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版權為《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你是否曾經有過,心中有情感想要表達,但卻因找不到合適的言詞而感到挫折的經驗?而這正是1970年代初期,從澳洲遠赴美國逐夢的歌手海倫瑞蒂(Helen Reddy,1941-2020)所面臨的困境,當時的她帶著年幼的女兒,在異鄉已經生活數年,在藉由翻唱歌曲令事業緩慢起步的同時,也投身風起雲湧的女權運動,卻在尋找可以演唱的相關主題歌曲時,意外地發現市面上竟然沒有任何一首歌,能夠完整唱出女性爭取平等與尊嚴的訴求,大失所望之餘,鮮少親自創作的她,決定自己寫下能夠唱女性心聲的歌曲。
「我能找到的歌曲都是一些很糟的歌曲,像是歌詞寫著『我是女人而你是男人,我很脆弱所以你能比我更強大。』」海倫瑞蒂說,「我意識到,我想找的那首歌並不存在,所以我要自己寫一首。」
而這首由海倫瑞蒂親自作詞,音樂人Ray Burton譜曲,名為〈生為女人〉(I Am Woman)的歌曲,就這樣被收錄進了她的1971年首張專輯之中,不過,這張專輯中的歌曲版本較目前通行的精簡,一開始也沒有引起太大的注意,直到這首歌成為女性主義電影《勇敢站出來》(Stand Up and Be Counted)的插曲,唱片公司才意識到它的潛力,重新剪輯、錄製了較為緩慢、音調較為尖銳的版本,海倫瑞蒂也為這首歌填加了一句新的歌詞,「但我仍是個胚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直到令我的兄弟們理解。」(But I’m still an embryo, with a long long way to go, until I make my brothers understand.)
這段如今看來平凡無奇,當時卻引發議論的歌詞,不僅是海倫瑞蒂對當時流行樂界窄化女性音樂人發展的直接控訴,也間接唱出許多女性共同的心聲,因此在1972年5月重新以單曲形式發行後,便在同年年底成為《告示牌》百大單曲榜(Billboard Hot 100)第一名,隔年獲得葛萊美音樂獎(Grammy)最佳女聲樂獎,在頒獎典禮上,海倫瑞蒂更以「我要感謝上帝,因為她令一切成為可能!」(I would like to thank God, because she makes everything possible.)的得獎感言,成為許多女性的人生榜樣。
〈生為女人〉這首歌推出的1972年,對女性歌手而言是史無前例的開創性時代,女性音樂人諸如瓊妮密契爾(Joni Mitchell)、卡洛爾金(Carole King)、卡莉賽門(Carly Simon)、蘿拉尼羅(Laura Nyro)、蘇西奎特蘿(Suzi Quatro)與佩蒂史密斯(Patti Smith),逐漸在男性主導的流行音樂產業中嶄露頭角,人們也逐漸習慣女性音樂人自行創作、組織樂團、擔任製作、發行人,與男性在音樂界平起平坐。
與其他全方位的創作型歌手相比,鮮少親自作詞作曲、藉翻唱他人歌曲走紅的海倫瑞蒂顯得有些老派,而這也讓〈生為女人〉這首歌曲顯得格外不尋常,在1970年代初期,不要說頌揚女性主義,任何涉及社會議題的歌曲都會遭受嚴厲批評,因此能夠一路爬上《告示牌》百大單曲榜第一名,不僅是對美國女性運動,還是流行樂界而言都意義非凡,當時甚至還有樂評人寫道,「除非發生了什麼變故,海倫瑞蒂會成為流行華麗民謠(pop-glam-folk)與搖滾與社會意識音樂運動的先驅。」
不過,或許是隨和的性格使然,海倫瑞蒂並沒有如評論家與部份社會運動人士所期待地,持續藉由音樂為更多的社會議題發聲,而是陸續推出許多與政治沒有直接關聯的輕快歌曲,但即使如此,〈生為女人〉作為登上熱門歌曲榜曲的女性主義歌曲,仍然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與跨時代的影響力,例如當今美國歌壇天后之一的凱蒂佩芮(Katy Perry)《怒吼》(Roar)正是呼應〈生為女人〉「生為女人,聽我怒吼」(I am woman, hear me roar)的致敬之作。
凱蒂佩芮澳洲開唱被台下粉絲送「一捲衛生紙」,網友笑翻:這禮物真的很貴重!
如實還原傳奇女星崛起歷程-傳記電影《生為女人》
海倫瑞蒂於1941年生於澳洲墨爾本的演藝世家,從小便與父母四處巡迴演出,累積了豐富的舞台經驗,在贏得選秀節目的首獎,受電視公司資助至紐約水星唱片(Mercury Records)錄製唱片,卻並沒有被水晶唱片看中,於是海倫瑞蒂只好帶著三歲的女兒Traci留在紐約一邊打工一邊尋找機會,而由紀錄片電影《禪意班尼特》(The Zen of Bennett)韓裔澳籍女導演慕雲珠(Unjoo Moon)執導,《瑪麗雪萊》(Mary Shelley)編劇艾瑪簡森(Emma Jensen)編劇,蒂達柯漢哈維(Tilda Cobham-Hervey)主演的傳記電影《生為女人》,也由此展開,講述海倫瑞蒂獨自帶著女兒前往異國圓夢的故事。
1966年,海倫瑞蒂帶著三歲的女兒,一個手提箱和口袋裡的230美元來到紐約。在贏得選秀比賽時,海倫瑞蒂被告知她已經贏得了一紙唱片合約,但是唱片公司卻告訴她自己旗下已經有足夠的女藝人,唱片公司建議她在紐約順勢旅遊,然後再回澳洲。
然而,海倫瑞蒂不願放棄在美國出人頭地的機會,決定無論如何都要繼續留在紐約從事歌唱事業,由於沒有工作許可,她努力維持生計,並養活自己的女兒。她在紐約認識了被稱為「搖滾之母」的記者莉蓮蘿森(Lillian Roxon),兩人很投緣立刻成為好友,成了最親的閨蜜,並激勵她創作和演唱具備代表性的歌曲〈我是女人〉這首歌暴紅,成為第二波女權運動的主題歌,激發新一代女性為爭取變革而奮鬥。
她還遇到了年輕有抱負的專業經紀人傑夫沃爾德(Jeff Wald),他後來成為她的經紀人和丈夫。傑夫幫助她到達歌唱事業的顛峰,但他後來染上吸毒成癮的惡習,兩人關係逐漸惡化,海倫因此陷入聲譽受損的危機,由於她之前都依靠傑夫來管理自己的職業生涯,她後來被迫轉變,必須找到擁有自己事業和繼續追求夢想的力量。
《生為女人》透過重新詮釋海倫瑞蒂經典名曲,將一代巨星海倫瑞蒂美麗與哀愁,毫無保留的呈現在銀幕上,讓觀眾得以走進這位一代巨星波瀾壯闊的人生。
資料來源:The Rolling Stone、The New York Times Text、Photo:聯影電影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
BeautiM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