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鹽嗎?減鹽≠健康 揭開鹽分攝取的真相

(本文節錄自出色文化《提高免疫力的鹽》一書,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你有攝取足夠的礦物質嗎?

礦物質充足度檢查表

正在試著減少鹽巴攝取量
手腳容易冰冷
沒什麼胃口
正在減肥
喝很多茶或咖啡
臉和手容易水腫
進行大量出汗的運動
總是覺得很累
生活壓力很大
常喝酒
容易因為小事而生氣
常吃泡麵
常外食
總提不起勁
不太吃乳製品
腸胃不太好
容易拉肚子
容易感冒
購物時都選擇買便宜的鹽巴
蔬菜水果吃得很少

請在左頁表格中,勾選出符合您的項目。
根據勾選的項目數量,就能知道您的礦物質攝取量是否足夠。
您總共勾選了幾個呢?

勾選數1∼2
有均衡的飲食和生活方式,礦物質攝取量也充足。請繼續這樣剛剛好的適鹽生活,並明智地攝取鹽分。

勾選數3∼5
雖然攝取量充足,但是出現偏向特定礦物質的傾向,可能出現失衡狀況。為了補充礦物質,請充分利用鹽巴。

勾選數6個以上
礦物質不足,身體已經失衡了,可能大大影響身心狀況。有必要檢視生活型態。
首先,請從有意識地攝取鹽分開始吧。

在每日的生活中,稍微花點工夫活用「鹽巴」,
就能改善礦物質攝取不足的問題!

鹽巴富含「豐富的礦物質」

鹽巴裡本來就富含地球上的所有元素

從海水中提煉出來的是「海鹽」,從地底挖掘出來的是「岩鹽」,從鹹水湖提取的是「湖鹽」。

海鹽就不用說了,無論是從礦山開採而來的岩鹽、從飽和鹽水構成的湖中提取的湖鹽,都是海水經過長年累月濃縮、結晶後形成的。所以,如果追根溯源的話,可以說所有的鹽巴都是海水製成的。

海水中含有地球上的所有元素(包含礦物質),因此固態化的鹽巴,當然也包含了這些元素(圖2)。

鹽巴的化學式為氯化鈉(NaCl),是氯(Cl)和鈉(Na)的化合物。除此之外,鹽巴裡還含有其他礦物質,可說是礦物質團塊,種類豐富。

你真的了解鹽嗎?減鹽̸健康_揭開鹽分攝取的真相_圖2-海水成分的比例.jpg

什麼是礦物質?

雖然一直在重複「礦物質很重要」這句話,但是礦物質到底是什麼呢?

它是不含碳的無機物質。據說人體內大約有108種礦物質,約占人體的4%。

大家熟悉的許多營養素中,都含有礦物質,像是:鈣、磷、鉀、鐵、鋅等等。

也就是說,礦物質有很多種,每種作用都不同(見第31頁,圖3)。

作為輔酶,礦物質可以幫助身體發揮調節的功能,也是組成骨骼、血液、細胞的重要成分,就像形成骨骼時需要鈣與鎂一樣。礦物質既可以共同作用,也可以互不干擾、獨立作業。

這樣大家就知道了吧!人類要生存,礦物質就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但是,不是只攝取某種礦物質就好,沒有均衡攝取礦物質可是不行的喔!

根據每天的必須攝取量,礦物質可以分為兩種:「主要礦物質」和「微量礦物質」。

這些統稱為「必需礦物質」。顧名思義,它們就是維持人類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為我們的體內無法自行製造礦物質,所以只能「經口攝取」(透過飲食吸收)。為了均衡攝取礦物質,就一定要吃「鹽巴」。

過去日本曾經為了懲罰罪犯,不在他們的飲食中加鹽巴,就是為了一點一滴奪取他們的體力。但是過度極端減少鹽巴的攝取,對於身心都會造成嚴重的影響。

你真的了解鹽嗎?減鹽̸健康_揭開鹽分攝取的真相_圖3-主要礦物質的基本作用.jpg

不能說「減鹽=健康」的理由

如果可以正常排尿,血壓就不會上升

很多醫生當然不同意「鹽巴=高血壓病因」這個刻意形成的實驗結果,於是進行相當多的實驗來反駁。

1984 年,高血壓研究權威青木久三博士,進行了下面這個實驗來反駁。

他將因為遺傳因素而出現高血壓的老鼠分為 4 組,每組分別給予:低鹽飲食和淡水、正常鹽飲食和淡水、高鹽飲食和淡水、高鹽飲食和鹽分濃度 1%,並花 30 週的時間觀察。

結果,給予淡水的 3 組老鼠,血壓都沒有出現什麼變化。但是給予高鹽飲食和鹽水的這組老鼠,都因為血壓上升而死亡。原因就在於:要排出體內的鹽分就需要水,但是連水中含有鹽巴,導致老鼠無法排出鹽分,造成腎衰竭。

也就是說,老鼠的真正死因「不是過度攝取鹽分」,而是無法將鹽分排出體外。

結論就是:「對於罹患遺傳性高血壓的老鼠而言,鹽分的攝取量和血壓沒有關係。」、「即使食物中含有大量的鹽分,只要可以大量飲水並且正常排尿的話,血壓就不會上升。」

鹽分攝取量與血壓關係的流行病學調查

1988 年、1999 年,以「鹽與血壓國際研究計畫」(INTER SALT STUDY)為名,針對世界 32 國、52 區、1 萬名不同民族,進行鹽分攝取量與血壓關係的流行病學調查。

和之前的實驗不同,這次並不是透過訪談來推估攝取量,而是測量尿液中的鹽分含量,因此是相當準確的研究。

透過這次研究,可以知道下面三點:

● 在極度降低鹽分攝取量(甚至是完全不吃鹽)的地區,罹患高血壓的人很少。

● 在攝取極端鹽分量(每天攝取 30 公克以上)的地區,罹患高血壓的人很多。

● 對於每日鹽分攝取量在 4∼29 公克的一般人群中,鹽分攝取量與高血壓之間並沒有關係。

也就是說,這個實驗顯示:只要沒有攝取過多鹽分,就不會有不適的症狀。

要減鹽的高血壓vs.不需減鹽的高血壓

高血壓分為 2 種。一種是沒有特定原因的「原發性高血壓(特發性高血壓)」,以及原因明確的「繼發性高血壓」。

日本的高血壓患者中,大約有 9 成是屬於原發性高血壓,沒有特定病因。也就是說,還是無法直接斷定造成高血壓的原因就是鹽巴。

根據1995年東京大學醫學系藤田敏郎博士的研究,發現有些人具有「鹽巴敏感度」,只要攝取多一點鹽巴血壓就會上升,減鹽的話血壓就會下降;但也有人不具備這樣的敏感度,多吃或少吃點鹽巴,血壓也不會因而上升或下降。

在日本人之間,具備「鹽巴敏感度」基因的人有 20%,不具「鹽巴敏感度」基因的人則是 50%,其餘 30% 的人則是鹽巴和其他因素結合後,才可能導致他們的血壓上升。也就是說有 50% 的人,鹽分攝取量與血壓是完全無關的;而有 30% 的人,並不是因為鹽巴直接造成他們出現高血壓。

你真的了解鹽嗎?減鹽̸健康_揭開鹽分攝取的真相_圖6-高血壓有兩種.jpg

無法一概而論,所以「有懷疑就要小心」

我們的血液會維持一定的鹽分濃度。一旦血液中的鈉濃度降低,腎臟會先加以吸收;相反地,如果鈉濃度過高,就會從腎臟排出,以調整血液中的鹽分濃度。

不具備鹽巴敏感度的人,這項人體機能可以正常運作。因此就算大量攝取鹽分而導致血液中鹽分濃度過高,排出的尿液鹽分也會因此增加,所以血壓不會受到影響。但是具備「鹽巴敏感度」的人,這項人體機能是受損的。只要攝取過多鹽巴,就會促進交感神經,抑制能排出鹽分的基因發揮作用。結果血液中的鹽分濃度上升、血液量增加、血壓上升,導致高血壓病發。

並沒有確切的方法可以辨別「鹽巴敏感度」。

因此,「有懷疑就要小心」,醫生就建議所有高血壓患者都需減少攝取鹽分。

這就是為什麼大家都會被提醒「小心不要攝取過多鹽巴」。

沒有人討論「鹽巴的品質」

日本厚生勞動省建議的鹽分攝取量,與這些實驗中提到的一樣。但是這裡的「鹽巴」,指的是只由鈉製成的多數精鹽,大家都只討論分量,並沒有提到鹽巴的品質。

本來的鹽巴不僅含有鈉,還含有其他礦物質。但是大家一邊討論鹽巴的問題,卻忽視了鹽巴的品質,這不是很奇怪嗎?

要思考「鹽巴」這件事,就要同時討論品質與分量。

重要的是保有「適鹽」的概念

享受美味的同時,也得補充必要營養

人類需要的鹽分攝取量,會因居住地區、生活環境、運動強度、年齡等的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其實不只是鹽巴,任何東西攝取過多或過少,都會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

重要的是每個人都攝取適量、合適的鹽,這才是所謂的「適鹽」概念。

我們將在第二章詳細解釋,首先來檢查一下你的身體是否具備足夠的礦物質。

飲用鹽分濃度約 0.9% 的鹽水(生理食鹽水),就可以估算出體內礦物質的充足程度。

人體的功能非常強大,如果當下需要這種養分,就會覺得美味。例如運動時喝運動飲料,會覺得味道好、順口;沒有流汗的時候喝,就會覺得又鹹又黏、不順口。

除非罹患味覺障礙或麻痺了,否則舔一口生理食鹽水會覺得好吃,就表示身體需要鹽。

另一方面,如果覺得喝起來很鹹,則表示體內已經有足夠的鹽分,所以要留意不要攝取過多的鹽巴。這時,多吃些富含鉀的食物,可以幫助你排出鈉。

濃縮蔬菜美味,冷冷吃也好吃

2 普羅旺斯鹹燉菜

你真的了解鹽嗎?減鹽̸健康_揭開鹽分攝取的真相_普羅旺斯鹹燉菜.jpg

材料:6人份
茄子⋯1根/櫛瓜⋯1根/洋蔥⋯1顆/甜椒(紅、黃)⋯各1個/番茄⋯1顆/
橄欖油⋯2湯匙(拌勻用)、1湯匙(翻炒用) /鹽巴⋯5公克

料理方法

1 蔬菜切塊後放入碗中,加入2 湯匙橄欖油,攪拌均勻。
2 在煎鍋中加入1 湯匙橄欖油,加入全部的蔬菜炒至表面微焦後取出。
3 將炒好的蔬菜放入鍋中,加入鹽巴,以小火煮1 小時並不時攪拌後,
就可以上菜了。

推薦用鹽

●鮮磨水晶岩鹽
●西表島之鹽.釜炊鹽
●魔法大蒜鹽

買書做公益: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邀請您透過此連結購書,由此所得的收入將全數捐贈給香園基金會

你真的了解鹽嗎?減鹽̸健康_揭開鹽分攝取的真相_提高免疫力的萬用鹽.jpg

(本文節錄自出色文化《提高免疫力的鹽》一書,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廣告、專案等商務合作,請發信至:ad@beautimode.com

名廚煮高級餐都靠牠!有關松露犬的二三事
體溫低是萬病之源?暖身抗病,告別手腳冰冷,從鹽開始?
廚房裡不起眼的食材,卻是有益健康的超級食物?蔥、薑、蒜的驚人養生妙用!
《威~連你也Podcast了!》S4E11:解鎖你沒想過的隱藏版料理密技!掌握這六味,告別調味苦手人生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為宏麗數位創意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最具時尚商業知識的線上媒體,我們從人文角度出發,報導國內外優秀的時尚與娛樂產業工作者及創意人士,推動台灣新銳品牌,探索影視美學…期望透過我們深入淺出的介紹,讓業內人士或產業門外漢都能對相關領域發展和脈動有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