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就是敢!「時尚太后」黛安娜佛里蘭的審美觀:如果沒有風格,你誰都不是

(本文版權為《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1970年代初期,剛從《Vogue》美國版總編輯剛退位的「時尚太后」黛安娜佛里蘭(Diana Vreeland),雖高齡70,但無論經典色情片《深喉嚨》(Deep Throat),還是紐約知名夜店「54俱樂部」,她全都瞭若指掌。黛安娜每天都讓女僕為她梳妝打扮,在隆起的高顴骨打上厚重的腮紅,搭配嘴唇和指甲「紅不驚人死不休」的色彩,這樣招牌的「歌舞伎妝」,成為她個人的鮮明印記。

Diana Vreeland(@dvdianavreeland)分享的貼文 張貼


最愛紅色與巴黎 「醜陋的小怪獸」化身時尚指標
從小被母親稱為「醜陋的小怪獸」的黛安娜佛里蘭,並沒有把自己寬嘴、黑捲髮、鷹勾鼻的缺點隱藏起來。從小就喜歡紅色的她,選擇剪短頭髮,將面容打白,搭配胭脂紅的腮紅,並塗上鮮紅指甲油。這種放大原本缺點的策略,反而為她營造出優雅的感覺。



即便先後擔任美國版《Harper’s Bazaar》時尚編輯、《Vogue》總編輯,及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服飾典藏館(Costume Institute)特別顧問,黛安娜佛里蘭卻從未打從心底接受以實用為訴求的美式時尚。創辦紐約時裝週的埃莉諾蘭伯特就說,「她從不認為美式時尚代表什麼,法國才是她心中的夢幻世界,她的心中有一所位於法國的時尚學院,裡面傳授立體派、印象派等知識。」

1927年隨先生遷居到倫敦的黛安娜佛里蘭,在倫敦開了一家內衣店,吸引不少名流上門光顧,但她卻常說,「倫敦最好的地方就是離巴黎很近。」時常利用地利之便到巴黎拜訪香奈兒(Chanel)創辦人可可香奈兒(Coco Chanel),並把這段置身歐洲的時光視為她人生最美好的回憶。

Diana Vreeland(@dvdianavreeland)分享的貼文 張貼


時尚觀點植基於歐洲旅居經驗的黛安娜佛里蘭,穿搭風格一直沒有太大差異,也始終是時尚指標,唯獨頭飾、鞋子隨著時代不同而改變。1930年代起,她先是喜歡戴頭巾,而後愛上網狀帽,最後又轉而不戴帽子,直到1960年代時才梳「歌舞伎頭」。至於鞋子,《Harper’s Bazaar》時期的她偏愛T字繫帶鞋,轉任《Vogue》後則多穿Roger Vivier的經典金屬方扣粗跟鞋(pilgrim pumps),但不管何種鞋款,她每天一定會請家中女僕將它擦亮。

Roger Vivier(@rogervivier)分享的貼文 張貼

Roger Vivier(@rogervivier)分享的貼文 張貼

第一個把比基尼帶到時尚雜誌的推手
黛安娜佛里蘭擔任《Harper’s Bazaar》時尚編輯時,負責一個叫「The HB Look」的單元。這個單元除了鼓勵讀者大膽選擇穿搭顏色,也常呼籲時尚界「向非洲汲取靈感」。她說,「一件新衣服不會讓你走遍各地,而是穿著衣服的那個靈魂,這個靈魂呈現你過去經歷過的人生,還有你未來會做的事。從這個陳腐的世界中,選擇令人陶醉的方式遁逃,就是時尚。」

Diana Vreeland(@dvdianavreeland)分享的貼文 張貼


1947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不久,黛安娜佛里蘭到法國蔚藍海岸(The Côte d’Azur)度假,看見有人穿著比基尼,突然靈機一動,想讓模特兒穿著比基尼登上《Harper’s Bazaar》。時任她助理的芭芭拉史麗芙卡(Barbara Slifka)說,「她讓模特兒在辦公室穿上比基尼時,我們全都在場,然後我們全都嚇呆了,因為當時真的沒看過這麼暴露的服裝,但她就罵我們,『你們如果還是持續這種態度的話,你們會讓人類文明倒退1,000年。』」

Diana Vreeland(@dvdianavreeland)分享的貼文 張貼


當時也和黛安娜佛里蘭共事的知名設計師卡洛琳舒爾(Carolyn Schnurer)說,「身為一個編輯,黛安娜總是色彩正確、時尚正確、輪廓正確。她要我剪裁時把泳衣腿部前緣修短,但要避開旁邊,使腿部看起來更長。她也是第一個堅持要我做比基尼的人。那時候除了法國、義大利,根本沒人敢穿比基尼,但她還是一直耳提面命,要我布料『用少一點!』『用少一點!』」

Diana Vreeland(@dvdianavreeland)分享的貼文 張貼


管你是誰,有自己的風格最重要
1960年代全球各地學運風起雲湧,搖滾、嬉皮等次文化元素大大影響主流社會,恰好這也是黛安娜佛里蘭在美國版《Vogue》呼風喚雨的年代。那時,她找來滾石(The Rolling Stones)樂團主唱米克傑格(Mick Jagger)、身材瘦小的名模崔姬(Twiggy)、身高190公分的薇露希卡馮倫道夫(Veruschka von Lehndorff)等人登上《Vogue》,並聲名大噪。

Diana Vreeland(@dvdianavreeland)分享的貼文 張貼

Diana Vreeland(@dvdianavreeland)分享的貼文 張貼

其中,來自英國的米克傑格1964年登上《Vogue》時只有19歲,留著一頭厚重短髮,搭配顯眼的厚唇,雖然在英美知名度還沒打開,卻流露著一股桀驁不馴的自信。當時英國版《Vogue》拿到他的照片時,原本不想刊登,還嗆美國版《Vogue》工作人員,「不可能登他的照片!他是誰啊?我們根本不知道這個人是誰。」

但當攝影師大衛貝利(David Bailey)把照片呈給黛安娜佛里蘭看時,這位眼光獨到的時尚太后卻立刻大氣的說,「我不知道這個人是誰,但他看起來很棒,所以我們要登他的照片。」後來,米克傑格果真人氣高漲,她每次想到這件事總對媒體說,「你看他那雙豐唇,真是太到位了!」。

Diana Vreeland(@dvdianavreeland)分享的貼文 張貼


而另一位英國名模崔姬,短髮、大眼、纖瘦,洋溢著小女孩般的天真無邪,身高雖僅172公分,不算得天獨厚的超模身材,但仍深受黛安娜佛里蘭重用。她回憶,「和黛安娜見面總像是覲見女王,她總是高高在上,對我說著她有多麼『愛慕』我,我知道或許我能在紐約與美國成名都要歸功於她。」

Diana Vreeland(@dvdianavreeland)分享的貼文 張貼


作風與當今時尚編輯和評論家迥異的黛安娜佛里蘭,對於服裝秀、伸展台外的世界永遠保持開放心胸,這也歸功於1960年代大眾文化、民權運動崛起的時代背景,讓她可以盡情揮灑,包括歌手雪兒(Cher)、女高音瑪麗亞卡拉絲(Maria Callas)、導演盧契諾維斯康堤(Luchino Visconti)、雕刻家亞歷山大考爾德(Alexander Calder)、楚門卡波堤(Truman Capote)都曾在她擔任總編輯時期登上《Vogue》,並大受歡迎。

Diana Vreeland(@dvdianavreeland)分享的貼文 張貼


從自身穿搭、雜誌選題、人物挑選,黛安娜佛里蘭的審美觀不僅獨樹一幟,還走在時代浪潮的尖端。曾為她拍攝紀錄片《時尚教主黛安娜佛里蘭》 (Diana Vreeland: The Eye Has to Travel)的導演,也是她次孫亞歷山大佛里蘭(Alexander Vreeland)妻子的麗莎英莫迪諾佛里蘭(Lisa Immordino Vreeland)就說,「她的態度就是,『如果你有個長鼻子,請將它保持好,並變成你的金字招牌。』這也是她找芭芭拉史翠珊(Barbara Streisand)當模特兒的原因。」

Diana Vreeland(@dvdianavreeland)分享的貼文 張貼


而這一切,都可回溯到黛安娜佛里蘭常說的,所有擁有風格的人都有一種特質,就是『原創性』(Originality),「你一定要有風格。它會幫助你下樓梯,它也會幫助你早上從床上爬起來。它是一種生活的方式,沒有它,你誰都不是,我所說的不是一大堆的衣服。」

從「醜陋的小怪獸」到《Vogue》總編輯 黛安娜佛里蘭:想過得好,就親手拿定主意創造出來!

Diana Vreeland(@dvdianavreeland)分享的貼文 張貼


資料來源:Vanity Fair、The Guardian、CNN、Harper’s Bazaar、BBC News、Independent、Diana Vreeland Legacy

(本文版權為《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跑跑跑! 時尚編輯完美趕場時裝週祕密大公開
前《Vogue》時尚總監自爆被開除!設計師成產業惡性循環犧牲品
販賣經典!Tod’s祭出60年代時尚偶像崔姬、珍柏金、珍詩林普頓助陣
不穿晚禮服改穿袈裟 時尚僧侶尼可拉斯佛里蘭:我的鞋子還是擦得很亮
已故義大利傳奇時尚編輯Anna Piaggi特展米蘭登場 Hat-ology帽飾典藏對外開放
《Vogue》義大利版新時代來臨!新總編Emanuele Farneti首發封面探討電商與時尚的關係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為宏麗數位創意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最具時尚商業知識的線上媒體,我們從人文角度出發,報導國內外優秀的時尚與娛樂產業工作者及創意人士,推動台灣新銳品牌,探索影視美學…期望透過我們深入淺出的介紹,讓業內人士或產業門外漢都能對相關領域發展和脈動有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