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設計

打造視覺與觸覺都能讀的字體!日本設計師推無障礙字體Braille Neue 讓盲文能輕易被閱讀

對大多數人來說,學習一項新的語言或文字,一開始除了得靠文字形體與輪廓來記憶外,為了要能夠靈活運用,其背後更得下一番功夫,倘若這樣的情況對看不見的視障人士而言,學習的難度相信絕對是更加困頓。由於盲人所使用的凸點字體和大眾通用的文字在形體上有著十分大的差距,為此日本平面設計師高橋鴻介(Kosuke Takahashi)思考何不將兩者做出完美融合,創造出一款有著我們習以為常的文字,同時又結合盲文凸點字的全新無障礙字體Braille Neue,讓每個人無論是用雙眼看或是手指感觸,都能同步接受到相同的訊息,減少文字間所產生的隔閡!
By La Vie行動家  |  2018/06/24

「我就是個在做選擇的人」—認識新銳藝術家邱世軒

由中傳文化藝術基金會發起,委託藍騎士藝廊(Bluerider ART Gallery)代為辦理的「2018 Bluerider OPEN 台灣青年藝術家發光計畫」,在入圍決選藝術家中,出現了不少位極具未來發展潛力的清新藝術家作品。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8/06/21

果粉看過來!從一隻摔壞的i6開始說起 揭露iPhone全球供應鏈的冒險旅程

iPhone絕對是一種近乎不可思議的集體成就。從躺在iFixit台上這一大堆手機元件便可看出,iPhone是一般人通稱的融合技術,它是一艘貨櫃船,乘載著許多世人未能完全明白的發明。譬如賦予iPhone互動性魔法,讓人可以滑動、捏拉、縮放的多點觸控便是其一。儘管賈伯斯公開宣稱這是蘋果自己發明的,但早在幾十年前,從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的粒子加速器實驗室,到多倫多大學,到致力於賦能身心障礙者的新創公司,一路上已有各個地方的先驅開發出多點觸控技術,諸如貝爾實驗室和歐洲核子研究組織這類機構孕育研究及實驗,政府也傾注數億美元給予支持。
By 商周出版  |  2018/06/21

昔日曾受低估的印象派畫家 莫里索作品美國展出

2018年秋季在美國費城巴恩斯基金會中心(Philadelphia Barnes Foundation),展出法國女性印象派畫家貝爾特莫里索(Berthe Morisot)約70幅來自公共和私人收藏畫作,巴恩斯執行董事暨總裁托姆科林斯(Thom Collins)表示,期待透過這次開創性的展覽,不僅為印象派發展提供新視角,更肯定莫里索對新興藝術運動的重要性。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8/06/21

【藝術,原來如此】這畫成本超高!美國藝術家重現中世紀銀針筆技法 律動圖騰展現無窮宇宙

美國當代藝術家卡羅普魯莎(Carol Prusa)第3度來台舉辦的個展《卡羅普魯莎-銀針筆畫》(Carol Prusa – Silverpoint Drawing),於台北Bluerider Art藍騎士藝術空間展出。這次展出的作品以日蝕為主題,探討天體光暗對比的力量,以及星體間相互分離又彼此交織的關係。
By BeautiMode  |  2018/06/20

字如其人?連俞涵樂當醜字人 只求這三個字寫的漂亮!

這本《山羌圖書館》收集了一些記憶中的盒子,每翻開一個扉頁,就像回到某一瞬間的情感,希望大家可以在這間圖書館裡,咀嚼自己喜歡的部份,透過某個靈光閃現的片刻,進入屬於自己的那片回憶森林。
By 凱特文化  |  2018/06/20

表達現代人真誠的情感 捕捉城市生活中的瞬息萬刻 專訪日本藝術家吳本俊松

吳本俊松說道:「我的雕塑融合了繪畫的觀念與手法,目的在於擺脫傳統雕塑中較為沉重、陽剛的視覺呈現,同時展現每件作品獨一無二的『性格』,揭露現代城市人們心中的激昂與想法。」這個特殊的創作理念造就了他在雕塑、繪畫的技法與媒材的搭配上別具一格,使得作品兼具時下當代感的樣貌及風潮。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8/06/20

尊彩藝術中心二十五週年特別企劃—「藝壇情與義」專訪總經理陳菁螢女士

創立於1993年,尊彩藝術中心從內湖的一家微型畫廊,茁壯到今日佔地五百坪,是全台最具規模、最頂尖也最受尊崇的畫廊之一。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8/06/19

當電影遇見經典名畫! 電影狂熱粉揭開名場景「致敬」最後的晚餐、維納斯的誕生等名畫

藝術源自於生活靈感,對被視為第八藝術的電影行業工作者來說,日常所見大小事,舉凡從路邊的花草樹木、文學小說、音樂到經典名畫藝術等,各種媒材總是不斷地激發彼此的想像力,而有些時候不少導演為了向這些影響他們創作所甚的作品獻上最高敬意,在構圖上也會巧秒地透過鏡頭,悄悄向這些偉大作品致敬。
By La Vie行動家  |  2018/06/17

101電梯廢鋼纜化雕塑 康木祥作品登紐約

台灣雕塑家康木祥《重生》(Rebirth)系列七件作品在紐約曼哈頓時尚特區(Garment District Alliance)揭幕亮相;該系列作品以台北101大樓電梯退役鋼纜打造而成,藝術家將冷硬的廢棄鋼纜轉化為線條柔軟、象徵生命初始之胚胎造型雕塑,作品一登場立即引起路人駐足圍觀。此次展覽是康木祥的作品首度在北美曝光。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8/06/16

跨世代建構的藝術社會場域 誠品畫廊展出《蘇旺伸和他的青年朋友們》

本次誠品畫廊展出《蘇旺伸和他的青年朋友們》,以長期研究臺灣社會環境變遷的藝術家蘇旺伸(1956年至今)的作品為出發點,邀請不同世代藝術家們共同展出。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8/06/16

法國羅丹博物館將在中國設置分館

日前,法國羅丹博物館(Musée Rodin)館長凱瑟琳.舍維約(Catherine Chevillot)率其團隊參訪中國,勘查深圳、杭州與河北的雄安新區(註),這三個位址都是羅丹博物館中國分部的候選地點。此計畫由法國文化部與中國國家文化局支持,一旦完成,將成為第一個在中國設立分部的大型國外博物館。
By 典藏藝術網  |  2018/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