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才能留下記憶/No.004:吳念真

by 報導者 2016/06/10

文/汪宜儒 攝影/林佑恩

(本文經非營利深度報導網站《報導者》授權,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在路上,是狀態、過程、是進行式。對創作者而言,在(創作)路上的所感所思,難以向外人訴,可能痛,但快樂著,或許焦灼難耐,卻無可自拔。那滋味究竟哪般,誰不好奇?

【在路上】試著將那模糊失焦的拉近清晰。

2016/04/16,新店,25度,晴時多雲

他站在家門口,一手叉腰,一手舉煙,眼神定定望向我們身後不遠處,焦定在他那學騎機車、搖搖晃晃著隨時可能跌倒的結髮妻子身上,嘴角帶一抹笑,那種掛了心在對方身上的、饒富興味的笑。

吳念真應該是台灣最知名的歐吉桑了。他身份多元,電影編劇、導演、作家、主持人、廣告導演、舞台劇編導演;此外,他的代言不斷,曝光量大,外人面前,總顯活力十足。直至去年,他意外在浴室跌跤,休養好一段時間,身邊人才驚覺,「啊,吳念真真的『有歲』(台語)了。」

「大家見到我開始會提醒:走路不要這麼快,球場上不要那樣跑。講得我真的很老的樣子,但真的也是年紀到了。」吳念真無奈,笑嘆。

最近,他的舞台劇處女作《人間條件一》即將重演,回頭看,催人老,驀然回首,那是15年前的「意外」了。「寫舞台劇是我人生很大的轉折,在此之前,從沒寫過。在那之前,只是會跟朋友說:很多戲看了,鼓掌很尷尬,不能把觀眾群做大一點嗎。就這麼隨口一說,人生岔出一條路,但人生,就是連串意外。」

說是岔路,也不全然,攤看他做的事:寫小說、專欄,寫劇本、拍電影、拍廣告,乃至舞台劇,歸結到底,吳念真的大半生與創作脫不了鉤,只是形式不同。而他的確也是享受創作的,「創作才能留下記憶。」就像是《人間條件一》,透過劇中回魂的阿嬤角色,圓滿了劇中人的種種缺憾,記憶了柯一正、黃韻玲、李永豐、鍾欣凌等演員同台的難得與歡快,同時也記下了他對父親的懷念。

「其實,我不是天生會寫東西的人,這是生命碰過很多事,時間到了,他們又自動碰撞。」接觸過吳念真的人都知道,他很會講故事,樂於分享所見所聞,很多事經他口中一講,變得有趣、有溫度,只要是有他在的場合,絕不用擔心冷場或沒梗,他的臉書文字、專欄文章,也是同樣,永遠充滿人情濃度。但私下的他,不工作、不會客的他,其實話少得可憐,沈默時,眉頭經常緊鎖,繞著濃濃的愁,腦子裡總煩轉著很多事。

吳念真總懷抱著責任在創作,怕對不起觀眾,怕害到劇團,他說,「以前做電影,現在弄舞台劇,都是那麼多座位的地方,創作者該做的,應該是讓他們有共鳴,如果有人認為那是通俗,那我也沒辦法。但通俗真的是一種功力,我就最敬佩日本導演山田洋次,國民導演。我想的是,戲劇創作,就是讓人愉快,感動或笑,或者感覺被理解、被安慰,都是一種情感的寄託或發洩。」

後文請見《報導者》

走過台灣電影半世紀 《我們的那時此刻》導演楊力州帶領影迷找回屬於自己的青春
【2016金馬獎】三屆金馬獎最佳導演許鞍華 出任金馬53評審團主席

(本文經非營利深度報導網站《報導者》授權,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為宏麗數位創意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最具時尚商業知識的線上媒體,我們從人文角度出發,報導國內外優秀的時尚與娛樂產業工作者及創意人士,推動台灣新銳品牌,探索影視美學…期望透過我們深入淺出的介紹,讓業內人士或產業門外漢都能對相關領域發展和脈動有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