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產業

Euromonitor最新報告:奢侈品巨頭爭先加碼男裝業務,休閒壓倒正裝

街頭潮流文化的興起讓寬大鬆垮風格的帽衫成為了潮人們的新寵。在這一趨勢的影響下,男裝的增長速度甚至將超越女裝,各大奢侈品牌紛紛加碼提升其男裝業務的競爭力。
By 華麗志  |  2018/07/23

【時尚產業一週要事】愛馬仕上半年營收強勁、Bottega Veneta取消9月米蘭發表、Swatch淨銷售成長創新高、永續要從纖維做起

法國精品集團愛馬仕(Hermès)公布2018年上半年財務報告,合併營收為28.53億歐元,按固定匯率計算,年增11%,集團上半年的完整財報會於9月12日發布,預料將會接近2017年上半年的歷史新高水準。
By BeautiMode  |  2018/07/22

「異類」Prada

Prada創意總監Miuccia Prada多次在媒體訪問中表達對「奢侈品」一詞的厭惡。她認為,任何關於奢侈品的討論都不會有正確答案,她所聽過所有對奢侈品的定義都令她失望,也討厭奢侈品產業的成規。她曾表示,「有人用『變化』來定義Prada,從某種方面來說,我喜歡這個定義。」
By LADYMAX  |  2018/07/21

長達30年的巧妙轉型!Marc Bohan傳承迪奧先生衣缽 帶領Dior走過高級訂製服式微年代

1961年,Marc Bohan首次以Christian Dior創意總監的身份發表被稱為「Slim Look」的1961秋冬高級訂製服系列時,《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的報導寫道,「呼喊、鼓掌,躁動的群眾在高雅的沙龍裡製造混亂,Marc Bohan被親吻、拉扯、祝賀。會場的椅子都被翻倒了。」
By BeautiMode  |  2018/07/21

香奈兒上抖音,有點冷清

對奢侈品牌而言,數位化並不僅僅意味著開通電商服務,它也是品牌觸達核心消費群體最有利的工具。雖然之前有國際品牌在抖音上成功投放廣告的先例,但是該平台是否真的適合於整個奢侈品行業仍是一個疑問。
By LADYMAX  |  2018/07/20

愛馬仕的「中年危機」

中年人的不安來自於對快速變化,落後甚至被淘汰的焦慮,奢侈品牌也不例外。中國消費者對愛馬仕有一種近乎瘋狂的執念。在國內購物分享社區小紅書,可能聚集著全球密度最高的愛馬仕消費者。人們不僅在這裡分享最划算的購買方式,討論愛馬仕著名的配貨制度,更多則是炫耀愛馬仕手袋收藏。表面上看,中國消費者對於愛馬仕的癡迷程度遠超過Chanel、Louis Vuitton等同類奢侈品牌,也正是中國消費者旺盛的購買需求,令愛馬仕開始不斷增設工廠、提高產能。
By LADYMAX  |  2018/07/18

開局不利股價下跌,Burberry掉出奢侈品第一梯隊

英國奢侈品牌Burberry(LON: BRBY)近日發布第一財季報告顯示,在截至6月30日的三個月內,其銷售額同比增長3%至4.79億英鎊,按固定匯率計算則無增長。集團表示業績增長得益於亞太地區的銷售表現,目前移動端已成為Burberry電商收入的第一大來源。
By LADYMAX  |  2018/07/17

區塊鏈帶來時尚革命?一次看懂區塊鏈科技在時尚產業的應用

區塊鏈科技(blockchain technology)在2010年前後問世,但直到2017年才成為被討論的話題,時尚產業,特別是在特別是在道德時尚(ethical fashion)的領域,對於區塊鏈的應用,也越來越重視,知名環境永續播客(podcaster)Kestrel Jenkins,與《時尚商業評論》皆曾討論過區塊鏈技術可能為公平時尚帶來的正面影響。
By BeautiMode  |  2018/07/17

Prada集團內部管理層大換血,是好事,還是壞事?

近幾個月以來,義大利奢侈品集團Prada S.p.A內部許多擔任重要職位的高管接連離職,業內對於Prada集團正在進行的改善業績和調整戰略的努力能否如期奏效表示了擔憂。人事地震的背後,究竟是軍心不穩,還是改革的先聲?
By 華麗志  |  2018/07/17

【時尚產業一週要事】Burberry銷毀產品遭質疑、Uniqlo海外表現強勁、Versace家族控股公司轉虧為盈、Zara首度被判抄襲成立

在設計、製造、行銷,然後在伸展台上展示之後,各大品牌最不想做的就是要銷毀這些設計,而有些Burberry的股東對於此舉也感到不太開心。 在英國時尚品牌Burberry公布的2018財務年度年報中可以發現,2018年遭到銷毀的產品價值高達2,860萬英鎊,約為3,800萬美元,這個金額從2016年的1,880萬英鎊、2017年的2,690萬英鎊,每年不斷成長。
By BeautiMode  |  2018/07/15

布不是我生產的,我也有責任嗎?台灣服裝品牌iRoo被控侵權給我們的啟示

近年來在IP領域,這類著作權及商標的案件愈來愈多,可見國際品牌對於台灣市場的重視(消費力的重視?),以及積極維權的態度,都會給予本土企業一定的壓力,千萬不要疏忽了產品產銷背後暗藏的法律風險,以免後續肇生爭議時,反而需要耗費更多成本進行處理。
By BeautiMode  |  2018/07/13

奢侈品牌終於維權成功,Zara首次被判抄襲成立

據時尚商業快訊消息,Diesel母公司OTB起訴Zara母公司Inditex集團抄襲其Diesel牛仔褲、Marni涼鞋設計的案件已獲勝訴 。儘管Inditex 集團堅持稱其涼鞋設計與Marni涼鞋之間存在明顯差異,且Diesel的牛仔褲因缺乏原創性也不存在侵權行為,米蘭法院法官Claudio Marangoni依然認為Zara的行為已構成抄襲與侵權,要求Inditex集團立即召回侵權物並停止銷售,並為每件產品支付235美元的賠償金。
By LADYMAX  |  2018/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