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永續發展(Sustainability)是服裝產業與消費者近年來相當支持的作法與主張,但事實真是如此嗎?消費者確實以實際行動來支持環境友善的產品嗎?從美國棉花公司(Cotton Incorporated)所做的調查報告來看,事情恐怕沒有這麼單純。
美國棉花公司市場研究主管Melissa Bastos表示,雖然市場對環境永續發展的重視有逐年提升的趨勢,但對消費者來說,永續性依舊不是購買商品的首要考量,服裝是否合身、舒適度、價格合理性、品質、耐久度以及風格才是最主要的考慮重點,其次是色彩、柔軟度、機能性以及洗滌的方便度,最後才是產地、永續性以及品牌名稱。
其實所有世代都在乎他們的購買行為對環境產生的影響,永續性並非只有社會意識強烈的千禧世代才會在乎,但這項因素仍舊不足以促使他們掏腰包購買。事實上,現在有33%至40%的消費者會希望生產者能透過對環境友善的方式生產商品,而且會譴責那些違反環保規範的廠商,如何讓這些消費者願意為了支持永續性而進行消費,是服飾產業亟須解決的問題之一。
美國棉花公司調查100間服飾相關企業對於支持環境永續商品的態度,其中生產工廠與零售商皆有,有55%的廠商認為,永續的定義是生產對環境友善的商品,55%的廠商認為永續包含了使用負責任的成分,也有54%的廠商認為永續是在環保與獲利之間尋求新的平衡點。
另外,有57%的廠商表示,環境永續發展本來就是他們企業文化的一部分,56%的廠商表示,已經將環境永續發展加入公司的經營策略計畫之中,而其中有66%的廠商表示,已經將環境永續概念落實在產品中,而這66%的廠商中,更有半數正採用行銷和促銷手法來彰顯他們在這個議題上所做的努力。
無論環境永續發展的未來發展如何,整體產業對其前景還是相當樂觀,有高達92%的廠商認為對環境永續發展是一個會繼續存在的文化運動,80%的廠商認為對終端消費者保持生產透明非常重要,56%的廠商則是相信消費者會願意在符合環境倫理的產品上多付一些錢。
然而有不少廠商也坦承,雖然他們很想更大規模地推動環境永續產品,但獲利及生產上遭遇到一些困難,有45%的廠商表示,資源缺乏是他們無法順利推展永續性的原因。Melissa Bastos指出,「企業都認知到永續性的重要,但他們還是得考量到獲利的問題。」
此外,美國棉花產業現在面對的社會氛圍並不友善,就連Under Armour都表示「棉花就是敵人」,美國棉花公司資深公關主管James Pruden表示,外界一直認為棉花材質弄濕時穿在身上不舒服,而且對於從事登山或美式足球的運動員來說,合成吸濕纖維的吸水程度要比傳統棉花更好,但棉花產業現在已經開發出可以透氣且防水的「Storm Cotton」布料,也已開始運用在各種不同產品中,從牛仔褲到刷毛外套都有。
杜克大學永續性及商業研究中心助理主任Jesse Daystar博士表示,環境永續對企業來說,絕對是一個新的機會,而非只是昂貴的投資。但他也強調,冠上「有機」與「全天然」這類的標籤,有時候會造成消費者的困惑,能夠獲得那些認證的生產過程並非都是比較好的做法,舉例來說,種植有機棉花其實消耗的水資源比以前更多,並沒有比較省水。
服飾品牌Gildan的企業行銷公關副總裁Garry Bell則表示,隨著棉花種植和收成過程得到改善,產生的廢料變少,因此落實環境永續其實並不會造成企業額外的支出。而Jesse Dayster也說,包括REI在內的許多品牌都已意識到染料帶來的影響,因此也積極優化產製流程。
專攻染料的化學技術公司Archroma全球客服主管Bryan Hill也提到,業界正在使用從橄欖籽、迷迭香等天然產品製成的染料,某些情況下甚至會使用處理棉花產生的廢料來進行染整,「我們實際上是以棉染棉。」他說。
德州農工大學作物與土壤科學系教授Keerti Rathore博士分析,目前有不少正在發展中的技術,可以減低棉花生長時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而他也在研究該如何讓充滿蛋白質但有毒、不適合食用的棉花種子「和纖維一樣珍貴」。他相信只要更進一步研發,這將是個可以達成的目標。
責任編輯:Linden Chen、Ivana Yang 資料來源:WWD、Cotton Incorporated、Shutterstock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
BeautiM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