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生活

整個歐洲就像蒸籠!地獄級熱浪創史上最熱紀錄

在過去兩個月裡,法國(France)巴黎的氣溫不斷刷新紀錄,在日前,更測出了歷史新高、誇張的42.6°C,這是自1947年後,巴黎第二次出現突破40°C高溫的門檻。氣候的變異不僅加劇全球暖化所影響的衝擊,許多民眾也因為這波難以忍受的熱浪而失去性命。
By 遠見雜誌  |  2019/08/05

南非啟動課徵「糖稅」!寧可失業率飆升也要改善健康

隨著飲食習慣的改變、健康養生的風氣崛起,愈來愈多現代人選擇以少油、少鹽的方式料理,甚至對於含糖的飲料,也抱持著敬謝不敏的堅持,但對大多數西方國家來說,要戒掉行之有年的可樂、汽水、還原果汁,也許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By 遠見雜誌  |  2019/07/31

報應來了嗎?研究證實:成年人每年至少吃下5萬個塑膠微粒

研究證實,塑膠不僅僅只留在大自然中殘害野生動物,它在也無形中不斷被人類吃下肚──成年人每年至少吃下5萬個塑膠微粒。
By 遠見雜誌  |  2019/07/22

Uniqlo、GU大吹環保風!母公司全面更換購物袋 「環境友善紙袋」今年秋天上線

隨著越來越多消費者環保與道德意識逐漸地高漲,地球生態問題開始被正視,促使品牌端跟著做出改變,走向「永續時尚」一途。擁有Uniqlo與GU等快時尚品牌的Fast Retailing迅銷集團便在近日宣布,將減少一次性塑料的使用,對包裝全面大改版!
By La Vie行動家  |  2019/07/20

「物慾愈少,更有時間陪家人」 堅持不製造任何垃圾!全家貫徹零廢棄的極簡人生

人們生活中每天所製造的垃圾,不斷地在日積月累中讓地球充滿負擔,縱使有做好分類、自豪地肩負環保責任,但垃圾就像永遠無法清淨的汙染,以各種不同形式導致後遺症──這對碧強森(Bea Johnson)一家人來說,是無法接受的陋習。碧強森和家人從2006年起,開啟了一趟完全「零廢棄」的旅程
By 遠見雜誌  |  2019/07/19

掛毯看見海底世界!編織藝術家Vanessa Barragão以回收紗線喚醒環保意識

當回收毛線化身繽紛珊瑚礁,掛毯成為海底世界的縮小版,一件簡單的家居飾品,在葡萄牙編織藝術家Vanessa Barragão的巧手之下,就這樣蛻變為豐富的海洋景色。2019年,時尚複合概念店onefifteen初衣食午便邀請Vanessa Barragão,在這個忙碌的都市叢林裡,用廢棄紗線打造出靜謐絢爛的海底世界。
By BeautiMode  |  2019/07/16

命運以外的事自己掌控!企業高管的「反八〇/二〇定律」

有次聚會,朋友問我,「你相不相信命運?看你這輩子的職業生涯非常成功,命運應該不錯吧?」我回答說,我從來不算命,但是我相信命運,也不相信命運。怎麼說呢?
By 商周出版  |  2019/07/09

復古建築匠心獨具!伯爵宅邸體驗伊斯蘭風情 舊監獄富人文氣息

一九二〇年代, 一種名為「西班牙式」的風格流行開來。以美國西岸的比佛利山莊為例,此時開始建造的電影業者豪宅也是運用這種適合陽光、做工精緻的樣式, 至今在市場上依舊價值不斐。
By 榻榻米出版  |  2019/06/30

牠比貓熊還珍貴!台灣黑熊全台僅剩數百隻

台灣黑熊保育協會表示,目前台灣黑熊的數量並沒有最精確的統計,但根據學者估計,目前全台僅約200至600隻。以一個族群必須永續生存的數量來看,國際認定之標準需達到2,000隻成熟個體──顯然台灣黑熊的數量並沒有達到一個安全值,是易危之野生動物。
By 遠見雜誌  |  2019/06/24

全球最美書店+1!中國西安「言几又」書店 蔦屋設計師讓10公尺書牆遇上13萬冊藏書

說起西安,會想到什麼呢?身為中國最古老的城市之一,這裡曾是兵馬俑下葬之處,是七千餘公里長的絲路起點,也是千年來諸多朝代的首都。然而今日的西安已躍為中國科技重鎮,包括阿里巴巴、華為、京東等科技公司,於此都設有技術或營運中心,可謂傳統與現代相互衝擊的地方。
By La Vie行動家  |  2019/06/18

最藝術的巴黎麥當勞!義大利設計教母Paola Navone施展「不完美」讓30年老店變身藝文速食空間

捨去了招牌黃紅色調,Paola Navone讓柔和自然的湖水藍和清新灰白波卡圓點印花包覆整個空間,搭配撞色的繽紛裝飾與桌椅,替空間營造出活潑氛圍,每個轉角區域都是一處獨一無二的新潮空間,像是童趣的海洋城堡,也像是復古藝文沙龍,讓吃薯條漢堡這件事也能變得很時尚。不過若你問Paola Navone最初是以怎樣的概念來實現麥當勞空間全新形象,答案是她多年秉持的「不完美」生活美學。
By La Vie行動家  |  2019/06/15

真正的偉大!巴西夫婦花20年種樹造林,讓荒地恢復生機

在雨林破壞最嚴重的地區,尤以巴西(Brazil)最令人難堪,這些砍伐的樹木除了被製作、加工為家具販賣外,空出來的土地會改種為棕梠樹等高經濟價值作物,在極其壓榨的狀況下,獲取最大利益──這對土生土長的巴西夫婦塞巴斯蒂安(Sebastiao Salgado)和萊利亞(Lelia Salgado)來說,是無法接受的人性陋習。
By 遠見雜誌  |  2019/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