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

中西交融!《有界之外:卡地亞・北京故宮工藝與修復特展》喚醒時間的技藝

為呈現東西方藝術交流中的互鑑,睽違10年,卡地亞與北京故宮博物院再度攜手合作,在午門展廳展出《有界之外:卡地亞・北京故宮工藝與修復特展》,跨越時間和技藝的界限,體現北京故宮與卡地亞對文化的尊重與包容,對激發藝術靈感淵源的不懈探索。
By BeautiMode  |  2019/06/13

巴黎聖母院化身空中無邊際泳池、藍色塑料屋頂?法國參議院要求恢復原貌 拒絕建築師「腦洞大開」提案

法國政府公開向全世界建築好手招攬設計巧思,只不過五花八門的提案,例如空中花園、雷射塔、太空站,甚至無邊際泳池,各式誇張創新方案應有盡有,也惹得不少人直接喊話,希望能夠恢復到原有的樣貌。
By La Vie行動家  |  2019/06/13

【色彩,原來如此】柔弱還是反叛?最具爭議的粉紅色

粉紅(Pink)是一個容易產生聯想的顏色,過去三個世紀以來,它的文化意涵經歷數次轉變,18世紀時,它是男女通用的色彩,但在現代,它似乎成了女性專屬,一個顏色的意義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差異?色彩專家認為,這或許是因為粉紅色不是光學的原色,而是由三原色混合的結果。
By BeautiMode  |  2019/06/12

真正的偉大!巴西夫婦花20年種樹造林,讓荒地恢復生機

在雨林破壞最嚴重的地區,尤以巴西(Brazil)最令人難堪,這些砍伐的樹木除了被製作、加工為家具販賣外,空出來的土地會改種為棕梠樹等高經濟價值作物,在極其壓榨的狀況下,獲取最大利益──這對土生土長的巴西夫婦塞巴斯蒂安(Sebastiao Salgado)和萊利亞(Lelia Salgado)來說,是無法接受的人性陋習。
By 遠見雜誌  |  2019/06/12

微塑膠是什麼?你知道我們身上的衣服正在污染海洋嗎?

生產合成纖維(Synthetic fiber)比種植棉花使用的水更少,製造過程中也不會用到農藥,聽起來是一個很棒的發明。但這代表人造纖維(Artificial fiber)是一個環保的選項嗎?其實不然。
By 綠色和平組織  |  2019/06/10

從A到Z!《A Magazine Curated By》26個字母窺見Kim Jones的小宇宙

作為比利時第一本時尚雜誌,《A Magazine Curated By》憑藉獨特的概念,開發創新的個性化內容,來表達其審美和文化價值。這本每期邀請不同時裝設計師擔任「客座策展人」的雜誌,設計師在與雜誌編輯團隊相互碰撞之下,啟發原創性與個人化的內容,傳達美學與文化價值。
By BeautiMode  |  2019/06/08

《阿拉丁》:真心愛你的人,一定會喜歡你最原本的樣子

1992年,這部由迪士尼(Disney)製作的動畫電影《阿拉丁》(Aladdin),在當時的社會引起了廣大迴響,它揭開了許多華麗且夢幻的世界,讓滿是寓意的童話故事中,有著扣人心弦的迴盪,觀眾也在阿拉丁的冒險下,歷經和茉莉公主、精靈和大反派賈方之間的虛與委蛇,陶醉在充滿想像力的阿拉伯(Arab)世界。
By 遠見雜誌  |  2019/06/07

纖博館《遇見臺中》時尚產學交流展 編織中臺灣設計能量

作為全國第一間以「纖維工藝」為主題的博物館,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致力結合「纖維、時尚、綠工藝」三項元素,提供臺灣纖維藝術文化產業一個交流與發展的平台。為了扶植臺灣中部時尚產業創新發展,同時提升本土時尚的國際能見度,日前臺中市政府文化局以「百峰相聚、千川匯集」為主題,邀請設計師品牌與大學,參與《遇見臺中-時尚產學交流展》,開啟新舊世代間的對話
By BeautiMode  |  2019/06/07

張鈞甯:不敢想像沒有她的日子

閱讀媽媽敘述我們成長過程的文字,到現在轉眼已經過了十年。匆匆十年,這期間,不斷地離開家到各地工作,一個城市換過一個,一部戲接一部戲,待在每個陌生的城市,從一開始的疏離陌生,漸漸也成了習慣。不仔細想想,還真沒意識到什麼時候開始,離家依舊可以睡得如此安穩。
By 時報出版  |  2019/06/06

集結百年手稿與藏品!Chaumet古董展打造珠寶植物園

日前Chaumet於巴黎聖日耳曼大道(Boulevard Saint-Germain)165號的臨時店址舉辦《Dess(e)in de nature》古董展,揭開一系列典藏珠寶、素描繪畫與手稿的收藏,透過數個展廳闡述品牌對自然與藝術的觀察和情感。
By BeautiMode  |  2019/06/06

巴黎完美天際線將消失?「三角塔Tour Triangle」爭議玻璃金字塔摩天建築將成花都新地標

巴黎完美的天際線即將消失?現任巴黎市長Anne Hidalgo主張為了使整座城市以走向未來,需要新的摩天大樓,她提出的一個提案─建造一座180公尺高,名為「三角塔」(Tour Triangle)的摩天大樓,採用玻璃與鋼筋建造,將坐落於巴黎蒙帕納斯附近。
By La Vie行動家  |  2019/06/05

80、90年代潮流文化紀錄者!睽違15年《The Face》復刊

1999年1月,英國潮流月刊《The Face》刊登了一封17歲同志男孩的投書,這位害羞的男孩表示,雜誌對於同志嘻哈俱樂部的介紹,讓他在備受壓抑的環境下仍然感到一絲希望,信件最後,這位尚未出櫃的男孩沒有簽署本名,只說「因為害怕被發現所以不能告訴你我的名字。」
By BeautiMode  |  2019/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