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能透過「大人思想研究社」創建跟大人平等溝通的平台,也幫助我們更理解大人為什麼要這樣做。
主持人黃威廉訪談後記:
還孩子做自己的心情 這個訪問約了很久的時間,還是在學的學生時間比較緊張一點。
那個週末午後,錄音間第一次出現低於18歲年齡層的來賓,其實我也有點不知所措。大人們常常給這些孩子上規矩、希望他們可以怎樣配合,但我想這個不是我想做的訪問,我希望讓他們自己發揮。
大人小孩間沒辦法溝通的事 子謙、苡媞 、儂儂年齡介於國二到高一之間,參加大人思想研究社也都有四年的時間,成立這個社團的動機是因為他們覺得許多大人並不了解小孩的想法當中沒有一個可以平等溝通的平台,所以創立這個社團。
訪談中意外勾出「三倍券的使用問題」到底小孩的三倍券支配權力是屬於誰呢?那天討論有三十位會員參加,結論是三倍券如果一千元是小孩出的理論上三千元都應該歸屬於小孩,但是如果一千元是大人出的那大人們就該跟小孩談好分配條件。這是多有趣的一個模式啊,想想以前我的小時候哪敢跟大人們談條件啊!
國際兒童人權日剛好在訪問那一天 11月20日是國際兒童人權日,1989年的這一天,聯合國大會通過「兒童權利公約」(U. N.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促使人們積極擔負保障兒童權利的責任。 包括生存與發展權、受保護權、教育權、參與權。
兒童權利之父—柯札克提倡相信兒童有自治的能力,孩子一樣可以參與公共事務、發言的機會和自由,並且完全尊重兒童的作為。
每個大人都曾經是小孩,大人常覺得小孩什麼都不懂。大人們真的有貼近孩子的真正了解孩子嗎?
受教權被剝奪、維護遊戲權利、發展權 小時候覺得習以為常的懲罰,現在反而是不正確地剝奪孩子受教權,以前曾經沒寫功課或是沒有完成某種工作,被老師罰留在原地把事情完成,但看著全班同學都移動去音樂教室或是科學教室,那時候不以為意,可能還覺得賺到了,現在這個叫做「剝奪受教權」。
幫小孩決定去補習班或是才藝班到底算不算剝奪孩子的權利?大人該不該幫小孩決定要去什麼樣的才藝班、語文學習?
驚喜連連的訪問 這次訪問讓我感受到很多不同,孩子有各種面向。子謙對問題都可以侃侃而談,不會怕生很有主見,在紀錄片裡老師覺得他的話太多,但是我覺得一個孩子有主見能夠適時地表達意見是很直得欣賞的事,特別是我問他平常都在閱讀什麼,他說「哲學」,這個真的讓我讚嘆這小朋友太優秀了。
而苡媞是自學學生,訪問完後查學資料才知道自學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要與家長一起提出規劃,針對自己的學習過程維持一定的紀律。而儂儂是一個文靜的女生,學習音樂的她對於這次訪問準備的很充分,手上的訪綱填了密密麻麻的資料,表示她做足準備而來。面對這樣的孩子怎會不驚喜!
結語 這是第一次訪問年紀低於20歲的來賓。本來我就不擅於跟小朋友聊天,於是我決定這次要讓小朋們們多講一點。在日常生活中我看到的孩子多半很靦腆,不善於交談,特別是與大人間的對話,往往都趨於劣勢(因為父、母們往往是絕對權威)。今天來的孩子們不一樣,個個都很有主見,對於問題都可以侃侃而談。今天向大家介紹「大人思想研究社」的孩子們他們關注的事情、他們思考的模式。
關於《威~連你也Podcast了!》: 黃威廉,20多年金融投資經驗,人生經歷過各種高潮迭起,跨足的領域從銀行、證券、半導體、電商、時尚美學、設計,一直到智慧餐飲管理系統服務......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管理,在這個每個人都身兼多個角色的斜槓世代,身為斜槓企業經理人的威廉,與你分享生活中的管理思維,成為自己的領導者。
想問黃威廉更多投資管理大小事? 請來信:beautimodepodcast@gmail.com
在以下平台收聽更多精彩內容:
KKBOX|Spotify|Apple Podcast|Sound On|MixerBox Firstory|Pocket Casts|Listen Notes|Google Podcast| My Music
建築師獻給孩子們的禮物-丹麥建築團隊打造超夢幻兒童活動中心 名人堂|奈良美智 (二)|童年、搖滾樂與小孩:永保赤子之心的藝術旅人 《初戀慢半拍》于子育:現代父母應該對孩子懂得適時放手,才能找回健康的親子關係 《威~連你也Podcast了!》S11E01:【怪咖系列】從情感到教育,打開《還孩子做自己》的魔法大門 《威~連你也Podcast了!》S10E10:【怪咖系列】一個男孩走過愛的蠻荒,盡頭不是世界末日,它是《我永遠永遠永遠愛你》 的記憶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
BeautiM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