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設計

導演廖明毅分享iPhone創作的點滴 iPhone攝影無極限!盧廣仲MV竟是用手機拍的

盧廣仲和導演廖明毅也親自現身分享,關於iPhone攝影的點滴和未來趨勢之掌握。 廖明毅表示,隨著科技的變化和時代的轉變,手機的攝影技術已經是未來令人期待的走向,例如2011年,韓國名導朴贊郁即用了iPhone 4完成超高水準的《夜釣》,這是世界上第一部完全用iPhone拍攝的電影;而2018年的好萊塢電影《瘋人院》(Unsane)則是以iPhone 7拍攝完成,令人驚艷小小的手機也能做到如此程度。
By 遠見雜誌  |  2018/05/31

Kuso時尚!他們的IG笑翻所有人

對於時尚,網紅總有不同的見解,不論他們惡搞潮流與名模的出發點為何,總是能讓人發自內心的大笑,成為他們理所當然存在的理由。
By BeautiMode  |  2018/05/30

台灣畫廊產業走過四十年 藝廊主、資深媒體人話當年

台灣畫廊產業走過四、五十個年頭,以民間的力量推廣藝術,也為藝術家帶來許多新的契機。許多畫廊為產業盡一份心力,貢獻卻淹沒在歷史長河當中,後人僅能憑口耳相傳、零星的資料來追溯歷史。中華民國畫廊協會自2010年推動「畫廊口述歷史採集計畫」,並在去年啟動「台灣畫廊產業史料庫計畫」,系統性地整理史料,提供人們查詢產業史的線上管道。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8/05/30

Azzedine Alaïa生前親手策展的作品展在倫敦設計博物館開幕

本次專題展開放至10月7日,展出Azzedine Alaïa在1980~2017年間的60多件高級訂製禮服。這些作品見證了他影響力深遠的職業生涯,其中多件展品已成為經典設計。最大的亮點還是觀眾可以近距離360度欣賞Azzedine Alaïa的工藝,切實感受出自大師之手的剪裁和縫紉細節。
By 華麗志  |  2018/05/28

由影像構築觀看過去的契機 鄭淑麗X孫松榮X林木材展覽對談

第11屆TIDF國際紀錄片影展於本月落幕,今年擴大影展單元內容,和台北當代藝術館、立方計劃空間合作推出兩檔實體展。其中當代館的展覽「不只是歷史文件:港台錄像對話1980-90s」先行開幕,觀眾有機會看到近20件華人早期錄像藝術作品,在特殊的時代氛圍之下,如何回應社會環境的變遷。在忙碌的導覽行程過後,策展人孫松榮、林木材和參展藝術家鄭淑麗於館內小聚,一起聊聊關於展覽的幕後思考。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8/05/27

專訪新銳膠彩創作者與文化資產維護的學習者—湯柏鏗

湯柏鏗先生目前是雲科大文化資產維護所在學深造的研究生,而另一個身分則是新銳藝術創作者。出生於香港,畢業於台灣東海大學美術系膠彩組,舉辦過多次個展與聯展,以及受邀到台灣各地藝術駐村經驗,且多次獲得大墩美展與宜蘭美展各項美展殊榮。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8/05/26

台北101裝置藝術《LOVE》創作者羅伯特.印第安那逝世

美國普普藝術家羅伯特.印第安那(Robert Indiana)上週六(5/19),逝於緬因州韋納爾黑文的自家,享壽89歲。其代表作《LOVE》全球知名,這件雕塑作品在各大城市上都看得見,例如紐約、費城、溫哥華、里斯本、東京、新加坡等,在台北代表性地標101前也有一個,每每吸引許多遊客駐足攝影。
By 典藏藝術網  |  2018/05/26

跟著Peter Su尋訪世界秘境!agnès b公益攝影展 從心感受每次呼吸的美好

對於法國時尚品牌agnès b.而言,藝術是品牌重要的DNA,也是一種不可或缺的養分。為讓更多人感受藝術是觸手可及的存在,agnès b.聯手Peter Su舉辦公益攝影展《Prāṇa生命裡的每一次呼吸》,透過Peter Su在旅行中所拍攝的作品,鼓勵人們勇於追求自己的夢想。
By BeautiMode  |  2018/05/24

第13屆達喀爾非洲當代藝術雙年展—成為不容忽視的非洲

第13屆達喀爾非洲當代藝術雙年展(13th Dak’Art Biennale)這個非洲年度最大型的雙年藝術展演原本以非洲文學為主的聚會,在經過一次次的創新和發展後,將文學的重心轉為視覺藝術的大型展演,在20多年來成為非洲藝術向世界發展的最大推手之一,提供一個舞台讓非洲的藝術家們揮灑著一場綺麗、不同樣貌的當代藝術。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8/05/24

遇見常玉!設計師周裕穎打造巨型裸女櫥窗 服裝創作幕後開講

擅長結合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等衝突元素的台灣服裝設計師周裕穎,2017年9月帶著台灣藝術家常玉的作品在紐約時裝週官方新推出的展示平台New York Fashion Week: First Stage壓軸展出,如今,這個與國立歷史博物館聯名的2018春夏系列《遇見常玉》(Meet Sanyu),也已經進駐誠品生活Axes松菸店。
By BeautiMode  |  2018/05/23

國際化視野下非營利藝術空間的新思維—專訪8樓藝術空間創辦人李佩姒 Pessy Lee

2017年中,在台北天母忠誠路、德行東路口上一棟約二十年建築上的頂層八樓及其天台,出現了一個新的藝術地標—「8樓藝術空間」。此處位於兩大路口建築之頂樓,有著當今國內藝文空間中極為少見優良而寬闊愜意的視野;也由於位處天母這具有些許老式異國情調的地理位置,有別於其他市區的藝文空間,多出一種悠閒放鬆的混種文化氛圍。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8/05/22

跨界合作 博藝畫廊 x 日日心塾 搭起青年藝術家與社區交流的橋樑

博藝畫廊長期經營與推廣優質的青年藝術家,並將其作品推向國際與帶入社區之間,讓藝術豐富人們的生活,同時也穩健地讓新銳藝術家們,擁有更好的國際舞台,如透過在國際知名藝術拍賣的推廣等,提升其知名度,擴充市場性與價值。而本次展覽與日日心塾合作,推出「蛋白藝術—輕淡雅趣的青年品質」。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8/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