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BeautiMode》與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合作文章,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編織,是世界共通的工藝,其中編、結、織、染、繡等技法,除了提供日常生活所需,也是人們展現創意的管道,豐富生活的色彩。
作為全國第一間以「纖維工藝」為主題的博物館,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致力結合「纖維、時尚、綠工藝」三項元素,提供臺灣纖維藝術文化產業一個交流與發展的平台。為了扶植臺灣中部時尚產業創新發展,同時提升本土時尚的國際能見度,日前臺中市政府文化局以「百峰相聚、千川匯集」為主題,邀請設計師品牌與大學,參與《遇見臺中-時尚產學交流展》,開啟新舊世代間的對話。
本次展覽邀請7位知名設計師及品牌,包括徐秋宜、許艷玲、葉珈伶、汪俐伶、UUIN、及繭裹子、潘怡良,與育達科技大學、嶺東科技大學、環球科技大學及中州科技大學等四所大臺中時尚學院攜手,合力展出六十餘件作品,展現精湛的技藝與綠時尚態度。
革新臺灣傳統藺草工藝! 苑裡「藺子」延續美好編織物語
「針織女王」潘怡良,Gioia Pan
擁有「針織女王」美譽的設計師潘怡良,展出兩套來自2019年春夏系列《楽.Gioia Della Vita》的禮服,將泰雅族編織工藝與針織布料結合,獨具魅力的傳統文化與摩登時尚擦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火花。
「一直以來,原住民的作品比較難一下走到很時尚的地方,這次與烏來泰雅族的編織工坊和織藝匠師合作,我們也達到共識,要讓大家看到原住民元素的時尚呈現。」潘怡良說。
大師們憶針織女王Sonia Rykiel 時尚界悼念法式風格代表
徐秋宜,本真一衣
設計師徐秋宜為展覽提供兩組名為《歲月如梭;日常如常》的作品,運用藍染在玉米纖維布料上呈現台中的山水意象,鞋履與帽飾則是以編織的手法呈現。
「藍染不同於拿著筆手繪的感覺,山水圖案看似簡單,但其實是經過了多次規畫與染色,編織需要時間,尤其鞋履是實際可穿著的,因此也必須考慮版型、楦頭和腳的關係,兼顧實用性與合穿性,帽飾則是菜瓜布結合金屬進行編織,概念性居多。」徐秋宜表示。
台、泰美學激盪!設計師簡君嫄直搗泰國植物染村落 再掀綠色時尚風潮
蔡宜穎,台灣繭裹子公平貿易公司
蔡宜穎這次展出的植物染服飾名為《讓受傷的衣服重新獲得新的生命!》,因為這些服裝在先前高雄駁二特區的展覽中,受太陽曝曬而褪色,因此她特別在色差之處繡上花草圖騰,讓受傷的服裝重獲新生。繭裹子是臺灣第一個加入世界公平貿易組織的品牌,致力於環保時尚及永續設計,與許多尼泊爾、印度、孟加拉的公平貿易組織均有合作,推出手織、有機、自然染服裝及配件。
遏止快時尚歪風 People Tree創辦人Safia Minney:「公平貿易和永續時尚才能創造更好的世界。」
汪俐伶,Wangliling
擅長使用感光材質結合中國傳統元素的設計師汪俐伶,秉持「曖曖內含光」的創作理念,將自己編的新式中國結呈現在《虛與實》的衣服圖樣上,透過相機鎂光燈,中國結會瞬間顯現絢麗的彩虹光澤,讓整個設計既前衛又傳統,展現出設計師最擅長的衝突美感。
台北魅力展激盪創意! 汪俐伶面料炫技 陳科維結合劇場好震撼
《初.影》,育達科技大學時尚造型設計系
育達科技大學李佩容與陳盈秀創作的服裝系列名為《初.影》,運用簡單的色塊拼接、面料的褶疊,表達人與自身內在影子衝突,最後透過對話獲得成長的過程,百褶增添層次感,素色的紗、麻及緞製面料則象徵成長的時光。
《Freedom Fighter》,中州科技大學時尚創意設計與管理系
中州科技大學的張雅倫、曹雅婷、林宗慶、譚凱麗,在《Freedom Fighter》系列中,運用交叉的多色塑膠表達對未來世界的想像,堆疊的色彩象徵未來是以過往的痕跡累積而成,隨意延伸的異材質模擬無拘無束的未來世界。
異材質拼接《銀翼殺手》的科幻世界!蔡凡熙走秀初體驗獻吳若羚Jolin Wu倫敦大秀
《鏞意.藝》,環球科技大學時尚造型設計系
環球科技大學的《鏞意.藝》系列在創作時,適逢武俠小說大師金庸過世,因此9位同學從他的14部武俠小說中尋找服裝製作靈感,其中何美雪以《連城訣》故事為基礎,藉由運動、彈性布料創造出另類的武俠風,展現小說主人翁雖然本性善良卻遇人不察的無奈。
《承與載》,嶺東科技大學時尚學院流行設計系
嶺東科技大學王姿云與詹佳欣在《承與載》中,從父執輩的職業背景開始發想,將蘭花養殖及材木行的意象彼此結合,以複雜的羊毛編織象徵血緣交織、透明球體代表清晰卻無法觸及的回憶,組合成充滿層次感的作品。
《我幫我的朋友開畫展》,嶺東科技大學時尚學院流行設計系
為了響應綠時尚的精神,林沛農的《我幫我的朋友開畫展》與美術系的朋友合作,將廢棄不用的畫布運用在服裝上,由於畫布在丟棄前經常會反覆上色,製作成服裝後,色彩會逐漸脫落,展現出不同的面貌,不僅打破一般對服裝的既有印象,也讓原本無法再重見天日的畫布,成為鮮活的服裝,重新融入生活之中。
《Epoch》,嶺東科技大學時尚學院流行設計系
Epoch,意為新紀元,由於這個概念並沒有明確的定義,因此鍾沛妍、林芊諭、賴姿穎三人,將西方的科幻及東方復古結合,創造出鮮豔華麗的未來想像。
《Deep Blue》,嶺東科技大學時尚學院流行設計系
嶺東科技大學賴紹翔的《Deep Blue》系列,以焦慮症為靈感,透過不同的面料彼此結合,將皮革、羊毛氈、羊毛纖維、數位印花等材質混搭呈現,其中「腦波」這套服裝,是將對腦波的浮動想像製作於外套的面料,形容無邊際的焦慮狀態。
「一般人對焦慮症的感受,都是黑色、白色,非常地沉重,我希望能顛覆這種印象。」賴紹翔表示,「在發病的過程中,有許多親友給予患者溫暖,因此我加入了藕色、粉色這些溫暖的色調。」
《極地餘生》,嶺東科技大學時尚學院流行設計系
吳婉綾與蕭依純,以全球氣候變遷為靈感,思索當環境被破壞,氣候不穩定的狀態下,人類將如何自保,為了表達求生的意境,服裝上加入了許多功能性的掛勾,方便穿衣的人攜帶求生裝備。
力抗氣候變遷 英國時尚設計師Vivienne Westwood再出招
《潛夢》、《獻給無言》,嶺東科技大學時尚學院流行設計系
張曜宇、朱瑩禎、黃湘庭等人以夢境為靈感,張曜宇表示,人在睡眠時,雖然表面上靜止不動,但腦波仍然運動不止,因此他們使用深色與鮮豔的色彩,創造出活潑的對比氣圍。
「夢幻雖然是虛幻的,但其實是生活的累積,因此我們希望運用線條及縷空,呈現虛實之間的轉換。」張曜宇說。
黃烱翔則在作品《獻給無言》中表達對臺灣勞動者的無上敬意,他以工人常穿的圍裙為基礎,製作出具摩登感的服飾,服裝上「生不沉默,長成閉嘴」的字樣,來自獨立樂團「傷心欲絕」的歌詞,彰顯臺灣社會對勞動階層的漠視。
「這組作品是要獻給在工作中沉默的勞動者。」黃烱翔表示,「因為我的家人都是藍領階級,工廠的工人和作業員,收入不多而且沒有機會發表意見,但其實他們也是有許多想法的人,不應該平白無故被漠視。」
「非正統」訂製服設計師簡國彥:投資自己才能被世界看見!
《遇見臺中-時尚產學交流展》邀請設計師及學生展出作品,展覽也以「百峰相聚、千川匯集」為題,象徵台中山靈水秀、地靈人傑之意象,同時,展覽空間運用視覺渲染燈光、音樂、特殊布幔及蜿蜒的河流,營造出山水情境,讓觀展民眾有如穿梭、漫步在山水間,感受臺灣獨特的自然氛圍。
《遇見臺中-時尚產學交流展》即日起於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亮相,展出至2019年7月14日為止。
採訪攝影:BeautiMode 資料來源: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創藝傳媒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
BeautiM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