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

不一樣的旅行 藝術家凝視日常風景

「真正的發現之旅,不是尋找新的風景,而是擁有新的雙眼。」─普魯斯特 到遠方旅行,常被時間與金錢限制,只遊覽重要的名勝景點就離開,但到異地駐村的藝術家,能長時間待在同一個地方,感受當地特有的文化與生活。今年2月,台北國際藝術村以「常日.行旅」為題,展示8位在台北駐村的藝術家作品,探索他們如何用自己的觀點凝視台北,展覽展至3月20日。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6/03/12

【2016倫敦時裝週】SHAO YEN新作解構超現實主義人偶 聚焦時尚工藝領域擴展

作品向來極具實驗性的旅英服裝設計師陳劭彥,最近幾季的創作靈感大多源自於藝術家的作品,繼印象派畫家梵谷(Vincent Van Gogh)、奧地利表現主義藝術家席勒(Egon Schiele)、達達藝術家阿爾普(Hans Arp)之後,SHAO YEN 2016秋冬系列將眼光放向德國超現實主義藝術家漢斯貝爾默(Hans Bellmer)的人偶藝術。
By BeautiMode  |  2016/02/22

化悲傷為創作 藝術家沒結果的戀情

失戀會令人心碎、不自覺掉淚,甚至對周遭一切感到絕望。法國雕塑家卡蜜兒(Camille Claudel)19歲時愛上老師羅丹,長期擔任他的助手與模特兒,還替他生育兩個孩子,付出了青春與才華,但羅丹(Auguste Rodin)始終有另一位伴侶蘿絲(Rose Beuret),她等待10多年後,憤而選擇分手,卻因無法承受戀情消逝的痛苦,人生最後30年都在精神病院度過。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6/02/14

藝術家越憂鬱作品越好? 研究:也許正好相反

藝術家面對生命的困境,常透過創作抒發情緒,畫出不少作品。但去年12月底,美國布蘭德斯國際商學院(Brandei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經濟學教授格拉迪(Kathryn Graddy)提出新論點,藝術家遭遇親友去世的打擊,不見得會創作出最好的作品,那個時期的作品也不會賣得特別好。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6/01/17

時尚跨界新玩法!Gucci邀藝術家翻玩圖騰印花 Instagram變身另類時尚藝廊

Gucci《已然/未然》視覺創作展尚未結束,文青氣息濃厚的創意總監Alessandro Michele最近又順利地吸引住時尚界目光,他邀請31位藝術家重新詮釋Gucci近期推出的Blooms & Caleido(花卉與萬花筒)系列印花,並藉由社群軟體Instagram上的標籤:#guccigram,向世人展示這座連結時尚與藝術的橋樑。
By BeautiMode  |  2015/11/12

台北當代藝術館「當我變成你」個展 韓國藝術家李受徑大玩角色互換對話

台北當代藝術館正在舉辦的韓國女藝術家李受徑個展「當我變成你」,就是運用這種角色轉換的同理心,透過作品展開與傳統陶藝創作者、歌仔戲演員、台灣大眾的對話,呈現主客雙方的轉換過程,重新開啟「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意識與潛意識」等當代議題的探討。
By BeautiMode  |  2015/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