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

觀眾也來參一腳:作品可以摸嗎?

有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利用裝置藝術來轉換觀者與作品的關係,在這樣的作品中,觀眾參與是成就和彰顯作品意義的重要一環。俄羅斯重量級裝置藝術家伊萊亞.卡巴科夫(Ilya Kabakov)甚至將裝置藝術比作劇場,在此觀眾成為演員,藝術家成為導演,作品成為舞台。
By 典藏藝術網  |  2018/10/12

藝術解謎 維梅爾《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並不只是少女?

在漫長的藝術長河中,《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身分一直是熱論的話題。或許是維梅爾的長女瑪麗亞、或許是友人的女兒瑪格達萊娜,也或許是小說家翠西(Tracy Chevalier,1962)筆下,維梅爾家中的幫傭,甚至是畫家幻想出來的理想女孩。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8/10/12

TODAAY藝術新銳〈候選人系列〉之五:李梓熒 Belen Lee

由於創作時期還不算長,李梓熒的畫風尚稱多變,自細膩的筆觸,至普普與卡漫風格的表現手法,她都得以駕輕就熟。藝術家多挑選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件作為繪畫客體,她也希望可以藉由繪畫的質樸手感,去探索她自己在藝術能力上與掌握多元主題上的可能性。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8/10/09

藝術迷久等了!北美館《馬格利特影像展》 一窺超現實主義大師的私密生活

自2017年底開始休館的台北市立美術館,歷時九個月的整修及規劃,終於在2018年暑假再次重回藝術迷的懷抱!館方自7月開始階段性開館,目前,第三波開館行動正延伸至北美館三樓主展區,以國際展覽《揭相:馬格利特影像展》揭開序幕。
By BeautiMode  |  2018/10/05

畢卡索也深深著迷!那些被非洲大陸影響的現代藝術及珠寶

對於非洲,人們普遍存著貧窮落後的印象,但你絕對想不到,這個世界古文明發祥之地竟對現代藝術有著長遠深刻的影響。世界藝術大師從誇張、抽象的非洲木雕、銅雕,不斷吸取靈感和創造原動力,掀起一波波的現代藝術高潮。
By BeautiMode  |  2018/10/03

「藝術收藏的使徒」—認識收藏家周隆亨

藝術收藏可能有千百種理由,任何一種理由都有其獨特性,大概也都被提出或討論過。在台灣,企業家、藝人、媒體人、工薪族等,都可能被尊稱為「收藏家」。然收藏家中,比較不常見的是職業上「純技術導向」的科學家,因為科學家多以理性心態收藏,而極為富裕的科學家,往往沒有太多時間研究藝術知識,較多是因為怡情養性而做收藏。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8/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