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

他們短暫卻精彩的藝術人生!跨時空探索《埃貢席勒-尚米榭巴斯奇亞》特展

藝術不僅跨越時間與空間,也讓20世紀初奧地利畫家埃貢席勒(Egon Schiele),與20世紀末的紐約塗鴉藝術家尚米榭巴斯奇亞(Jean-Michel Basquiat)有了交集。2018年秋季,路易威登基金會(Louis Vuitton Foundation)在巴黎舉辦《埃貢席勒-尚米榭巴斯奇亞》(Egon Schiele-Jean-Michel Basquiat)特展,探索這兩位命運相似卻素昧平生的藝術家,其中的精神連結。
By BeautiMode  |  2018/10/16

成都最美書店再+1!四川興隆湖書店打造「從天飄落的書」湖畔靜謐書香空間

將興隆湖周邊靜謐清幽的環境考量進設計中,慕達建築以「上帝不小心掉落到人間的一本書 」為設計背景,建築外型取自書的形象,盼望來到此地的閱覽者能夠真正地走進空間並與之對話。
By La Vie行動家  |  2018/10/15

意識—真實與幻象的知識之果

法國批評家羅蘭巴特在法蘭西學院就職演講中,曾針對寫作的精神境界進行描述。此書寫精神境界,對文藝批評者有其貼切處。但對藝壇而言,評論文字常代表知識權勢,而多出來的智慧與趣味,反而使藝評不及藝術史和美學的堂奧地位。相對的,藝評在學界的遊俠般性格,也使其擁有更介入藝壇的騷動能量。
By 典藏藝術網  |  2018/10/15

流入東瀛百年 15億台幣蘇軾 「木石圖」11月上拍

身為唐宋八大家亦是書法四大家的蘇軾(蘇東坡)(1037-1101年),其存世作品可謂鳳毛麟角,其中曾存於歷史紀錄、卻已消失百年的《木石圖》(或稱《枯木怪石圖》),日前重現江湖、將於今年11月領銜佳士得香港秋季拍賣,目前估價上看4億港幣(約15.66億台幣),引起各方關注。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8/10/12

觀眾也來參一腳:作品可以摸嗎?

有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利用裝置藝術來轉換觀者與作品的關係,在這樣的作品中,觀眾參與是成就和彰顯作品意義的重要一環。俄羅斯重量級裝置藝術家伊萊亞.卡巴科夫(Ilya Kabakov)甚至將裝置藝術比作劇場,在此觀眾成為演員,藝術家成為導演,作品成為舞台。
By 典藏藝術網  |  2018/10/12

藝術解謎 維梅爾《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並不只是少女?

在漫長的藝術長河中,《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身分一直是熱論的話題。或許是維梅爾的長女瑪麗亞、或許是友人的女兒瑪格達萊娜,也或許是小說家翠西(Tracy Chevalier,1962)筆下,維梅爾家中的幫傭,甚至是畫家幻想出來的理想女孩。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8/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