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至27日在台北圓山花博爭艷館登場的第十一屆Art Formosa福爾摩沙國際藝術博覽會上,延續對亞洲當代藝術的持續觀察與推動。今年策展主軸定調為「三維空間」,突破以往以平面為主的藝術博覽會,將視角擴展到立體裝置與新媒體藝術的跨域整合。
來自台灣、日本、韓國、法國、馬來西亞、緬甸、香港、泰國等地的56家畫廊共襄盛舉,攜手超過300位藝術家,讓這場藝博會不僅僅是場展覽,更像是一場充滿張力的文化實驗,呈現亞洲藝術市場的豐沛能量與當代表現。
你可能會在展場一角看見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系召集人林晏竹的《Eternal Circuit: Azure Paradise》(永恆迴路:藍色天堂),與曾參與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Ars Electronica Festival)的陳寬睿作品,透過媒材實驗與觀者有不同層次的互動;雕塑區則讓人重新思索「雕塑不只是靜止的物體」,台藝大前雕塑系主任劉柏村、北藝大退休教授黎志文,以及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石雕兼任講師董明龍,透過多元材質與形式語彙,勾勒出台灣當代雕塑的豐富景觀。
而來自世界各地的畫廊,也不再只是靜靜展出作品,而是像一則則嵌入展場的「敘事短章」:日本銀座Gallery G2的真海宏之透過色彩肖像訴說情感;緬甸的Summit Arts Collection展出Aye Ye Cin用童年記憶回望純粹感動;韓國的bb_4rt_official,藝術家金珠蘭則以熊貓剪紙為媒介,交織出一幅幅柔軟卻具力量的視覺故事。Wolha Art Gallery藝術家朴秉勳則融合東方哲學與法國當代語彙,打造跨文化的藝術語境。最後,bankartfair展出鄭璥鏸多件系列作品,從「I Do Me」到「Inner Peace, svp」。從在地觀點到國際視野,構築出一場人文與創意並進的藝術盛典。
本屆還特別策畫論壇,邀請澳門城市大學文化產業博士課程教授胡懿勳、中山大學藝術市場研究中心主任張正霖、藝術管理所助理教授陳宏星等三位學者,以「後疫情時代藝術品市場變動趨勢:華人與東亞社會」為題,以專業視角提供第一線觀察與啟發,為國內藝術家、業者及藏家提供最佳的市場資訊。
2025 ART FORMOSA福爾摩沙國際藝術博覽會 藏家暨貴賓預展(僅限邀請):7月24日(四) 12:00 - 20:00 公眾展期:7月25日(五)- 7月27日(日) 11:00 - 19:00 展覽地點:台北圓山花博爭艷館(10491台北市中山區玉門街1號) 售票資訊:https://bit.ly/artformosaticket
Text、Photo:Art Formosa
她的救贖,也是我們的療癒──草間彌生創作魅力的靈魂源頭 人機共創數位藝術!倫敦啟程,台北綻放 YEN TING CHO的跨域設計實驗 再創世界紀錄的火焰跳傘不是冒險,是準備的藝術——湯姆克魯斯的極限哲學 不僅是萌寵,更是超級夥伴!關於《超人》「超狗氪普托」你可能不知道的幕後故事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
BeautiM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