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風化問題和人為破壞!復活節島的摩艾石像會消失嗎?

復活節島最引人入勝的亮點,是島上遍布的摩艾石像(Moai),大大小小800多個摩艾石像散布於面積163.6平方公里的島嶼,且已有千年的歷史。莊嚴肅穆的神情和獨特的輪廓,見證當地原住民在1000多年以前的文明進展和歷程──最令許多科學家和歷史學者好奇的,是摩艾石像意義究竟是什麼?以及當年技術,又是如何達到如此精細的雕工?
By 遠見雜誌  |  2020/04/26

她壞,她慘,她強!她在罵聲中走紅 「壞女孩」梅艷芳的身世與形象

梅艷芳一出道,就有訪問讓她細談童年往事。她自述自小唱歌經驗:四歲接受歌唱訓練,七、八歲到處表演,九歲學歌舞,扮書生花旦、跳民族舞,但她並不享受這表演生涯,怨恨自己讀書少。她說:「我的童年和別的小孩不太一樣,所以我羨慕普通小孩子的生活。」在學校,同學用奇異眼光看她,令她感覺孤立:「我沒法和同年齡的孩子溝通,她們在我眼中變得幼稚、無知。」於是,她害怕孤獨及沉靜。
By 三聯書店  |  2020/01/30

她的一生彷彿是香港的興衰史!香港的女兒—梅艷芳

一個人如何代表一個城市?梅艷芳去世後被稱為「香港的女兒」,她的貧苦出身、奮鬥故事、輝煌成就,處處對照香港過去數十年的發展軌跡。她的改編歌與百變形象大量借用外來元素,突顯了香港文化的混雜特質;她的一些電影作品以獨特視角看歷史,反映了香港人曖昧的身份認同與邊緣的文化狀態。梅艷芳這個明星文本,也是香港的城市文本。
By 三聯書店  |  2020/01/09

飛女的誕生!百年難得一見的表演天才 怎樣的社會環境造就了梅艷芳?

梅艷芳去世之後,常有人問:為什麼梅艷芳後繼無人?要回答這個問題,倒不如先思考:是什麼社會環境造就了梅艷芳? 當然,要找個有梅艷芳的演藝才能的人殊不容易。她自小登台,扮男裝,穿女裝,唱盡粵曲、黃梅調、粵語歌、國語時代曲,練就一身技藝;她18歲出道時已有十多年舞台經驗。另外,梅艷芳的可塑性也不可複製,她可妖冶、可中性、可時尚、可典雅,在舞台上、電影中都百變。學者張五常在專欄中稱她為「能歌、能舞、能演,盡皆精絕——是百年難得一見的表演天才了」。
By 三聯書店  |  2019/12/30

日本人從遊戲中學國語!來自日本宮廷文化的《百人一首》紙牌對決

《百人一首》自從面世後,直至江戶時代,都只是朝廷貴族和上流武士學習和歌精粹的重點教材之一,一百首古代聖賢、名君的作品,是提供他們回憶過往歲月、找尋根源的重要依據。
By 時報出版  |  2019/12/15

東京年輕世代卸下拘謹後的真面目 萬聖節渋谷街頭盡是被邪靈附身的日本人?

曾幾何時開始?原來該是西洋節日的萬聖節變成了東京年輕群眾的最愛,本該是小朋友穿著鬼魅服裝挨家挨戶要糖果的可愛習俗,也在渋谷演變為飲酒作亂的大型狂歡派對。萬聖夜的渋谷,絕對是全世界最符合「百鬼夜行」敘述的場面
By 大塊文化  |  2019/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