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米糕攪拌不夠有品?那些老台南人在意的飲食眉角

(本文節錄自出色文化《一碗肉臊飯》一書,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我覺得米糕在製作過程就比油飯多了幾分藝術感,當客人上門後,小販先輕巧的盛起白泡泡又鬆軟的糯米飯到碗裡,再用左手四根手指和大拇指像「踩高蹺」般的端著碗,在碗底輕巧的轉動著,右手快速將肉臊鍋裡的肉塊撥開,舀上湯汁,輕巧的均勻淋在米粒上,讓米粒含著醬汁,這就是米糕的特色,整個過程就像是一場曼妙的藝術表演。

古早味甜點 米糕的表演藝術_(1).jpg

坊間常出現店家用竹葉包好的冷凍米糕,其實這種做法有點失真,他們先將煮熟的糯米加肉臊醬調好之後,盛一大桶,再用有點像包粽子般的方式將米用竹葉包起來,放到冰箱裡冷凍,客人上門就直接取出販售,如果向這種店家要求「不想買冷凍的,而要現場包的」,通常會被委婉拒絕,事實上,用竹葉包裹米糕是另外一種技術。

會大費周章的多此一舉談這件事,是因為用竹葉包的米糕蒸過後,多了一分竹葉的香氣,若是以上述用竹葉包好的冷凍米糕或用油飯去蒸,這股竹葉香味就無法顯現了。

台南除了食物甜,竟還有一個飛行場?

早年米糕被列為點心,而且是價格稍貴一點的點心,所謂「點心」就是小小的吃,「吃得巧,不是吃飽」,做米糕的攤子,一大早不開門,中午也不營業,都是接近傍晚才開市,屬於夜間的點心。

在賣米糕的攤子上,除了米糕,搭配的湯也很重要,通常會有味噌湯、魚丸湯或四神湯,視攤子老闆的手藝做組合,但若配羹就絕對不搭,因為米糕吃的是巧,羹則吃的是飽,兩者主題、訴求不同,搭不在一起。

老饕必看 2018日本五大打卡新美食 台灣「芋仔」 征服桃太郎、櫻花妹挑剔的嘴

古早味甜點 米糕的表演藝術_(3).jpg

米糕的好壞除了盛裝肉臊汁那鍋肉臊外,店家可還要有會炒旗魚鬆的工夫,及蒸出一鍋米粒Q彈、晶瑩剔透的糯米的功力,這些技術都要兼備才能出來賣米糕,而早年的師傅除具備這三項功力,還必須有純熟的肢體動作,就像是表演者在賣米糕的舞台上盡情演出般。

師傅將米糕遞給客人後,吃米糕的方法不提還真的不行,現在人對吃米糕和吃肉臊飯用的幾乎是相同的吃法。依傳統的吃法,米糕上桌後客人並不會拿筷子將它全部拌勻,而是拿筷子用夾的方式將米糕小口小口的送到嘴裡,細嚼品味,夾到哪裡吃到哪裡,每一口都可呈現不一樣的風味。

我發現這個傳統吃法現在已被遺忘,很多人看到米糕後,會先將米糕拌勻,這個動作看在老台南人眼裡可是會被嚇呆了,因為這個動作不夠文雅,也顯得不懂品味。

主廚全是退休爺爺奶奶!私廚「食憶」進駐台北富錦街老宅 充滿人情味拿手家鄉菜溫暖上桌

古早味甜點 米糕的表演藝術_(2).jpg

米糕的身世尺寸

我曾經在網路上看到有人抱怨:「台南米糕好小碗,根本不夠吃,想以碗就口扒著吃都嫌太小了!」,那時候我頓時笑翻了,「可憐的米糕啊!人家不知道妳是名門閨秀姑娘家,可是裹著小腳、巧步輕盈走路,竟然要求妳像男子漢大丈夫般跨步大走,真是為難妳囉!」

我常笑現在裝米糕的碗真像做碗粿的碗,碗真的太大了,能裝的份量真多,最近我收購一批早年裝米糕的碗,這種瓷碗早就沒生產了,很多人也忘了它的模樣,能收到這些碗,心裡還有幾分得意。

【和食古早味】懷石料理必備食材 豆腐背後的日式精神

在這裡有個觀念要釐清,品嚐台南小吃想一次吃飽是不可能的,因為台南人一個下午會吃兩、三攤點心,隔幾小時再繼續晚餐,真的是「小小的吃」,每一份就是小小的點心,只是現在店家隨著顧客的要求,想一次吃個飽,讓小吃也變成「大」吃,吃一碗就可以飽足一餐,我想店家也是懶得跟客人解釋「台南小吃的份量本來就是很少」,乾脆「跟著潮流走」,就提供大份量的,卻也讓小吃不能再小小的吃了。

買書做公益: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邀請您透過此連結購書,由此所得的收入將全數捐贈給香園基金會

回味台灣古早味_五十年前的肉臊飯_(1).jpg

(本文節錄自出色文化《一碗肉臊飯》一書,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大稻埕地中海風餐廳、綠意老宅藝術咖啡廳!不可錯過的台北5家風格美食店家
「人啊,不需要用金湯匙才能享受美食。」她走訪古城 體會風景之外的感動
飲食能夠左右色彩認知?Pantone公布2020春夏色彩趨勢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為宏麗數位創意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最具時尚商業知識的線上媒體,我們從人文角度出發,報導國內外優秀的時尚與娛樂產業工作者及創意人士,推動台灣新銳品牌,探索影視美學…期望透過我們深入淺出的介紹,讓業內人士或產業門外漢都能對相關領域發展和脈動有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