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

70餘年鄉愁化為藝術 王攀元個展開幕記事

這是今年歷史博物館閉館整修前最後一檔展覽,呈現國寶級渡海藝術家王攀元約150件作品,與家屬、畫廊和多方藏家合作,展出重要的油畫、書畫、水彩作品,並有生前訪談紀錄片展出。 經常於畫家作品中出現的元素,如孤獨的人影、鳥、帆船與狗等,皆反映了內心的思鄉與孤寂,並在極簡的色彩與構圖中,更顯現出創作者內在的幽思。他也將宜蘭當作第二故鄉,將當地風景融入畫中,以最簡單的表現方法,呈現最深遠的意境。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8/05/16

哥倫比亞大學MFA學生連署要求學費退款

赫赫有名的哥倫比亞大學MFA視覺藝術碩士學程(Columbia University’ s visual arts MFA program)在上個月初遭到大量學生連署要求退還學費,理由是學校教學空間極度老舊危險、淹水、設備低劣影響學生創作,以及師資的缺乏。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8/05/14

是繪畫也是日記—美紐伯里圖書館百年原住民畫作開放線上使用

近期,美國芝加哥的紐伯里圖書館(the Newberry Library )開始實行「新開放式使用政策」,以數位化方式收藏20世紀早期的拉科塔(Lakota)繪畫,提供研究藝術創作的機會,根據該政策,用戶可以出於任何目的共享和重複使用館藏圖像,而無需向館方支付任何費用,能在線使用超過170萬張數位圖像。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8/05/13

符號中的密語—凱斯.哈林六十歲冥誕畫展

近期維也納的阿爾貝蒂娜博物館(The Albertina Museum)為紀念凱斯.哈林(Keith Haring)這位早逝藝術奇才的六十歲冥誕,以新的觀點於2018年3月到6月期間展出一百件其生前的作品,展名為《凱斯.哈林—字母》(Keith Haring. The Alphabet)。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8/05/12

《藝術偵探》第一季第四集 林布蘭的肖像畫

肖像畫一直以來都是西方繪畫中最重要的主題之一,是一種基於表現人類個體形象,並以描繪真實所見為目的之藝術表現形式。肖像畫的起源尚不完全明朗,但文藝復興時代,肖像畫逐漸興起。由於當時的科學技術沒有其他方式可以紀實描繪個人的臉部輪廓,而肖像即使在今日也被認為是最困難的繪畫類型之一,因此僅有少數非常優秀的藝術家得以在相機發明前,以肖像畫的傑出表現立名萬世。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8/05/10

莫迪里安尼最大尺幅作品 蘇富比估價逾1.5億美元史上最高

3月期間除了繁盛活躍的「巴塞爾藝術展」以及香港藝術月吸引全球收藏家目光之外,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的另一頭也同時熱鬧舉辦「蘇富比春季拍賣香港預展」,帶來大量藝術專場,在預展當中使出渾身解數凝聚亞洲藏家。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8/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