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錯過!《Hello, My Name is Paul Smith》正式降臨台北 上千件展品盡覽英國設計鬼才的異想世界

(本文版權為《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歷經漫長等待,千呼萬喚始出來,英國知名設計師Paul Smith的特展《Hello, My Name is Paul Smith》終於來到了台灣,在台北華山文創園區正式登場!這次的展覽包含多達1,500件以上的攝影、服裝及聯名作品,並重現所有Paul Smith生涯的重要時刻與場景。

時尚迷必看!《Hello,_My_Name_is_Paul_Smith》正式降臨台北_上千件展品盡覽英國設計鬼才的異想世界16.jpg

Paul Smith從1970年於英格蘭諾丁漢的一家小店發跡,到現在成為營運規模遍佈全球73個國家的品牌,每季也都固定會在倫敦與巴黎時裝週舉辦男女裝服裝秀。品牌蒸蒸日上的過程中,Paul Smith仍不失對事物的好奇心,保有注重品質與原創特性的價值觀。這就是Paul Smith品牌風靡全球的原因,客群包括學生、上班族、商界人士及好萊塢影星。


這場巡迴了英國、比利時和日本的展覽,展場彷彿Paul Smith的個人世界,涵蓋了設計師個人的攝影作品、經典服裝設計及跨界聯名合作,甚至完整呈現倫敦的私人辦公間及創意工作室,並利用最新的影音技術,帶領大家一同體驗這位英國設計鬼才幽默風趣的創作世界。透過本展,讓大家更能深入瞭解Paul Smith如何從英國中部小城諾丁漢,逐步發展成為全球流行時尚頂尖品牌的創業歷程。

展場從Paul Smith的一號店開始,這個小小9平方米的方型空間,是一切傳奇的起源,裡面展示了Paul Smith生涯早期的手稿,以及一張他與妻子Pauline的親密合照。 拐個彎,映入眼簾的是Paul Smith位於倫敦柯芬園的辦公室場景,整個辦公室擺滿了書籍、資料、腳踏車、玩具等物品,這些事物都是Paul Smith重要的靈感來源,看似混亂,但亂中有序,每一個物品擺放的位置都是Paul Smith本人親自規劃,任何一絲變動他都能察覺出來。

時尚迷必看!《Hello,_My_Name_is_Paul_Smith》正式降臨台北_上千件展品盡覽英國設計鬼才的異想世界8.jpg

在另外一個角落是他於1976年巴黎服裝週期間,租用了巴黎的一間飯店套房,作為他的第一個展示間,裡頭展示了六件襯衫、兩件外套和兩套西裝。這些品項當時都僅是單純放置在床上展示,一直到最後一天,Paul Smith才正式接到第一筆訂單,對Paul而言,這是相當難能可貴的經驗,展場也陳列了當初展示服裝的原始手稿。

時尚迷必看!《Hello,_My_Name_is_Paul_Smith》正式降臨台北_上千件展品盡覽英國設計鬼才的異想世界14.jpg

接著看到的,是一個四面為鏡,且附有許多螢幕的影音媒體複合空間,這個空間所要重現的,是Paul Smith腦內靈感生成的過程,影片充滿各種色彩,並帶有一點迷幻感,與其作品的繽紛色調十分相符。

時尚迷必看!《Hello,_My_Name_is_Paul_Smith》正式降臨台北_上千件展品盡覽英國設計鬼才的異想世界9.jpg

而在前述這些空間的兩側,是兩面巨大的藝術牆,全都是Paul Smith的精心收藏,從安迪沃荷(Andy Warhol)、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班克斯(Banksy)等著名藝術家的作品,到親朋好友和粉絲贈送的禮物,各式各樣的繪畫、相片、手稿,徹底顯現Paul Smith的風格與品味。 更有趣的是,這面藝術牆其實一直都在更新,據展場設計師Richard Greenwood所述,跟著這個展一路走來,每到一個新地方,這面藝術牆都會冒出一些新玩意兒,看來Paul Smith求新求變的玩心,並沒有因為年紀而退縮。

時尚迷必看!《Hello,_My_Name_is_Paul_Smith》正式降臨台北_上千件展品盡覽英國設計鬼才的異想世界17.jpg

走過藝術牆之後,出現的是知名的鈕扣牆,本區運用了7萬顆顏色各異的鈕釦,組合成一面達6米寬、3米高的巨大作品,除了多彩顏色帶來的美感,這面牆也象徵著數十年來,Paul Smith每天認真工作留下的累積,以激勵年輕設計師們絕對不要小看努力不懈的重要性,而這次在台北展出的鈕釦牆,是特別為了台北再特別訂製的專屬版本,全球絕無分號。

時尚迷必看!《Hello,_My_Name_is_Paul_Smith》正式降臨台北_上千件展品盡覽英國設計鬼才的異想世界1.jpg

時尚迷必看!《Hello,_My_Name_is_Paul_Smith》正式降臨台北_上千件展品盡覽英國設計鬼才的異想世界2.jpg

在鈕釦牆的對面,展出的是Paul Smith全球所有門市的樣貌,Paul Smith本人並不喜歡一致性的零售店風格,因此自1979年於倫敦成立第一間門市開始,不只販售服飾,門市中也放置各式不同的家電或雜貨作為擺飾,以創造出門市各自獨一無二的風格,直到如今,所有門市依然沿襲這種設計理念,同時按照不同的城市特色,展現不同的裝飾與設計。

時尚迷必看!《Hello,_My_Name_is_Paul_Smith》正式降臨台北_上千件展品盡覽英國設計鬼才的異想世界12.jpg

接著可以看到Paul Smith的設計工作室,凌亂的桌面、多彩的布料,忠實呈現出Paul Smith與其員工一同進行設計的工作現場,除了設計工作所需的元素之外,還有一些充滿趣味的小東西,像是手風琴以及古董收音機,這些都是Paul Smith與員工們舒緩工作氣氛的好幫手。

時尚迷必看!《Hello,_My_Name_is_Paul_Smith》正式降臨台北_上千件展品盡覽英國設計鬼才的異想世界4.jpg

接下來的開放式空間,可以看到一台以粉色為底的彩虹MINI車款,這是Paul Smith以2015年秋冬系列發表的條紋花樣做出的聯名車,相當具有童趣,除了車子之外,這一塊空間也展示了其他聯名作品,從相機、摩托車、自行車、雪板,甚至礦泉水都有。

時尚迷必看!《Hello,_My_Name_is_Paul_Smith》正式降臨台北_上千件展品盡覽英國設計鬼才的異想世界3.jpg

Paul Smith有一位非常知名的瘋狂粉絲,這位粉絲的真實身分不詳,只知道他來自美國,他之所以知名,是因為他每次都會寄一些莫名其妙的小禮物給Paul Smith,而且都是直接在禮物上貼郵票寫地址就寄出去了,數十年來未曾間斷,從椅子、拐杖、保齡球瓶、捕蟲網、模型玩具等等包羅萬象,Paul Smith本人也相當喜歡這份不知何時會到來的驚喜。

時尚迷必看!《Hello,_My_Name_is_Paul_Smith》正式降臨台北_上千件展品盡覽英國設計鬼才的異想世界18.jpg

展覽接近尾聲,終於看到Paul Smith的主業:時尚服裝,這塊區域展示了Paul Smith所有經典的作品類別,從男女裝、印花、內襯、針織衫等等,應有盡有,Paul Smith對於這塊展區相當重視,特別請東京的工作同仁親自到台北的展場,花了整整四天的時間,確保從服飾、擺設甚至到衣架等所有的細節,都處在完美的狀態,從這樣的執著,可以感受到Paul Smith對於服裝的重視程度,絕對重於一切。

時尚迷必看!《Hello,_My_Name_is_Paul_Smith》正式降臨台北_上千件展品盡覽英國設計鬼才的異想世界6.jpg

在展覽的最後,是一架巨型的粉紅色Anglepoise檯燈,背景上以便利貼寫著Paul Smith最喜愛的一句話「Every day is a new beginning.」(每天都是新的開始),在出口前作為每位參觀民眾最後的謝禮,民眾可以在此拍照,並將參觀展覽的美好經驗,分享給每位好友。

時尚迷必看!《Hello,_My_Name_is_Paul_Smith》正式降臨台北_上千件展品盡覽英國設計鬼才的異想世界7.jpg

對Paul Smith來說,「Every day is a new beginning.」可以說是他的座右銘,每天都要把自己重新更新、重新來過,永遠保持好奇心與盼望,如此一來,靈感才能源源不絕地浮現,這也是他經歷了那麼長的設計生涯,還能保有充沛創造力的主要原因。

Paul Smith的特展將一路展到9月3日,不管是不是Paul Smith的粉絲,都可以到華山文創園區,好好欣賞其豐富的展覽內容,感受Paul Smith多彩繽紛的英倫魅力。

時尚迷必看!《Hello,_My_Name_is_Paul_Smith》正式降臨台北_上千件展品盡覽英國設計鬼才的異想世界5.jpg

採訪攝影:BeautiMode
資料來源:Paul Smith

(本文版權為《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用色彩製造驚喜!英國設計鬼才Paul Smith扭轉百年筆具風貌
Paul Smith、Burberry追憶大衛鮑伊 時尚界齊悼「雌雄同體」風格先驅
從3坪小店起家的經典名牌 英國時尚設計師Paul Smith談47年來的經營心法
Hello Taipei!英國時尚設計師Paul Smith首度訪台超風趣 不改幽默本色推展覽
執迷於愛!《策展米開理》展覽一窺Gucci創意總監Alessandro Michele創作背後的情感基礎
一窺大師的設計美學源頭!「時尚建築師」Gianfranco Ferré服裝手稿特展 看義大利設計師如何用繪畫說故事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為宏麗數位創意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最具時尚商業知識的線上媒體,我們從人文角度出發,報導國內外優秀的時尚與娛樂產業工作者及創意人士,推動台灣新銳品牌,探索影視美學…期望透過我們深入淺出的介紹,讓業內人士或產業門外漢都能對相關領域發展和脈動有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