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私人專屬太空艙 李承亮的移動生活況味

(本文經《非池中藝術網》網站授權,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假如您參觀過去年的「臺北美術獎」,也許會對李承亮的作品《路上的萬年站》留下深刻印象。以水塔製作的個人音樂包廂,和兼具休憩與工作功能的移動式房間,矗立在當代館二樓的開放區域,彷彿太空漂移般自由不羈,啟發觀眾對於生活、旅行和漂流的多重想像。

打造私人專屬太空艙 李承亮的移動生活況味_(1).jpg
李承亮《路上的萬年站》於2017臺北美術獎現場。(圖/非池中藝術網)
打造私人專屬太空艙 李承亮的移動生活況味_(7).jpg
李承亮和他的工作室空間。(圖/非池中藝術網)

李承亮的工作室,是由房東的舊工廠改建,挑高的三十坪設計,擺放著器械、物料和作品。生活空間只占極小的比例,為了抵禦工作室中的木屑、灰塵和蚊子,他為家具進行了精密的設計。陪伴他多年的車子也成為作品的一部份,停在工作室不遠處,坐上駕駛座以後,能自在抵達台南市的大街小巷。以下是非池中和藝術家李承亮的訪談內容。

非池中藝術網(以下簡稱「非」):搬到目前的工作室的契機是什麼?

李承亮(以下簡稱「亮」):來這邊四年多了,之前的工作室在復興岡和淡水八里,和好幾個朋友合租。那時藝文圈的人很流行充滿文化氣息的古城—台南長駐,設立咖啡店、藝文空間,我在這裡有朋友和新的工作計畫,加上對南部有所嚮往,就一起到台南找可以當作工作室的廠房。

非:在你的工作室有很多物料,可以運用在創作和家具設計上。你如何取得它們?

亮:在台南買材料要稍微摸索,它們分散在不同的五金行,價格也會有差異。

以前在台北很常去回收場,撿到一些喇叭。其實喇叭不容易損壞,很多人發現它發生故障,久而久之就將它丟棄。其實只要再接電,重新安排一下就可以運轉;工作室裡的一些木材是朋友給我的,來自老房子所拆下來的材料。

非:工作室裡有哪些中意的收藏?

亮:這裡有很多工具和家具,都是我自己設計的。像手邊的這把椅子是用砧板創作,上方刻著生食的文字,下方銜接金屬椅腳。人坐在砧板上,就像被處理的肉塊(「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是一種從生食轉變為熟食的過程,透過象徵來點出人和物的關係。另外一些是我收集而來的,在美國、日本、台灣生產的喇叭,將它們組裝在一起同時播放音樂,代表來自世界的聲音。

打造私人專屬太空艙 李承亮的移動生活況味_(4).jpg
李承亮所設計的砧板椅子。(圖/非池中藝術網)
打造私人專屬太空艙 李承亮的移動生活況味_(5).jpg
防塵書櫃。(圖/非池中藝術網)

非:在去年「臺北美術獎」中,你的作品《路上的萬年站》從生活經驗出發,間接向觀眾展示了自己的生活狀態,創作這件作品的契機是什麼?

亮:我延續2012-2015年的作品《月球太空計畫》,思考生活中的虛無感,並從生活用品去做延伸。

我不曉得以前的人感受如何,但是現代生活的便利性,讓我們跳過許多步驟,產生了更多的虛無感。搭高鐵的時候,很快就能往返南北,但是中間的路程都被超速了;洗衣機、電風扇等用品也是一樣的狀況。《月球太空計畫》在屋頂上展出,由太空艙、月球裝置和我的車子組成,構成一個生活場景,並以周遭工業區的環境襯托作品的概念。

打造私人專屬太空艙 李承亮的移動生活況味_(10).jpg
《月球太空計畫》裝置之一。(圖/非池中藝術網)
打造私人專屬太空艙 李承亮的移動生活況味_(8).jpg
《月球太空計畫》裝置之一,特別在表面嵌入藍白拖,也是台灣的象徵之一。(圖/非池中藝術網)

我在網路上看到一則故事,它假設月球是人造的。過去的人類科技發達,大家覺得生活無聊,就製作一個月球並發射到太空。當時我想,「如果月球是人造的話,這應該是最厲害的藝術創作,它融合最先進的科技,同時也是最漂亮的東西。」因此我仿效半顆月球,另一半用衛星耳朵去取代,連結我們看不到的月球另一面。

我的汽車則像是現實生活中的太空艙,在車裡放一杯加熱的咖啡。汽車是速度產品,咖啡則是一種放鬆生活的代表,比擬我們處在高速的生活中,還是能在其中怡然自得的狀態。

非:後來如何從《月球太空計畫》發展到《路上的萬年站》?

亮:後來我從自己生活實際需求和狀態去作調整,發展出幾組裝置,結合《世界級環繞音響》、《移動的小房間》、《萬年站》和《左轉彎》等組件。策劃展覽的時候,我喜歡在開放空間展出,相對於隔間,大家在看展時較不會有擁擠的感受。

打造私人專屬太空艙 李承亮的移動生活況味_(9).jpg
李承亮《移動的小房間》。(圖/非池中藝術網)
打造私人專屬太空艙 李承亮的移動生活況味_(6).jpg
《移動的小房間》下層空間是能夠處理公務的區域,攝於2017臺北美術獎現場。(圖/李承亮)

《移動的小房間》上層是休息空間,下層則可以處理公務。我在下層工作時面對牆壁,設計了一條深色軸線,視覺上會比較放鬆;因為很喜歡看電影,背後的大型窗戶則使用銀幕比例的造型,幻想住在電影裡面。整體設計成上窄下寬的造型,增加使用上的安穩感。第一次展出時,保留了工作時的狀態,在桌上有幾張便利貼,觀眾就自動拿來寫字留言,所以第二次在當代館展出時,我刻意保留了許多便條紙讓大家發揮。

打造私人專屬太空艙 李承亮的移動生活況味_(3).jpg
觀眾所留下的便條紙。(圖/非池中藝術網)
打造私人專屬太空艙 李承亮的移動生活況味_(2).jpg
從《移動的小房間》裡看出去的景色。(圖/非池中藝術網)

《萬年站》則是從人們的生活型態出發,我發現大家喜歡唱卡拉OK放鬆心情,在唱歌時也容易掉入自己的記憶情緒裡。水塔裝設在屋頂上,供給生活用水所需,就像是另外一種太空艙,在裡頭播放音樂,成為觀眾私人的音樂空間,也是眾人的表演空間。

非:你提到自己喜歡看電影,請和我們分享最喜愛的一部片?

亮:我受到《2009月球漫遊》影響很深,據說電影本身在向1968年的《2001太空漫遊》致敬,並且也是受到《2001太空漫遊》啟發寫下歌曲《Space Oddity》的大衛.鮑伊(David Bowie)之子鄧肯.瓊斯(Duncan Jones)執導,似乎也傳承了這份感動。《2009月球漫遊》透過令人深刻的太空場景,講述一個男人接下能源公司的任務,獨自到月球上工作,在最後發現自己原來是一個複製人,工作也是一場騙局。故事發展到主角發現真相的那一刻,真是讓人產生雞皮疙瘩、反思人的處境。這也讓我想到,如果人類可以被複製,月球有沒有也可能是被設計出來的?如果月球是被設計出來的,那人類會不會也可能是被設計的?

後記

採訪日時值春天,南臺灣即將步入炎熱的氣候。談起來到台南的時光,李承亮結識不少創作者與商家,也聽聞了近年藝文環境、周遭民生建設的變化。談到對空間和家具設計的觀察,口吻中帶著十足的敏銳和熟悉感。人們常說,在快速的科技發展下,有時已經分不清楚是人在操作物品;抑或物品在操縱我們的生活。面對快速的物質消費文化,他更習於動手打造自己所需的物品,創作時也思考如何回歸生活,回溯物與人之間緊密的關係。

李承亮個人網站|https://chengliang-li.squarespace.com/work/

(本文經《非池中藝術網》網站授權,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為宏麗數位創意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最具時尚商業知識的線上媒體,我們從人文角度出發,報導國內外優秀的時尚與娛樂產業工作者及創意人士,推動台灣新銳品牌,探索影視美學…期望透過我們深入淺出的介紹,讓業內人士或產業門外漢都能對相關領域發展和脈動有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