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

交織藤蔓與光影 施彥君「書寫」狂草

寫狂草時,筆勢快速流暢,每個字彼此相連、一氣呵成。但藝術家施彥君捨棄毛筆與水墨等媒材,改用藤蔓編織豪邁奔放的線條,表現狂草律動、淋漓潑灑的意境。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6/02/14

現代文明的衝擊 原住民用藝術書寫歷史

阿美族居住在太平洋沿岸超過三百年,世代在海邊撿拾海菜與海膽為生,但隨著人們過度開發土地、盜採砂石,海岸線逐年後退,讓阿美族的生活空間被壓縮。阿美族藝術家拉黑子為了避免傳統文化消失,開始透過部落的生活習慣「撿拾」廢棄物,彷彿找回被人們遺棄的事物與文化。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6/02/07

情色的界線? 展裸畫卻禁止裸體

今年1月,盧森堡行為藝術家羅伯狄絲(Deborah de Robertis)在法國奧賽美術館(Musée d'Orsay)全身赤裸,模擬印象派畫家馬奈(Edouard Manet)《奧林匹亞》(Olympia)情景,結果遭到警方拘留。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6/02/06

維梅爾的家庭生活 《小街》場景揭密

17世紀的荷蘭畫家維梅爾(Johannes Vermeer),作品多描繪市井小民的生活,包含彈琴、寫信、做裁縫等日常瑣事,同時細膩刻劃當地特有的建築,令人感到沉靜溫馨,而他的取材地點也常是人們關注的議題。2015年11月,荷蘭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Rijksmuseum)表示,已經找到維梅爾代表作《小街》(Little Street)的真實場景。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6/01/31

空拍環境汙染 描繪地球的傷痕

工業革命後,人們的生活品質雖然改善,但工廠排放大量汙水與廢氣、森林被砍伐,讓自然環境越來越惡劣。比利時藝術家漢拿(Mishka Henner)利用衛星空拍美國的牧場與油田,再疊合上百張圖像,清楚捕捉人們在地球造成的「傷痕」。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6/01/30

西蒙‧貝克11年的足跡 雪地畫踏遍全世界

雪地不只能作為滑雪場,也可以是一張空白畫布。英國藝術家西蒙‧貝克(Simon Beck)曾穿著雪鞋(snowshoes),在全世界的雪地上行走作畫,用數以萬計的足跡描繪龍、狼等圖樣,彷彿這些動物棲息在冰天雪地中。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6/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