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水竟有兩種滋味!品嘗水的味道 甘甜或苦味取決人體渴望

by 時報出版 2018/06/27

(本文節錄自時報出版《不生病的藏傳養生術:身心靈全面關照的預防醫學》一書,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依稀記得幾年前曾有個礦泉水廣告,洗腦式的臺詞一直勸人:「沒事多喝水、多喝水沒事。」其實說得沒有錯,長期讓身體處於缺水狀態,人還真的會很「有事」。

一杯水竟有兩種滋味!品嘗水的味道_甘甜或苦味取決人體是否渴望_(4).jpg

水可以幫助體內酸鹼平衡,水喝不夠的人,身體基本上都偏酸。其他還有代謝不良、肥胖水腫、腸道便祕、皮膚老化等。雖然電波拉皮、注射玻尿酸或長效膠原蛋白、埋線拉提、幹細胞療法......醫學美容可做的項目百百種,或多或少還真的有淡化淚溝法令紋、撫平皺紋、創造小V臉等效果。不過,回到源頭,皮膚老化的關鍵還是在於人體缺水。而臉上膚色不均勻,很大一部分也跟喝水喝不夠、內臟無法有效排毒有關,臉生暗瘡與痘痘反應出體內臟器的健康危機,例如下巴周圍長痘,很有可能是內分泌失調。腸道若不健康,臉色就枯黃黯淡,更嚴重一些,為便祕所苦,連帶皮膚還有可能出現內分泌性過敏反應。

那一刻,我的餐桌日常 食物質地為畫面增添故事層次

一杯水竟有兩種滋味!品嘗水的味道_甘甜或苦味取決人體是否渴望_(5).jpg

人若缺水,如同旱季的溝渠,髒汙全卡在裡頭,下場夠大的雨,活水沖過,馬上清潔溜溜不發臭不卡垢。傳統養生書籍建議喝水量為「體重×三十C.C.」,我認為這不夠,每天應該要能喝到三千C.C.的水。我做過臨床研究,女性若每天喝至少三千C.C.的水,連續六個月後,她們都開心了,有的肌齡年輕十歲、有的體重下降,甚至有便祕問題之前沒說的,喝水養生後,肌膚水潤透亮,容光煥發全寫在臉上,不用問診也知道,她的腸道現在肯定都有乖乖做事。

健康才是美!要在法國當模特兒 請先出具醫生健康證明

一杯水竟有兩種滋味!品嘗水的味道_甘甜或苦味取決人體是否渴望_(2).jpg

每天喝水喝三千C.C.是我建議的基本量,當然,還要依照個人實際狀況做增減。如果你運動時間很長、流汗流很多,又愛進烤箱、蒸氣室,躺岩盤浴排毒,有可能需要喝超過三千C.C.。或是去比較炎熱、乾燥的地方旅行,喝水量也需要往上加。甚至,這陣子喝酒喝多了、吃得太油膩,喝水量也都要再調整。需要加還是減,有個簡易的自我檢測方式—就是去「品嘗水的味道」,人體處於缺水狀態,水的味道嘗來特別甘甜,若已經喝夠了,再喝下去,水的味道會轉苦,讓你不要再喝了。這是人體自我平衡的機制,靜下心來,你一定能察覺到味覺的變化。

一杯水竟有兩種滋味!品嘗水的味道_甘甜或苦味取決人體是否渴望_(6).jpg

若以三千C.C.為基準,要怎麼喝呢?首先,起床先喝五百C.C.溫熱的水,慢慢喝,小口小口喝,讓腸道慢慢醒過來,然後去上廁所。到中午前再喝五百C.C.,很容易達到,我自己有時一早上就喝超過一千C.C.。中午及下午都可以盡量喝,一樣是慢慢喝,到了傍晚五、六點太陽下山之後就要開始少喝。入夜後一整晚不要喝超過五百C.C.,尤其是睡前兩小時,儘量不要喝任何飲料,這是為了要避免半夜起床上廁所,中斷睡眠。

夏天快來試「間歇式缺氧運動減脂法」練出直逼維多利亞秘密的緊緻曲線!

一杯水竟有兩種滋味!品嘗水的味道_甘甜或苦味取決人體是否渴望_(3).jpg

針對想減肥的人,另有一個喝水小妙招,就是在進食前先喝五百C.C.,再搭配運動,減肥、排毒效果會更明顯。記得,一樣是小口小口喝,不要牛飲。此外,坊間流傳著一個錯誤的迷思—胃不好不能多喝水,尤其吃飯時不要喝。這是不正確的觀念,胃脹氣的原因不是因為吃飯時喝水,不敢喝水、水喝不夠,讓腸胃道血液循環不良,胃會更不舒服。我曾請病患以小口小口喝水的方式,每天至少喝三千C.C.溫水,後來他吃飯時會胃痛的毛病改善不少。要有智慧去選擇對自己好的生活習慣,而不是把眼睛閉起來,隨便聽人亂說。

買書做公益: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邀請您透過此連結購書,由此所得的收入將全數捐贈給香園基金會

一杯水竟有兩種滋味!品嘗水的味道_甘甜或苦味取決人體是否渴望_(1).jpg

(本文節錄自時報出版《不生病的藏傳養生術:身心靈全面關照的預防醫學》一書,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搖滾、素食與環保!英國時尚設計師Stella McCartney的非典型母親
Donna Karan卸下創意總監一職 未來將致力推廣身心健康與文化保存
從體內保養開始!癌症病痛不要來 時尚媽咪殷悅Melody的養生經
那些大自然教我們的事 夏威夷有機保養 - Kuala to Ku’au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為宏麗數位創意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最具時尚商業知識的線上媒體,我們從人文角度出發,報導國內外優秀的時尚與娛樂產業工作者及創意人士,推動台灣新銳品牌,探索影視美學…期望透過我們深入淺出的介紹,讓業內人士或產業門外漢都能對相關領域發展和脈動有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