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我不是一個黑人藝術家,我是一個藝術家。」─尚米榭巴斯奇亞

1970至80年代的美國,年輕導演、作家、詩人、畫家紛紛湧進文化之都紐約,希望能成為藝術界耀眼明星,而尚米榭巴斯奇亞像是一顆彗星,看似稍縱即逝,實際是用盡生命劃破黑夜,讓光芒駐留人們心中。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7/11/17

新人類地球考古 嚴靖傑「未來漂流」繪三百年後神話

嚴靖傑今年在尊彩藝術中心舉行的個展定名為「未來漂流」,所有現場看到的作品都是嚴靖傑三年來的創作。這些題材建構在一個幻想故事當中:場景預設三百年之後,人類的子孫已經離開地球尋找新的棲息地,也就是第二個地球,最後還是找不到,所以居無定所地漂流在宇宙間。由於這批新人類在宇宙太空站出生,從沒看過地球,他們好奇幾代前的祖先生存的地方長什麼樣子,「究竟地球上的生命是滅絕了?還是因為沒有人類,活得更好?」。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7/11/12

國璽藝術「美麗臺灣藝術空間」:《戚維義–浮生八十書畫展》

「浮生」意指-人生,古代老莊學派認為人生在世看似空虛無定,實則安然悠遊其中,故稱人生為浮生,出自《莊子•外篇•刻意第十五》。「浮生八十」為戚維義老師體悟人生的一個紀錄歷程,如同自我對生命的感受、無拘無束處世、自由自在的心境,呈現出閒逸質樸的畫風意象,觀其畫如見其人。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7/11/02

西方眼中的東方 「藍色柳樹」再省思話語權

強勢文化對於弱勢文化偏狹想像,或許一直都存在,只是在生活當中被忽略。新苑藝術10月18日舉辦旅英藝術家鄭亭亭個展「but hon, why don’t you write your own history?」(但親愛的,你幹嘛不自己寫你的歷史呢?),將歐美眼中的東方自生活中的文本資料中擷取出來,以錄像、裝置、平面作品呈現,原來細瑣的資訊匯流詩意而龐大的話語權喪失的場景。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7/10/31

【非非聞】2017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世紀先鋒—台灣現代繪畫群像展

由畫廊協會推動的「世紀先鋒-台灣現代繪畫群像展」於2017 Art Taipei展出,回應文化部前瞻計畫重建台灣美術史之願景,希冀透過前輩畫家的作品,帶觀眾重溫台灣美術史的脈絡。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7/10/31

「2017大內藝術節」解/嚴 商業性空間美術館化 策展人林志明專訪

展覽主題「解/嚴」具有多層次的意涵,以主題的多譯性而言,其讓觀者感受解嚴精神的意義以及戒嚴產生的影響。以內容的多元性來說,除了對於歷史的回顧以外,更將解嚴的精神延續到了現今人們所關心的各類議題,如社會、生活、內心等眾多面向,讓展覽脈絡由歷史延續至現今,同時也望向未來,並將豐富多元的展示手法及內容帶給觀者。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7/10/29

Title

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