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

日本義大利建交150週年 展出藝術浪子卡拉瓦喬

今年,日本為了紀念與義大利建交150週年,展出義大利藝術巨匠卡拉瓦喬(Caravaggio)的作品,讓人們一睹卡拉瓦喬明暗對比強烈、人物表情戲劇化的畫風。其中,卡拉瓦喬描繪聖經人物的畫作《陶醉的抹大拉馬利亞》(Mary Magdalen in Ecstasy),是四百年來首次公開亮相。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6/03/19

被納粹搶的畢沙羅 美國歸還法國原藏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曾被迫害的猶太後裔不只要求德國政府道歉,也持續尋找當年被納粹掠奪、下落不明的藝術品。2月,美國奧克拉荷馬大學(University of Oklahoma)宣佈,今年夏天將歸還印象派畫家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牧羊女圈羊》(Shepherdess Bringing in Sheep),給原藏家的繼承人莉昂‧梅耶(Leone Meyer)。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6/03/13

到藝術英國網當偵探 找出畫作的創作者

想欣賞透納(J.M.W Turner)、盧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法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等英國藝術家的作品,現在不必遠赴英國,只要到「藝術英國」(Art UK)網站,就能瀏覽這些大師名作!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6/03/07

交織藤蔓與光影 施彥君「書寫」狂草

寫狂草時,筆勢快速流暢,每個字彼此相連、一氣呵成。但藝術家施彥君捨棄毛筆與水墨等媒材,改用藤蔓編織豪邁奔放的線條,表現狂草律動、淋漓潑灑的意境。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6/02/14

現代文明的衝擊 原住民用藝術書寫歷史

阿美族居住在太平洋沿岸超過三百年,世代在海邊撿拾海菜與海膽為生,但隨著人們過度開發土地、盜採砂石,海岸線逐年後退,讓阿美族的生活空間被壓縮。阿美族藝術家拉黑子為了避免傳統文化消失,開始透過部落的生活習慣「撿拾」廢棄物,彷彿找回被人們遺棄的事物與文化。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6/02/07

情色的界線? 展裸畫卻禁止裸體

今年1月,盧森堡行為藝術家羅伯狄絲(Deborah de Robertis)在法國奧賽美術館(Musée d'Orsay)全身赤裸,模擬印象派畫家馬奈(Edouard Manet)《奧林匹亞》(Olympia)情景,結果遭到警方拘留。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6/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