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碰面就認定他!阿湯哥和麥奎瑞的「不可能」搭擋 3個你可能不知道的小故事

從1996年首度擔任監製、推出第一部《不可能的任務》(Mission: Impossible)至今,「阿湯哥」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始終堅持要親自完成各種不同的高難度特技動作,經過近7年的籌備,這個系列的第8部電影《不可能的任務:最終清算》(Mission: Impossible – The Final Reckoning)終於呈現在觀眾面前。

第一次碰面就認定他!阿湯哥和麥奎瑞的「不可能」搭擋_3個你可能不知道的小故事_00007.jpg

這次劇組遠赴挪威斯瓦巴群島拍攝極地場景,阿湯哥更上天下海,在海拔8,000英尺的高空攀爬飛機機翼,承受每小時140英里的強風吹襲,潛入水中進行水底拍攝,挑戰影史上拍過最危險的實體特技動作,就是要讓大家擁有難以忘懷的震撼體驗。

第一次碰面就認定他!阿湯哥和麥奎瑞的「不可能」搭擋_3個你可能不知道的小故事_00002.jpg

第四度執導【不可能的任務】系列電影的導演克里斯多夫麥奎瑞(Christopher McQuarrie)和阿湯哥,致力於打造規模最龐大的觀影體驗,從初次會面的火花碰撞,到如今的默契無間,兩人對電影的共同信仰,如同源源不絕的動力,驅使他們不斷挑戰自我,勇於嘗試各種創新的可能。

這份深厚的連結,並非一蹴可幾。早在他們第一次攜手合作之前,阿湯哥就已在心中埋下了一個堅定的信念。

1. 第一次碰面就認定他

在CinemaCon頒獎典禮上,阿湯哥將年度最佳導演獎頒給了他長期的合作夥伴克里斯多夫麥奎瑞,他暱稱麥奎瑞為「McQ」。在回憶兩人的合作時,阿湯哥玩味地亮出一張自己與六歲的強納森利普尼基(Jonathan Lipnicki)在電影《征服情海》(Jerry Maguire)中的劇照,並打趣地稱這是他和麥奎瑞的首次合作。

原來麥奎瑞撞臉那位小童星,甚至多次被影迷誤認,這些影迷走上前對麥奎瑞說,他們非常喜歡他在《征服情海》裡的演出。麥奎瑞不願讓認錯人的影迷感到尷尬,總是很有風度地以一句「非常感謝,我真的很感激」回應。


事實上,兩人的第一次合作是在2008年的電影《行動代號:華爾奇麗雅》(Valkyrie),當時,麥奎瑞以編劇和製片人的身份參與其中。

1995年,26歲的麥奎瑞憑藉《刺激驚爆點》(The Usual Suspects)贏得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然而,好萊塢的環境並未完全理解他的才華。麥奎瑞回想在將近20年前,當時沒有人願意雇用他,在第一次與阿湯哥碰面時,他其實已經決定要退出電影行業,因此那次的碰面是沒有任何目的性的。

兩人在阿湯哥位於洛杉磯的試映室裡,花了三個小時聊生活、聊電影,以及彼此對電影的熱愛。深入的交流讓阿湯哥看見了麥奎瑞的潛力,心中便篤定:「我知道他是我會合作一輩子的創意夥伴。」他感受到麥奎瑞是一位與他擁有相同電影熱情和創作理念的「創意兄弟」,更重要的是,麥奎瑞理解電影創作對他們而言,不僅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種根植於內心的身份認同。

那次看似平常的會面,不僅讓麥奎瑞重新燃起了對電影的希望,更為他們未來的長期合作埋下了種子。

2. 「藍燈黏,紅燈亡」:《鬼影行動》的神救援

2010年底,投入拍攝約三個月的《不可能的任務:鬼影行動》(Mission: Impossible – Ghost Protocol)劇組,已在布拉格和杜拜等地拍完了大部分的動作戲,包括阿湯哥親自攀爬828公尺160層的世界第一高樓杜拜哈里發塔。


然而,場面調度和動作場景雖然精彩,但阿湯哥和導演布拉德伯德(Brad Bird)卻察覺到劇情結構的潛在問題。他們不斷地審視劇本,希望能為伊森韓特從A點到B點的行動找到更具說服力的理由,並試圖深化角色之間的連結與互動,但進展卻不如預期。

在束手無策之際,阿湯哥想到了編劇好友克里斯多夫麥奎瑞,並在耶誕節時致電求助,麥奎瑞二話不說就立刻飛抵溫哥華片場。

阿湯哥在片場正準備拍攝拿著手套即將攀爬哈里發塔的場景,焦急等候的他,並未事先告知任何人麥奎瑞的到來,看到麥奎瑞的身影,心中大石終於落下。他迅速將麥奎瑞介紹給導演伯德和飾演班吉的西蒙佩吉(Simon Pegg),並說明了當前的困境,試圖讓麥奎瑞快速了解手套的設定:「好的,這裡有藍燈和紅燈,藍燈表示有吸附力,我可以黏在牆上,紅燈表示我黏不住。」阿湯哥話才說完,麥奎瑞便脫口而出說:「藍燈黏,紅燈亡。」

這句簡潔精準的台詞,瞬間點亮了阿湯哥和布拉德伯德的思路。它不僅清晰解釋了手套的運作原理,更為後續的劇情發展和緊張感的營造提供了立竿見影的解決方案。阿湯哥說了一聲「謝謝」,而布拉德伯德和西蒙佩吉則驚訝地看著這位突然出現的「救星」,彷彿在問「這個傢伙是誰?」

隨後,阿湯哥告知劇組,麥奎瑞將重寫剩下的劇本。沒想到麥奎瑞抵達片場後的短短幾天內,幾乎是同步進行劇本的修改與創作,一邊觀看已經拍攝的素材,一邊在另一個房間迅速編寫新的場景和對白。而劇組則根據麥奎瑞新鮮出爐的劇本,立即投入拍攝。

阿湯哥表示,麥奎瑞在這部電影中雖未掛名編劇,但他所進行的結構調整和關鍵情節貢獻,無疑是「幕後的英雄」。正是麥奎瑞在那關鍵時刻的「神救援」,如同撥開了籠罩劇組三個月的迷霧,為《不可能的任務:鬼影行動》找到了正確方向,最終成就了這部系列中備受讚譽的經典之作,也為兩人更深層次的合作奠定了堅不可摧的基石。

第一次碰面就認定他!阿湯哥和麥奎瑞的「不可能」搭擋_3個你可能不知道的小故事_00005.jpg

3. 不計較名份的幕後英雄

麥奎瑞與阿湯哥的合作,不僅僅是導演與演員的關係,更像是一段深厚的創作夥伴關係。除了在《不可能的任務》系列中擔任導演和編劇的重要角色外,麥奎瑞還多次在幕後默默付出,透過他卓越的才華為阿湯哥的其他電影保駕護航,卻鮮少追求聚光燈下的榮耀。

繼《不可能的任務:鬼影行動》之後,阿湯哥與麥奎瑞並未停留在成功的舒適區,而是攜手探索更廣闊的電影領域,從風格硬朗的《神隱任務》(Jack Reacher),再到充滿科幻巧思的時間旅行電影《明日邊界》(Edge of Tomorrow),都留下了他們合作的印記。

尤其在挑戰敘事複雜度的《明日邊界》中,麥奎瑞不僅是編劇,更在後期剪輯階段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幫助和建議。同樣的幕後付出,也體現在《美國製造》(American Made)以及備受讚譽的《捍衛戰士:獨行俠》(Top Gun: Maverick)等作品中。

更令人稱道的是,當阿湯哥正忙於拍攝《明日邊界》並籌備由麥奎瑞執導的下一部《不可能的任務:失控國度》時,麥奎瑞還抽身為另一部大製作《末日之戰》(World War Z)提供了關鍵性的幫助。他未掛名地重構了整部電影,編寫了劇本,並在其他團隊成員忙於各自崗位時,親力親為地監督剪輯和所有補拍工作,最終確保了這部由布萊德彼特(Brad Pitt)主演、派拉蒙影業(Paramount Pictures)和天空之舞(Skydance)出品的電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麥奎瑞這種不求聞達、以作品為重的態度,如同電影幕後一股堅實的力量,默默地支撐著一部部精彩作品的誕生,也深深贏得了阿湯哥湯姆克魯斯的信任與尊重。

第一次碰面就認定他!阿湯哥和麥奎瑞的「不可能」搭擋_3個你可能不知道的小故事_00004.jpg

惺惺相惜,共創銀幕傳奇

阿湯哥慧眼識英才,給予麥奎瑞充分的信任和創作空間,願意讓麥奎瑞為了娛樂其他人,而將自己置於危險之中;麥奎瑞則是透過卓越的才華和不懈的努力,回報阿湯哥的信任。他們如同電影藝術領域的一對黃金搭擋,彼此激勵,共同成長,持續為全球觀眾帶來一部又一部的精彩作品。阿湯哥與麥奎瑞用一部部經典作品證明了,真正的創意夥伴關係能夠超越個體的局限,創造出遠比單打獨鬥更為耀眼的成就。

資料來源:BFI、Paramount


廣告、專案等商務合作,請發信至:ad@beautimode.com

阿湯哥票房登上台灣影史第7!全國票房前10電影你最愛哪部?
《不可能的任務:失控國度》湯姆克魯斯再玩命 搏命貼飛機升空1500公尺
就連傘兵也要退避三舍!阿湯哥無極限 《不可能的任務:全面瓦解》挑戰HALO軍事跳傘
湯姆克魯斯《不可能的任務7》雪梨首映兼慶生!璀璨煙火燃亮澳洲達令港 阿湯哥:這是有史以來最棒的生日!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為宏麗數位創意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最具時尚商業知識的線上媒體,我們從人文角度出發,報導國內外優秀的時尚與娛樂產業工作者及創意人士,推動台灣新銳品牌,探索影視美學…期望透過我們深入淺出的介紹,讓業內人士或產業門外漢都能對相關領域發展和脈動有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