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產業

《威~連你也Podcast了!》S3E6:國外時裝週令人嚮往,臺北時裝週缺了「哪一味」? ft. 時尚觀察家孫正華

國外時裝週究竟有何魅力?為何即便非時尚產業人士,也想前往國外四大時裝週朝聖?臺灣為期四年的時尚跨界整合旗艦計畫,即將在2022年結束,回顧過去舉辦了五季的臺北時裝週,未來還可以怎樣做得更好?如何讓臺北時裝週成為臺灣時尚產業人士所公認的產業大事,由下而上營造出讓更多業內人士想共襄盛舉的氛圍?聽聽時尚觀察家孫正華怎麼說。
By BeautiMode  |  2021/10/29

舉辦5季後,臺北時裝週的下一步?時尚觀察家孫正華:建立靈活機制,讓本土時尚遍地開花

從籌備期開始,臺北時裝週就面臨許多不同的意見,例如政府與民間資源難以整和、文化部以「標案」的形式發包時裝週主辦權,造成籌備期短暫、經驗難以傳承、企業競標引發「門戶之見」的問題,以及文化部在審核品牌資格時有失公允、時裝週舉辦過程太過「中央集權」等。 針對這些批評,臺北市時裝協會理事長孫正華表示,文化部作為一手摧生臺北時裝週的大家長,其實可以從透過整合時裝週與文化部的「時尚跨界活動補助」,將所有在國內舉行的時尚展演,整合至「臺北時裝週」旗下,規定申請此項補助的品牌,都必須在臺北時裝週的旗幟下,於特定期間內舉行展演,如此不僅能將活動主辦權交還給品牌,省去政府招標的麻煩與爭議,而且更能促進本土品牌與相關產業蓬勃發展。
By BeautiMode  |  2021/10/28

【時尚產業一週要事】保持高級形象Chanel制定嚴格銷售政策、復星改名Lanvin集團、中國越南封鎖缺電衝擊供應鏈、投資人對精品業態度保留

Chanel近期針對包袋制定了更為嚴格的銷售政策,從2021年10月起,品牌將限制每位顧客每一年購買同一型號包袋的購買量,一人限購一個,無論是哪種款式,往後客人在購買相同款式的包袋時,均受此限制。
By BeautiMode  |  2021/10/17

【時尚產業一週要事】缺電或使中國紡織價格上漲、H&M第三季利潤飆升、開雲放棄皮草、FHCM補助非法國新銳品牌

中國近日控管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兩種指標的「能耗雙控」政策,造成中國多個高耗能省份,例如浙江、廣東等製造業重鎮電力短缺,恐令出口紡織品價格上漲。自2017年Gucci率先宣佈實施「零皮草」政策開始,開雲集團(Kering)旗下包括 Balenciaga、Bottega Veneta、Alexander McQueen、Saint Laurent等品牌均宣布跟進採用零皮草政策,開雲日前宣布,從2022秋冬季起全面方棄使用皮草……
By BeautiMode  |  2021/10/03

KOL如何藉IG經營品牌?Anine Bing分享3大致勝法寶

一個成功的時裝品牌該如何建立?許多產業界人士都有大同小異的見解,而對於模特兒出身,後來成為時尚KOL,進而藉網路創立品牌,成為主理人的丹麥裔設計師Anine Bing來說,善用她所擅長的工具,是她能夠成功建立成另時尚事業的關鍵。
By BeautiMode  |  2021/09/28

【時尚產業一週要事】2022春夏臺北時裝週開跑、LVMH大規模聘顧年輕人、SMCP股東無力贖回債券、巴黎春天投入永續時尚、Tom Ford夫婿逝世

LVMH計畫於2022年前招募2,5000名30歲以下員工。目前集團已從2020年疫情帶來的低潮中恢復,主要品牌Louis Vuitton與Dior業績與2019年相比,銷售額成長了11%。隨著後疫情時代來臨,全球零售業業績明顯回升甚至出現「報復性消費」,但根據市場諮詢機構Bluecore的數據,74%的線上顧客,是一次性消費者,因此目前品牌的當務之急,是藉由優化數據,將短期收入轉為長期盈利……
By BeautiMode  |  2021/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