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

內外在的心宇意識-李瑋個展

此檔個展展名取自「心宇意識」一詞,意旨把創作的一切回歸到初心,用自身想表達的狀態,從內心真誠地呈現出來,不受到任何外在干擾與聲音,清晰地聽見自己的想法、直覺,且精準的運用創作的方式,了當的為創作發聲。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8/03/16

人類很過分!高雄死亡虎鯨胃內有18個塑膠袋 塑膠垃圾背後造成的殘酷真相......

成大海洋生物及鯨豚研究中心自今年2月初起,便接獲通報約有20隻虎鯨在高雄港區迷航,而且自2月27日當天,開始有第一隻虎鯨死亡的事件,接著便陸續開始打撈到一隻瑞氏海豚、六隻小虎鯨的屍體,如此異常性的死亡令人堪慮,其餘仍在洄游的三隻虎鯨,研究專家也擔憂其身體狀況。
By 遠見雜誌  |  2018/03/16

還有什麼呸姐做不到?蔡依林設計米其林晚宴甜點 童年最愛零食成靈感

米其林指南(The Michelin Guide)於台北文華東方酒店(Mandarin Oriental Taipei)盛大舉辦首屆「台北米其林指南2018晚宴:星耀台灣 美饌啟航」。晚宴除了邀請眾家摘星主廚出席,年前深受病毒感染之苦的女歌手蔡依林,也在癒後亮麗現身,並與台北東方文華行政西點副主廚Guillaume Coulbrant聯手推出充滿「台味」西點,驚艷眾人。
By BeautiMode  |  2018/03/15

追求極致完美的造夢場 王建揚談理想創作空間

寒冷的天裡,我們走入王建揚位在郊區的工作室。映入眼簾的是他從各處蒐集而來的物件,購物車、沙發椅、玩偶、斗櫃與雕塑,被描繪上繽紛的色彩,宛如巨型的收藏室、或者可說是夢境般的房間,是王建揚費心搭建的攝影棚。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8/03/15

Artprice:2017年全球藝術市場成長兩成,中國市場仍為重中之重

中國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AMMA)與法國公司Artprice共同發布「2017年度全球藝術市場報告」,此為2012年起中西方聯手進行藝術品市場數據的交流合作,一窺藝術市場板塊全貌。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8/03/15

台北米其林指南20家餐廳摘星!君品頤宮台灣唯一三星 祥雲龍吟、請客樓擁二星殊榮

米其林(Michelin)揭曉第一本《台北米其林指南》(Michelin Guide Taipei),總計有110家餐廳上榜,囊括33種不同的料理風格,而110家餐廳中,總共20家餐廳摘星。
By BeautiMode  |  2018/03/14

何潤東力挺Cerruti 1881亞洲巡迴展 大玩AR擴增實境科技

源自義大利的巴黎時裝品牌Cerruti 1881,為慶祝品牌邁入50週年,舉辦亞洲巡迴紀念展,繼上海之後,第二站來到台北,展中設有AR擴增實境互動裝置,並推出專屬量身訂製服務,讓台灣男士搶先體驗Cerruti 1881的紳裝魅力。男演員何潤東身穿Cerruti 1881的2018春夏系列,出席展覽開幕儀式,品牌首席創意總監Jason Basmajian更特地來到台灣,親自介紹本次紀念展,並與現場嘉賓暢聊品牌設計理念。
By BeautiMode  |  2018/03/14

為了打擊文化隔閡 蒙娜麗莎睽違半世紀可能離開羅浮宮

自1974年以來,這幅世界上最著名的繪畫作品就沒有出過羅浮宮,如今暌違44年,蒙娜麗莎(Mona Lisa)可能準備收拾行囊,整裝離開羅浮宮。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8/03/13

米其林前哨站!台北「必比登推介」精選36家口碑名店 牛肉麵、夜市小吃上榜

在《台北米其林指南》(Michelin Guide Taipei)正式宣布出刊的前一星期,率先公佈榮獲「必比登推介(Bib Gourmand)」的美食餐廳名單。「必比登推介」是米其林評審員頒給餐飲業者的一項殊榮,這些餐廳供應物超所值的美味佳餚。
By BeautiMode  |  2018/03/13

善用媒材、精進技術 讓想像盡可能突破限制

涂瑞珊小學一年級就學畫,高中加入戲劇社,之後無意間接觸到美國先鋒派作曲家John Cage的《4'33"》才驚覺,原來藝術也可以這樣玩!那是1952年的音樂作品,音樂家坐在鋼琴前沒有彈奏任何一個音,讓觀眾聆聽、主導自己內心的聲音。對我而言,John Cage傳達「空」和「禪」的方式都是全新的藝術手法,讓我跳脫對傳統創作媒材的想像,故決心深耕這個領域。
By 遠見雜誌  |  2018/03/13

強強聯手,曾梵志加盟豪瑟沃斯!

紐約時間3月9日晚上,豪瑟沃斯畫廊(Hauser & Wirth Gallery)發布了震撼全球藝壇的新聞,宣布全球代理曾梵志! 曾梵志,當之無愧的中國當代藝術家領先群No. 1;豪瑟沃斯,當之無愧的全球畫廊頂級豪門,強強聯手,揭開了一幕全新的亞洲,乃至全球藝術市場競爭序幕。兩強聯手,代表著許多涵義,值得藝壇細細品味。
By 典藏藝術網  |  2018/03/12

為什麼要用塑膠吸管?你只是吸進了更多罪惡

也許在用完吸管後,你把它丟進塑膠回收桶,自以為有善盡環境保護的責任,但事實上,吸管不能回收,它們會在垃圾掩埋場中堆積、隨著河流飄散至大海,更甚者,在一段令人心碎的Youtube影片中,吸管就這樣卡在一隻瀕危、可憐的海龜鼻孔中。
By 遠見雜誌  |  2018/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