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設計

簽名大小決定藝術家身價?有自信成就越高

「自信」能讓人堅持理想、勇於挑戰困境,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Florida State University)教授Yi Zhou認為,藝術家的成就也與他的自信心有關,當藝術家對自己越有自信,參加展覽次數就越多,作品價格也會隨時間升高。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6/04/17

在紐約看《吶喊》 感受孟克的憂鬱與絕望

一個人臉部扭曲,摀住雙耳,張開嘴用力嘶吼,在血紅色的天空、暗潮洶湧的河流旁,顯得更加狂亂與苦悶,這是挪威藝術家孟克(Edvard Munch)的代表作《吶喊》(The Scream)。今年,紐約新藝廊(Neue Galerie)也展出這幅名畫,讓人們感受孟克的憂鬱與孤獨。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6/04/16

國際藝術拍賣市場退燒 與拍賣公司惡性競爭有關?

今年2月,蘇富比與佳士得在倫敦舉辦「印象派與現代藝術拍賣會」(The Impressionist & Modern Art),總成交額比去年同期拍賣會來得低,畢卡索(Pablo Picasso)、馬蒂斯(Henri Matisse)、賈科梅蒂(Alberto Giacometti)等大師作品成交價也下跌。英國藝術史學家格羅夫納(Bendor Grosvenor)指出,藝術品成交價降低,與拍賣公司陷入惡性競爭有關。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6/04/10

先別說Instagram了,你有聽說過藝術電商嗎?

「推薦你2016年10大必追的藝術家Instagram」──這個標題是否讓你想要立刻點擊了解到底是哪10位藝術家?根據Blouin Artinfo文章(*1),包含創作旅行地圖的Kristin Texeira(@kristintexeira)、還有以張貼大尺度眼睛海報於貧民窟而馳名的JR(@jr)在內等,都是你可以追蹤(follow)的藝術家。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6/04/09

顧客是最強的口碑行銷工具 草山金工如何從業外工作室躍身金工品牌

新通路點成功肩負品牌開拓,使得品牌發展跳躍倍增,草山金工在松菸展點,成為成功案例,原只是山腳下的金工工作室,因為通路點的成功開拓,短時間內,躍身為文創成功品牌!
By 品牌志  |  2016/04/06

無懼恐攻 布魯塞爾國立藝術中心重新開放

3月22日,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發生恐怖攻擊事件,當地機場與地鐵站遭到炸毀,隨後政府下令暫時關閉美術館、圖書館、學校等機構,目前已造成35人死亡、超過300人受傷。但23日,布魯塞爾國立藝術中心(Centre for Fine Arts Brussels)率先宣布開放,希望人們能盡早回到日常生活,從恐懼與悲傷中復原。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6/04/05

巨型兔子佔領草地 訴說澳洲生態危機

兔子的外形惹人憐愛,但對澳洲人來說,野兔會佔據其他動物的巢穴、啃食大量草木,是當地生態的夢靨。澳洲藝術家帕瑞爾(Amanda Parer)創作五隻白兔的裝置《侵入》(Intrude),刻意將兔子的外型放大,訴說野兔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劇烈。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6/04/04

【精選時尚書專題】連假別成為懶骨頭 挑一本好書邂逅時尚圈的愛恨情仇

在時尚產業,每年除了看時裝秀了解新一季的流行趨勢,還有哪些方式可以深入了解時尚界?答案是看書!書籍種類的選擇可以從時尚大師的個人自傳內幕、品牌專書的經營策略、歷年影像紀錄日記,甚至到探討時尚制度,都是揭開時尚面紗的好方法。馬上瀏覽看看近幾年BeautiMode介紹過哪些時尚好書,讓你的連假不孤單又能提升內在知性美。
By BeautiMode  |  2016/04/03

探索「我是誰」 透納獎2007年得主英國開展

人的內心常發生衝突,是因為被各種欲望誘惑,卻又希望自己的行為能符合社會價值。英國藝術家馬克‧渥林格(Mark Wallinger)以心理學家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本我」(id)、「超我」(superego)的理論為靈感,分別創作兩個系列藝術品,讓人能重新檢視自我與社會角色。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6/04/03

一個職業軍人 讓熄燈20年的老戲院重生

老戲院充滿人生故事,牽動無數人的喜怒哀樂。《報導者》的老戲院系列專題,第一篇走入嘉義大林的「萬國戲院」。停放電影20年後,2012年在大林子弟江明赫的奔走努力下,萬國戲院重新活化點燈。週末晚間電影放映、小旅行導覽與藝文活動,讓這座位於鬧區,距離大林火車站僅500公尺的老戲院,重獲新生,成為鎮上的藝文活動基地。
By 報導者  |  2016/04/02

台灣淡江大橋出自她手!建築女王Zaha Hadid驟逝 時尚界哀悼

史上首位獲得普立茲克建築獎的英國建築師Zaha Hadid於3月31日在美國佛羅里達因心臟病逝世,享年65歲。前些日子她因為支氣管炎進入醫院治療,不料卻因突發性心臟病撒手人間,僅留下極具開創性的建築、設計鉅作供後世景仰。曾經在Chanel Mobile Art流動藝術展覽與Zaha Hadid合作過的時尚老佛爺Karl Lagerfeld,則對她的驟逝感到相當難過。
By BeautiMode  |  2016/04/01

生命不可承受之輕 萬迪拉塔那拍赤柬歷史

1970年代,柬埔寨共產黨「赤柬」掌握國家政權,強制人民勞動與遷移,約有270萬人死亡。即使赤柬已經垮台,但受害者與其家屬至今仍飽受痛苦。今年,立方計劃空間邀請柬埔寨藝術家萬迪拉塔那(Vandy Rattana)參展,展示赤柬相關的影像與錄像作品,希望更多人了解這段歷史,展覽展至5月15日。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6/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