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2020 ART TAIPEI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回歸藝術創作的哲思與本質

(本文經《非池中藝術網》網站授權,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走進2020_ART_TAIPEI_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_回歸藝術創作的哲思與本質(1).jpg
【S14.向大師致敬】,名和晃平 Kohei Nawa,《Throne》。(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2020年對於非常多的人而言,都是非常特殊的一年。疫病的傳播,很大程度地改變了這個世界的運作模式。相當有幸的是,台灣的肺炎疫情控制得當,多數的生活方式都能維持穩定。即便全球藝術界都仍然處於低限運作的困境中,但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依舊秉持著信念,成功策辦了第27屆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ART TAIPEI。向台灣乃至海外朋友們,展現了台灣藝術界的能量。

在本屆的台北藝博當中,無論是畫廊區、特展區、新銳區或是論壇講座均有精采的規劃。每一個角色的藝術工作者們,都用心地將喜歡藝術的心情傳遞出來。在艱困的大環境之下,勇敢地透過藝術與時代對話。

超過半世紀的手稿真跡首度在台曝光!Art Taipei窺見老佛爺Karl Lagerfeld的時尚意象

走進2020_ART_TAIPEI_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_回歸藝術創作的哲思與本質(2).jpg
【JO4.大觀藝術空間】,羅展鵬,《少女的祈禱》,116.5 x 91 cm,油彩 畫布,2011。(圖/大觀藝術空間提供)

藝術家羅展鵬的作品《少女的祈禱》,以熟稔的寫實油畫能力,與我們所處的世間進行對話。討論著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意識中具有「超越有形層次」的可能性。畫面中的元素不僅僅細微精緻,也在收放之間有著更成熟、更自然的氣韻。藝術家在無瑕與殘缺之間嚴謹取捨、揉合,使得略感超現實的構圖,同時蘊含著穩定的真實性。

當2020年全球被疫病籠罩,充滿不安與未知時。藝術家向著正處紛亂的世間,敘述著一份深切的祈求與祝福。與其說此作是藉他者為題的自畫肖像,其實更像是一件映照人心、詮釋意識的素描。即便是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觀者,到了畫前都能夠感知到人們「希望這世界好起來」的深層共鳴。也可以看見藝術家適切地回歸到了繪畫創作的本質,以相當純粹的心境,真誠地呈現「晦暗之中依舊存在的光」。

走進2020_ART_TAIPEI_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_回歸藝術創作的哲思與本質(3).jpg
【K04.晴山藝術中心】,克里斯妥.耶拉瑟夫 Christo Jaracheff,《Ponte Sant Angelo Wrapped》,63.5 x 72 cm,版畫 紙本,2011。(圖/晴山藝術中心提供)

藝術家克里斯妥.耶拉瑟夫 Christo Jaracheff的作品《Ponte Sant Angelo Wrapped》,闡述了他世界知名的「包捆藝術」概念。以版畫拼貼手法,做了計畫預告 / 記錄式的作品。小至日常家具、大至自由女神像、甚至海岸線等等地景,都曾被藝術家用布包捆過。藝術家以他大膽的概念,反轉了人們看待物件的慣性。當既熟悉又陌生的裝置呈現在觀者視線中,引起的是人們意圖一窺內部的本能,也詮釋出生命試圖掙脫桎梏的企求。作品藉由簡明又難以執行的形式,多角度地對於人們習以為常的認知,作出了有趣的提問及反思。

走進2020_ART_TAIPEI_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_回歸藝術創作的哲思與本質(4).jpg
【J03.青雲畫廊】,朱書騏,《七彩迴繞中的沉靜》,90 x 200 cm,媒材,2020。(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藝術家朱書騏的作品《七彩迴繞中的沉靜》,透過熟練精細的擬真油畫功力,描繪著耐人尋味的超現實氛圍。藝術家近期作品經常借用「食物鏈」的概念,設想各式各樣的動物、植物、非生物在大自然中的循環。畫面中鮮明的高彩度用色,則是如同「色相環」般另一種循環關係。而外圍的鮮豔蝴蝶,組構出了一個類似世界地圖的輪廓,形成符號性的包圍狀構圖。在迷幻的氛圍之中,甚至仙人掌都沁出了露水。與觀者們分享藝術家對於萬物的感知,同時敘述著生生不息、灰燼中重生的生命力和可能性。

台灣美術再發現!北師美術館《不朽的青春》 74件作品重新認識台灣現代藝術

走進2020_ART_TAIPEI_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_回歸藝術創作的哲思與本質(5).jpg
【H01.采泥藝術】,霍剛,《抽象2020-010》,100 x 100 cm,油彩 畫布,2020。(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藝術家霍剛的作品《抽象2020-010》,顯示出了一位成熟藝術家更加自由自在的藝術語彙。作為台灣幾何抽象的關鍵代表者,藝術家再次深切回歸到了構圖及用色這兩項繪畫本質。畫面中的每一個元素都被安排在了「最適當的地方」相互呼應,在平衡中蘊含著輕快的韻律感。系列作品可以說是相當直觀地、去除目的地,將藝術家累積超過一甲子的美學經驗,勇敢真誠地鋪陳出來。以西方的媒材,詮釋出了東方美學講究求的「意在筆先」。觀者們從作品中所得到的,不僅僅是理性而不拘小節的視覺體驗,更是一份反璞歸真的純粹化精神。

走進2020_ART_TAIPEI_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_回歸藝術創作的哲思與本質(6).jpg
【H07.涵藝術經紀公司】,岑龍,《蒼穹星光》,200 x 120 cm,油彩 畫布,2019。(圖/涵藝術經紀公司提供)

藝術家岑龍的作品《蒼穹星光》,是藝術家2019年在威尼斯雙年展衛星展《蒼穹星光》的主題作品。畫面中的牧羊女,與羊群並肩在黑暗中前行。夜裡的星光帶領著生命,也引導著人性良善的光輝。藝術家古樸而力量渾厚的視覺語彙,傳達給觀者們一份待物處世的謙卑與真誠。系列作品以看似單純的題材與構圖,描繪著最儉樸、最平凡的眾生。藝術家透過讓眾生形象帶有天然的靈性與神聖性,訴說著自身在逆境中堅持、在絮亂前行的人生態度。

走進2020_ART_TAIPEI_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_回歸藝術創作的哲思與本質(7).jpg
【G05.索卡藝術.台南】,布迪.庫斯塔圖 Budi Kustarto,《帶我上天堂Take me to heaven》,200 x 150 cm,油彩 畫布,2006。(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藝術家布迪.庫斯塔圖 Budi Kustarto的作品《帶我上天堂Take me to heaven》,從藝術家在雕塑學院所訓練的立體思維出發,在平面的繪畫中顯現出了敏銳的洞察力。畫面中藝術家運用單色的寫實技法描繪自身形象,跨坐在巨大的綿羊背上,讓構圖形成一種詼諧的不現實氛圍。大膽使用的綠色也與寫實的綿羊形成碰撞,鋪陳出了深具個人風格的抽離感。相當有意思的是畫面四周的框界。看似侷限,卻又並未完全侷限描繪主體。表達了藝術家與社會環境相處的方式,也對於生命的經歷與處境,提出了發人深省的註解。

走進2020_ART_TAIPEI_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_回歸藝術創作的哲思與本質(8).jpg
【E01.赤粒藝術】,邵士銘,《夜行》,109.5 x 69.5 cm,水墨設色 紙本,2019。(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藝術家邵士銘的作品《夜行》,從藝術家日常生活中的鄉鎮街道出發,側寫著當代人被科技設備所改變的生活。畫中的主角面容似乎被打上了一道聚光,呈現出人們使用手機時,臉被螢幕照亮的形象。身後的男子追逐著小狗,可以想見造成了不小的聲響。但主角依然故我,向上、不具焦的眼神如同被某種外力所操控,失去了自主意識。藝術家將水墨媒材所天然蘊含的氣韻,與社會觀察的當代性相互融合。在畫面中營造出豐富可閱讀性的同時,也引導著觀者們正視過度沉溺於電子產品的社會群體現象。

走進2020_ART_TAIPEI_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_回歸藝術創作的哲思與本質(9).jpg
【D01.印象畫廊】,黎橘,《第五元素日記》,121 x 121 cm,壓克力,2020。(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藝術家黎橘的作品《第五元素日記》運用了鮮活的構圖方式,再現了藝術家內外對話、檢視物我關係的心路歷程。探詢著難以捉模的、風 / 火 / 水 / 土之外的第五元素。畫面著眼於極細微的視點,並且融入多種的符號象徵。在最小的物質裡,孕育著最豐富巨大的宇宙。這樣子一沙一世界的設想相當引人入勝。藝術家將魔幻的超現實思維,以充滿力量的表現主義手法呈現。系列作品充滿訊息性與想像力,如同次元通道一般,邀請著觀者在巨觀與微觀之間反覆穿梭。

走進2020_ART_TAIPEI_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_回歸藝術創作的哲思與本質(10).jpg
【D07.首都藝術中心】,李超,《Where is your hero? 系列6》,79.5×58×11.5 cm,緬甸木蓮,2019。(圖/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提供)

藝術家李超的作品《Where is your hero? 系列6》,並存著兩種截然不同的閱讀方式,其一是正面觀看時,「被布蓋住的鋼鐵人面具」這樣的超級英雄形象,其二是側面觀看時,如同水墨畫一般的山水起伏。既明確又隱晦的敘事手法,就像是藝術家懷著兩種心境創作著一件作品。雙重敘事將當代與傳統之間的競合做了呼應。細觀作品,木質肌理的運用相當適切,可見藝術家追求完美的特質。通過真實性、虛實界線的探究,為觀者們導出「何謂英雄?」、「何謂山水?」的對照課題。

走進2020_ART_TAIPEI_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_回歸藝術創作的哲思與本質(11).jpg
【C05.阿波羅畫廊】,Mario Weinberg,《Herr Hegemon》,140 x 125 cm,油彩 壓克力顏料 噴漆 縫紉線 畫布,2020。(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藝術家Mario Weinberg的作品《Herr Hegemon》源於藝術家從德國來到台灣的新竹駐村、生活的經驗。從縫合不同材質的畫布開始,藝術家巧妙地讓潔白或污漬都成為了畫面元素。筆法上運用了噴漆、畫筆、手掌等等方式,將兩年多所累積的台灣印象作出轉喻。透過了多次內造化的取捨,藝術家將情感與經驗完全抽象化、去故事化。組構出一種屬於自身的符號密碼。以一種記憶無法被說明、也不需要被說明的美感,探尋著與觀者的美感共鳴。

走進2020_ART_TAIPEI_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_回歸藝術創作的哲思與本質(12).jpg
【C01.Bluerider ART】,卡蘿• 普魯莎 Carol Prusa,(由左至右)《Incipience》、《EarthSquare》、《CosmicWell》,20.32cm,diameter,Silverpoint, graphite, acrylic on acrylic sphere with aluminum leaf,年份。(圖/Bluerider ART提供,非池中藝術網攝)

藝術家卡蘿• 普魯莎 Carol Prusa的系列作品《Incipience》、《EarthSquare》和《CosmicWell》,是以文藝復興時期所興盛的銀針筆(Silverpoint)作為主要的工具創作。這門深具歷史傳承的繪畫技術以純銀作為墨水,能夠在底材(透明壓克力球)上刻入極細膩的花紋質地,並在與空氣接觸氧化後形成色澤層次。接著藝術家運用石墨水洗,使得暗部暈染得更加深邃,也運用壓克力顏料勾染,讓亮部更加突出。系列作品敘述著銀河宇宙從「開始之前」的渾沌不明,演變至今的過程,在灰階中呈現瑰麗典雅的氣質。系列作品賦予了古典的繪畫工法嶄新的當代性,也同時分享著藝術家對於天文學的體會及認知。

走進2020_ART_TAIPEI_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_回歸藝術創作的哲思與本質(13).jpg
【B05.傳承藝術中心】,中原千尋,《綠色使者的歷遊記》,112 x 162 cm,壓克力彩 畫布,2020。(圖/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提供)

藝術家中原千尋的作品《綠色使者的歷遊記》,援引了德國「哈默爾恩的吹笛人」和「貝斯特 /鼠疫 」的故事符號,對於肺炎疫情的全球傳播作出了回應。畫面右半部的自然之神:綠色使者吹奏著長笛,試圖將象徵瘟疫的老鼠引至河中。但卻因為人類的背信而發怒,開始誘拐幼童進行報復。而綠色使者分身:卡卡西的亡靈則在試圖克制、阻止悲劇的發生。畫面左半部帶著鳥嘴面具的貝斯特醫生與助手,試圖拯救染病的、綠紅漸層的地球。紅橘相間的裝飾狗,則是在一旁靜靜地觀察著世界與人類崩壞的過程。畫面充滿了更多具不同象徵性的角色,各自反映出疫病傳播下的人性百態。藝術家透過童話般的畫面塑造,試圖探討著人類與大自然的共存關係,對於人類的任性與渺小作出了深切的檢討。

走進2020_ART_TAIPEI_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_回歸藝術創作的哲思與本質(14).jpg
【B02.大河美術】,蔡育田,《水作精神玉作魂》,L90 x D51 x H51 cm,鏡面不鏽鋼,2020。(圖/大河美術提供)

藝術家蔡育田的作品《水作精神玉作魂》,是近期「心流雕塑」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命題取自恩師蔣勳:「水做精神 玉作魂」的字句,闡釋著身處在紛亂無序的世間中,對於平衡安適的探求。雕塑創作的鏡面質地,靜靜照映著萬物,也照映著每一位觀者。緩緩流動的造型從不同的角度觀看,讓觀者感受到如輕風撫拭、如清水流淌,徜徉於山林間的氣息。藝術家的潛心創作,與觀者們分享了一種內外能量的相合,再現出一處平和而懷有正向力量的精神境地。

走進2020_ART_TAIPEI_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_回歸藝術創作的哲思與本質(15).jpg
【A01.敦煌藝術中心】,洪江波,《稻香》,55 x 97cm,膠彩 絹布,2020。(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藝術家洪江波的作品《稻香》取景自鄉間常見的水稻田,將台灣人熟悉而親近的景緻溫柔地描繪進入畫中。若以藝術史的脈絡論,此類鄉土寫實的題材在當代已屬難得。細觀畫面,工筆膠彩的熟練運用,體現了藝術家錯落有秩、輕重有序的美學涵養。藝術家基於尊重,訴說著台灣這片土地淳樸美好的一面,也反省著現代化發展中,人們對於自然的過度消耗。作品中那份執著與熱切,委婉地提醒著忙碌的世界,或許能有種更好的方式與自然相處。也引導著觀者們放慢節奏,期望能夠以共生共好的方式與萬物共存。

走進2020_ART_TAIPEI_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_回歸藝術創作的哲思與本質(16).jpg
2020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開幕日展場實紀。(圖/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提供)

藝術不僅來自於生活,更是提煉於生活。無論是抽象或具象、立體或平面,靜態或動態,資深或新銳,好的藝術家們都在創作中投注了最真實的自己。本屆台北藝博的參與者無論職位角色,都為發表好藝術給進場的參觀者們而努力。也可以觀察到各個展位中,許多的作品都對於當代社會 / 疫情提出了反省、提問甚至立場。這樣的趨勢當然一直存在,但在今年顯得更加明確。

或許在不遠的未來往回望,我們可以從正在經歷的2020年學習到許多。也相信無論是否經常接觸藝術的參觀者,都可以在本屆的台北藝博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難忘收穫。

走進2020_ART_TAIPEI_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_回歸藝術創作的哲思與本質(17).jpg
2020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開幕日展場實紀。圖/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提供

本屆的台北藝博雖受疫情影響,參展者減少。但是在各方的攜手努力之下,持續「讓藝術在被需要的時候不缺席」,為台灣的藝術產業留下了重要的里程碑。今日身處後疫情時代的台灣,仍然充滿了未知及挑戰,但或許這也是一次共同思考藝術本質與文化價值的契機。相信在秉持著信心、持續突破的努力之下,藝術產業的未來在台灣甚或放眼世界,都將是可被期待的。

(本文經《非池中藝術網》網站授權,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廣告、專案等商務合作,請發信至:[email protected]

Cindy Chao受邀參與歐洲藝術博覽會!大師系列登世界殿堂
米其林公佈「必比登」75家美食名單!開啟台北、台中的饕客行
在Art Taipei看見老佛爺!Karl Lagerfeld台灣總代理:卡爾本身就是最厲害的藝術品
2020德國iF設計獎台灣得獎作品!台北絕美獸醫診所空間、智能會議系統等4件金質獎亮點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為宏麗數位創意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最具時尚商業知識的線上媒體,我們從人文角度出發,報導國內外優秀的時尚與娛樂產業工作者及創意人士,推動台灣新銳品牌,探索影視美學…期望透過我們深入淺出的介紹,讓業內人士或產業門外漢都能對相關領域發展和脈動有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