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種艷麗光采歐洲人做不出來!讓巴黎旅人驚艷的中國袍服

by 遠流出版 2020/12/28

(本文節錄自遠流出版《維梅爾的帽子:揭開十七世紀全球貿易的序幕》一書,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尚普蘭從未踏足蘇必略湖,但尚.尼科萊(Jean Nicollet)卻曾經去過。尚普蘭旗下有好幾名負責深入林區搜集皮貨的皮貨商(coureur de bois),尚.尼科萊就是其中之一。尚普蘭出版一六三二年地圖的一、兩年前,尼科萊碰到一個歐洲人從沒碰過的部族,他或其他人就將那部族稱作皮安人(Puants),意為「發惡臭的人」。在最後一張地圖上,尚普蘭標出那個部族,指出有個「皮安族」,即「臭人族」,住在最終注入甜水海的湖泊邊。法語的「臭人」一詞乃是對阿爾貢昆語「髒水」一詞的訛譯,而阿爾貢昆族用「髒水」形容微鹹的水,也就是嚐起來帶鹹味的水。這個部族不自稱皮安人。他們是威尼皮古人(Ouinipigous),也就是今日所稱的溫尼貝戈人(Winnebago)。但是因為一番曲折複雜的推理,始終堅稱地平線另一頭的下一個水域必定是鹹的,必定是「臭的」——必定是太平洋——的推理,於是,這個名稱就冠在他們頭上。

溫尼貝戈族酋長邀尚.尼科萊前來作客。尼科萊知道絕不能失禮,因此出席這場為他而辦的盛宴,出現在數千名遠道而來的賓客面前時,他穿上他行李裡最體面的衣服:繡了花鳥的中國袍服。

像尼科萊這種活躍於內陸的代理商,不可能自己弄到這件衣服。他不可能有機會接觸這種東西,更別提有錢買這東西。那件袍服想必是尚普蘭的。但尚普蘭如何弄到那東西? 這種稀奇古怪的東西,直到十七世紀初才從中國流入歐洲北部。這件衣服今已不復存在,我們無從追查它的來處。它很可能來自中國的某個耶穌會傳教士,那傳教士把它帶回或寄回歐洲,以證明他是為那個有教養的文明國家奉獻一生。英格蘭旅人伊弗林(John Evelyn)在巴黎見到一批中國袍服,大為驚艷。它們是「非常漂亮的長袍,縫製、繡製在金布上,但色彩非常鮮艷,那種光采、艷麗是我們歐洲人做不出來的。」尚普蘭待在加拿大的頭幾年間,在巴黎不可能弄到像尼科萊所穿袍服那樣的東西,因此他想必是在一六二四至一六二六年這兩年賦閒時,以高於行情的價錢買來,因為他深信這東西對他在加拿大的冒險事業很有用。他知道耶穌會士上朝時一身中國官服打扮,而如果他本人沒有機會穿那件中國袍,他的使者可能會有。畢竟要上朝,穿著就要得體。結果,得以見到這華服的不是中國人,而是溫尼貝戈人。

尼科萊的袍服只是說明尚普蘭夢想抵達中國的另一個表徵而已。從一開始赴北美洲冒險,那夢想就在他腦海中盤旋。他有個朋友是詩人,曾為他一六○三年的第一部自傳寫詩題獻,在那首詩中,那位詩人稱尚普蘭矢志於「走得更遠,傳教,發現東方,不管是經由北方或南方,以抵達中國。」他的所有探險、結盟、戰鬥,全都是為了這個目的。在尚普蘭湖岸,尚普蘭冒生命危險射殺三名莫霍克族酋長,就因為他想抵達中國。他得控制供應歐洲毛氈製造商所需毛皮的貿易,但更重要的是,他得找出通往中國的路線。尼科萊的袍服是實現那夢想的工具,維梅爾的帽子則是那追尋的副產品。

買書做公益: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邀請您透過此連結購書,由此所得的收入將全數捐贈給香園基金會

【名畫的故事】從維梅爾的帽子看見荷蘭社會的男女交往新規矩_N9118維梅爾的帽子-立體書封.jpg

(本文節錄自遠流出版《維梅爾的帽子:揭開十七世紀全球貿易的序幕》一書,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廣告、專案等商務合作,請發信至:ad@beautimode.com

這些都是宮廷潮色!跨越歐亞大陸的帝王美學
捕捉大自然的詩意!高訂風華背後,瀕臨失傳的羽毛工藝
重現黑白照片中的動人色彩 維多利亞美術館修復古董羽毛禮服
【職人帶路】一件袍服的旅程!跟著服裝設計師抵「嘉」走春
【時尚,原來如此】大衣取代斗篷披風 從細節一窺服裝背後故事
穿禮服炫富!袍服體積展財力 18世紀華麗布袋裝歐洲王后、女官最愛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為宏麗數位創意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最具時尚商業知識的線上媒體,我們從人文角度出發,報導國內外優秀的時尚與娛樂產業工作者及創意人士,推動台灣新銳品牌,探索影視美學…期望透過我們深入淺出的介紹,讓業內人士或產業門外漢都能對相關領域發展和脈動有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