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書籍

精品旗艦店為何要設置藝廊?那些從藝術汲取商機的龍頭企業

不少人認為藝術與商業是遙遙相對的東西,其實不然。藝術時常成為商業的助力。本文將以三個龍頭企業案例,看大企業如何從藝術汲取商機。
By ARTCO BOOKS  |  2020/09/16

子彈筆記怎樣都學不會?前香奈兒專案經理變身夢想實踐教練 來自法國的M3筆記術

藉由M3筆記,你可以達成所有目標,不過,要達到目標,首先你必須接受自己是命運的唯一負責人。當你使用這本手冊,萬一情況不如你所願的時候,請不要躲在藉口後面或怪罪別人,這是沒有建設性的態度。這個方法的使用者必須有個觀念:如果想要改變生活中的任何事,不能靠別人,是你要採取行動。
By 商周出版  |  2020/09/14

穿著正式表演服的假掰音樂家演出、看電視的佛陀…這些作品徹底挑戰你藝術品味

十八世紀以後,我們對藝術與非藝術的區分,並非那麼的理所當然。這也就是為什麼當法國藝術家杜象在一九一七年購買一個小便斗,簽上“R. Mutt 1917”,並取名〈噴泉〉(Fountain, 1917),送去美術館展覽後,會引起軒然大波的原因。
By 三民書局  |  2020/08/18

曾在歐洲風靡一時!隱藏在上等毛氈帽背後的海狸悲歌

不知道法國人為何對海狸毛皮的需求永不滿足。法國人需要海狸毛皮,不是像原住民那樣,為了拿牠富光澤的上層毛皮來替衣服襯裡或鑲邊。法國人想要的乃是下層絨毛,這是製作毛氈的原料。海狸毛具獨特的倒鉤特性,放在含有醋酸亞銅和加汞阿拉伯膠的毒湯裡燜煮時,很易於牢牢纏結(製帽匠以易精神錯亂而著稱,因為工作時吸入毒湯的氣體)。如此燜煮過的毛皮,一旦經過捶打、曬乾,就成為製造上等帽子的絕佳毛氈。
By 遠流出版  |  2020/08/13

【名畫的故事】從維梅爾的帽子看見荷蘭社會的男女交往新規矩

維梅爾想必有幾頂帽子。雖然沒有文獻提及,但是維梅爾那一代有他那種身分地位的荷蘭人出現在公開場合,絕不會光著一顆頭的。看看〈台夫特一景〉前景處的人,不管是男是女,人人都戴著帽子或包著頭巾。窮漢湊和著戴的寬邊帽名叫klapmuts,較有錢的男子為了向人炫耀,戴上〈軍官與面帶笑容的女子〉(Officer and Laughing Girl)中的那種帽子。看到那位軍官在屋裡還戴著他那頂時髦的大帽子,根本不必大驚小怪。維梅爾筆下只有正在工作的男子沒戴帽子:音樂老師或科學家。追求女性的男人,絕對戴著帽子上場。男人進屋或向女人致意時要脫帽的習俗(今日已少有人記得的習俗),在當時還沒有。只有在君王面前,溫文有禮的歐洲男子才會脫下帽子,然而荷蘭人自豪毋須向任何君王鞠躬致意,鄙視那些奉行這規矩的人,因此荷蘭人時時戴著帽子。維梅爾在兩幅畫中將自己畫進畫裡,而那兩幅畫裡,他都戴著帽子。在〈老鴇〉(The Procuress)中,他屈居樂師這個小角色,戴著幾乎垂到一邊肩膀的華麗貝雷帽(譯按:扁圓的無簷帽)。十年後,在〈畫藝〉(The Art of Painting)中,他戴了更小得多的黑色貝雷帽,而即使在那時候,那都是這位藝術家有別於他人的獨特標記。
By 遠流出版  |  2020/08/12

比找到新答案更困難的是什麼?彼得.杜拉克:找到正確的問題

2017年6月,上海一處新開放的活動空間迎來第一批訪客,這些人快速沉浸在他們從未體驗過的情境氛圍中。他們先坐下來完整欣賞一場結合了音樂與詩歌的音樂會,接著,他們去一個建築尺寸如實物大小的展示區裡逛逛,裡面有一些市鎮裡的尋常風景:一座有池塘的公園,池子裡還可划船;一處戶外市場,設有兒童遊樂區;另外還有一間咖啡廳,坐滿了閒聊的顧客。你覺得這沒什麼大不了的,對吧?重點在這裡:他們是在一片漆黑當中體驗這一切。他們東絆西倒,他們撞上東西。他們大笑,但同時也很困惑。誰都沒辦法好好完成這趟旅程,只能仰賴專業且機敏的導覽員,而這些人當然都是盲人。
By 時報出版  |  2020/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