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美學新態度

被「拍」下的刺繡:藝術家 Artemis 用想像力,將彩色風景縫在拍立得上

隨著數位科技不斷演進,任何時候想拍一張照並非難事,光是一支手機,就可能有各種不同功能的相機軟體,但儘管拍照技術持續創新,對部分相機迷來說,拍立得的成像過程、相片風格,以及像明信片般獨一無二的手感,卻是無可取代的經典
By 城市美學新態度  |  2021/06/12

氣泡紙成河豚: 學生奧斯卡獎 短片裡的生態輓歌

由Pascal Schelbli所製作的短篇動畫《天地有大美》(The Beauty),榮膺了2020年 學生奧斯卡獎 (Student Academy Award,或譯美國影藝學院學生電影獎)。《天地有大美》是Schelbli的畢業作品,將真實水下鏡頭與創新的視覺特效(Visual effects, VFX)結合在一塊
By 城市美學新態度  |  2021/06/06

各異其趣:食物攝影師 Phyllis Ma 鏡頭下的奇幻蘑菇世界

攝影藝術家 Phyllis Ma 出生中國,八歲移居紐約生活至今,從事靜物攝影和動畫工作,近年專注在拍攝以食物為題的系列作品,影像風格迷幻、濃厚而強烈,2019年夏天開始、以蘑菇為拍攝對象的「Mushrooms & Friends」便是近期推出的新作。
By 城市美學新態度  |  2021/05/30

用星空致敬梵谷:把名畫「塗」上夜空,再創人類藝術展演的極限

回想一下,在你的生活中,是不是只要出現黃色和白色的神秘漩渦、映襯著藍色星空的畫面時,就會想到畫家梵谷(Vincent van Gogh)?這一次,中國卻出現了不一樣的展示方式。策展人用飛翔的發光無人機排成梵谷的名字和作品,照亮了天空,名副其實地透過「星空」像這位傳奇藝術家最知名的作品致敬。
By 城市美學新態度  |  2021/05/15

為災區祈福:巧奪天工的極致,小野直樹用手折出的微型紙雕藝術

擁有一雙巧手的小野直樹,一次就能折出數十個紙鶴,而且每一隻紙鶴的翼從不會超過1厘米(約1公分),每一隻鳥折好之後,他將小鳥固定在不對稱的樹形上,讓「樹枝」漸漸被數百種單色紙鶴吞沒,營造出像是盆景般的雕塑。
By 城市美學新態度  |  2021/05/09

穠華繁盛的報紙雕刻―― 藝術家Myriam Dion 讓新聞敘事超越文字與當日

資訊閱讀趨向無紙化,文字與知識傳播依舊,只是電子載具取代了紙張,而過往車站熙來攘往人群手拿一份報紙、或好整以暇翻閱的狀態不在,所謂「報紙」是否只是一種古典憧憬與追憶?不過對法裔家加拿大藝術家Myriam Dion來說,報紙敘述性的特質,其實不囿限在紙頁上的文字,她並用鐫雕工緻的藝術來表達對「報紙」此一古老資訊載體的支持。
By 城市美學新態度  |  2021/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