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德國當代藝術50年 外國藝術家眼中的德國

二戰結束後,身為戰敗國的德國不只領土被美國與蘇聯瓜分,還得負擔巨額賠款,導致經濟、藝術與文化發展緩慢,甚至被孤立在世界之外。1960年代起,德國政府開始邀請外國藝術家駐村、留學或擔任教職,希望能為德國藝術帶來新的活力。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6/01/10

北京霾害危機 劉勃麟用「隱形人」發聲

今年12月,中國北京的空氣品質持續惡化,整個城市像被雲霧包圍,不只能見度極低,還懸浮著致癌物質,威脅人們的安全與身體健康。12月20日,中國藝術家劉勃麟利用顏料,將七位舞者偽裝成樹木,融入灰濛濛的景色中,表達北京霾害日益嚴重的情形。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6/01/09

挪威的畢卡索壁畫 面臨拆除危機

今年12月,歐洲文化遺產組織「歐洲諾斯特拉」(Europa Nostra)列出歐洲14個個有重要歷史意義,卻瀕臨消失、情況危急的古蹟與遺址,呼籲歐洲其他機構共同保存與修復這些文化遺產。其中,挪威政府大樓「Y大廈」(Y-block)在四年前受損嚴重,很可能被拆除,但這棟大樓有兩幅畢卡索(Pablo Picasso)的壁畫裝飾,引起人們爭論。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6/01/03

臺北獎首獎王湘靈 人孤獨生也孤獨死

今年2015年臺北美術獎得主,由藝術家王湘靈,以攝影作品《質變》獲得首獎! 「我們孤獨的生,也孤獨的死」王湘靈獲獎作品《質變》,以十件攝影作品,探索人的孤獨與恐懼。在《質變》裡,這十件作品安靜、冷冽、疏離,這些作品於台北與紐約兩地間的冬日晚間拍攝,王湘靈也用作品回望、探索自己與人們的生命進程。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5/12/31

拒絕歧視 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幫畫作改名

標題不只是藝術品的一部分,也是藝術家精心設計的謎題,影響人們欣賞作品的感受與詮釋。今年,荷蘭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Rijksmuseum)為了消弭種族歧視與文化偏見,決定改變部分畫作的標題,重新取一個中性的名字,但這項改名計畫也引發人們爭論。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5/12/23

為何拒絕接收難民?Banksy賈伯斯塗鴉抱不平

巴黎遭到恐怖攻擊後,歐洲多數國家擔心伊斯蘭國成員(ISIS)偽裝成難民入境,危害社會安全,拒絕收容中東難民。英國街頭藝術家班克斯(Banksy)為了呼籲歐洲重新接納中東難民,在法國加萊(Calais)難民營繪製賈伯斯(Steve Jobs)塗鴉,表達賈伯斯也是敘利亞移民之子,創辦蘋果公司為美國帶來繁榮前景,肯定移民能為社會貢獻。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5/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