任何卡通化的誇張設計,只有一種「沉靜而強大」的氣場。
其他英雄:即使來自不同星球、擁有不同能力,詹姆斯岡恩也希望讓「正義幫」等英雄在視覺上「感覺像一個團隊——屬於同一個宇宙」,茱迪安娜馬科夫斯基透過使用相似質感的布料來實現這一點。
綠光戰警蓋加德納(Guy Gardner):設計師們為演員奈森菲利安(Nathan Fillion)構思的造型,遵循不要過度設計、畫蛇添足的原則。茱迪安娜馬科夫斯基說:「如果一個角色本身就很有趣,你不需要再給他做有趣的衣服,否則會變成扁平的丑角。讓奈森(菲利安)做奈森就好。」他們讓演員的表演來展現角色的幽默,服裝本身則保持英雄氣概。整個設計過程中,最費神的其實是蓋的髮型,「我們做了很多髮型測試,如何在保持現代感的同時又不顯得愚蠢。」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Superman (@superman)
A post shared by Superman (@superman)
卓越先生(Mr. Terrific):飾演此角的艾迪蓋瑟吉(Edi Gathegi)分享了他對角色面具的獨特心路歷程。「面具是我第一次在漫畫中看到時,感到非常掙扎的東西。」他坦言,「在不了解卓越先生是誰的情況下,那個面具對我來說,有點像是過去那種帶有種族歧視色彩、模仿黑人的塗黑臉表演。我看到時心想:『那是什麼?』」然而,深入了解後,他的看法徹底改變。「直到我深入研究漫畫,理解了面具的科技和功用後,它才變成一個很酷的面具。它實際上是有功能的。」艾迪蓋瑟吉解釋道,那是一種會出現在他臉上的奈米科技,能保護他的整張臉。他也分享了實體道具的秘密:「它戴起來非常舒服,因為是根據我的臉形製作的。它可彎曲。如果你摸到它會嚇一跳,因為它跟你看起來的預期不同。它看起來很硬,但其實不是。」最終,這套服裝也給了他巨大的力量。「當他們第一次為試鏡把整套服裝組合起來時,我簡直樂翻了。我感覺自己真的能拯救世界。我感覺自己像個真正的超級英雄。」
工程師(The Engineer):角色的能力來自皮下的金屬納米機器人,「這是一個挑戰,我希望能做些新的東西。」茱迪安娜馬科夫斯基說。她沒有選擇單純的動態捕捉服,而是用層疊的布料和雷射切割的皮革,創造出一種底下有奇異圖案在流動的視覺效果。「它看起來像是從她皮膚裡長出來的,既詭異又美麗。」這是一個用實體服裝為視覺特效打下基礎的絕佳範例。
元素人(Metamorpho):詹姆斯岡恩堅持要實體特效,而非全CGI電腦合成影像。因此,特效工作室Legacy Effects製作了一套驚人的實體服裝,後期幾乎不需要任何特效修飾。
大都會市民:即使是背景角色也受到特別對待。「我們希望這座城市感覺經典又現代,」她說,「所以用了大量的金、赭、綠等大地色系,但沒有藍色牛仔褲。那不符合電影的調性。」
在更宏觀的宇宙規劃上,詹姆斯岡恩強調了「品質優先」的原則。他透露,由米莉愛考克(Milly Alcock)主演的《女超人》之所以能成為DCU的第二部電影,並非出於長遠的戰略佈局,而是因為編劇安娜諾蓋拉(Ana Nogueira)交出了一份極其出色的劇本。「我原本不一定知道《女超人》會是我們做的第二部電影,但安娜寫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劇本…我們就在《超人》之後做這部電影,因為它是最好的選擇。」詹姆斯岡恩表示,「品質在我們做的每一個項目中都排在第一位。」
縫合真實與幻想,開創DC新紀元
從一個讓戲服設計師恐懼的挑戰,到一場關於紅色布料的徹夜未眠的辯論;從一件為角色注入莊重感的披風,到一雙為求真實而堅持的平底鞋,《超人》的戲服設計過程,是一場關於協作、堅持與創新的漫長旅程。茱迪安娜馬科夫斯基和她的團隊,在詹姆斯岡恩的引領下,不僅僅是在製作服裝,他們是在為一個個鮮活的靈魂,裁剪出最貼合他們內心的外衣,最終成功地為DC的新紀元,縫製了一件充滿希望、質感與無限可能的外衣。
這部電影的設計語言,最終回歸到一個最質樸的信念:無論能力多麼超凡,角色內心的真實與情感,才是連結觀眾的唯一橋樑。那件直到開拍前夜才被最終確定的紅色內褲,不僅僅是一塊布料,它承載著一個文化符號的重量,以及創作者們對其根源的尊重。這一次,觀眾將會相信,一個男人——和他的狗——真的能飛。
資料來源:Grazia India、Inside Edition、Omelete、The Nerds of Color、華納兄弟影業
他為電影而生,不為獎項而活——湯姆克魯斯與奧斯卡,終於殊途相遇 不僅是萌寵,更是超級夥伴!關於《超人》「超狗氪普托」你可能不知道的幕後故事 不只是重啟,更是再造!深入《超人》美術世界,一探「永恆大都會」與水晶孤獨堡壘的創作幕後 他展現了英雄的真正意義!從銀幕超人到現實鬥士 紀錄片揭露「超人」克里斯多夫李維不為人知的生命故事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
BeautiM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