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畫大餅,只抓住每個可能的機遇!對話時堂聯合創始人林劍

(本文經《華麗志》網站授權,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作為設計師對接市場的關鍵環節,中國的 Showroom(展示廳)在2014年開始大量湧現,並從2015年開始出現「質」的飛躍。以上海時裝週——MODE上海服裝服飾展為例(簡稱 Mode展),2015年4月只有9家 Showroom 參加,到了今年4月參加 Mode 展的 Showroom 就已經達到36家,並與三家從 Showroom 發展起來的展會機構開展合作,在時裝周同期,上海各街巷還隱藏著更多小型的獨立 Showroom:比如品牌自營的、幾個設計師聯合組織的、專業化運營的等等。

2014年由中國時裝評論人林劍聯合楊炯、尹佳聖共同創立的「時堂 Showroom Shanghai」便是其中的先行者。楊炯擁有多年市場營銷管理經驗、尹佳聖是職業買手,第一季共有25個品牌參加了展會。

今年,時堂加入了上海時裝週官方展會日程,《華麗志》作為上海時裝週——MODE上海服裝服飾展的首席官方合作媒體,特別關注中國設計師與市場對接的重要橋樑-Showroom。我們對話時堂 Showroom Shanghai 聯合創始人林劍,他與我們分享了時堂對於 Showroom、設計師、買手等方面一些獨到的觀察和犀利的觀點。

時堂聯合創始人林劍先生在2017秋冬上海時裝週發佈會上發言.jpg
時堂聯合創始人林劍先生在2017秋冬上海時裝週發佈會上發言。

華麗志:時堂篩選品牌的標準是什麼?

林劍:其實回想起第一季,當時真的沒思路,從想做到做完,一共花了約20天的時間,參與的都是身邊比較熟悉的設計師朋友,就是簡單地扎堆一起訂貨而已。到了這季,簡單的總結就是「望聞問切」。

望:我們會先看品牌的 Lookbook 是否夠專業;

聞:我們比較在乎口碑,有一些店鋪做過的品牌,我們會側面瞭解一下;

問:我們會瞭解他們的團隊情況與客單價;

切:就需要品牌來時堂實練了。

我們不畫大餅,只抓住每個可能的機遇!對話時堂聯合創始人林劍2.png

華麗志:時堂的定位從專注設計師品牌,到高端中型精品展會,是出於哪些考量?

林劍:早期的時堂主要是針對獨立設計師,但我們發現,獨立設計師在經營層面或多或少都會有很多問題。我們希望時堂引進的品牌,能有一定的商務拓展能力,有成長為品牌的野心和實力,所以,規模肯定不是我們的經營指標。

時堂從第一季開始就為每個品牌做了隔斷,為品牌營造獨立的商務氛圍,所以搭建成本比較高,這也使得參加時堂的成本比較高,還在起步階段的設計師比較難加入。這樣的進駐成本無疑也成為篩選設計師的一道門檻。

華麗志:時堂看重的具有商業化潛力的品牌會怎樣跟進?

林劍:有些我們看好的品牌會考慮談更深入的合作,而不僅僅停留在展會層面。針對品牌的不同發展階段,時堂提供的服務比較多樣,比如我們在後續跟進上有「九淺一深」,但因為人手有限,不適宜大規模鋪開,所以都是慢慢深入,點到為止。

對於看好的品牌,我們甚至會去看他的供應鏈情況,生產的穩定度非常重要,否則到市場上放量會有問題。比如有一個配飾品牌,是家族企業的二代創立的,家裡就是做皮件代工的,我們就非常看好。時堂的身段比較靈活,有一定的包容度,但需要有別的體系補充進來,豐富我們能做的品類。我們很願意什麼都嘗試,效果好壞是一回事,自己做過的會是很好的積累,否則都是紙上談兵。

要做到層次豐富的服務,時堂面對的最大困難在於專業人才的投入,現在負責增值服務的只有兩名全職的資深工作人員。

華麗志:對於設計師在生產環節遇到的問題,時堂怎麼看?

林劍:我們畢竟也不是供應鏈專家,但也試圖將一些比較好的供應鏈介紹給品牌,但我們只能判斷相對靠不靠譜,而不能完全解決問題。

華麗志:新一季展會,時堂做了哪些改變?

林劍:今年最大的改變就是搬去上海展覽中心了,在形象上做了比較多的功夫,也留了更多公共空間,希望時堂在觀展體驗上有個很大的提升。招商的面積其實和往屆是持平的,因為我們暫時不想擴大規模。

這季我們還參與了上海時尚週末 SHANGHAI FASHION WEEKEND,上海時裝週末共有兩層的展示空間,二樓主要是體驗,一樓是銷售,正好通過這次合作試水設計師品牌的 B2C(Business-to-Customer的縮寫,中文簡稱為「商對客」)。

這季我們在品類上也有所調整。根據市場分析發現,配飾與男裝品類需求有所增長,所以我們在這季相應這兩個領域招商比例有所調整。以往幾季時堂的品牌可能更偏成熟,在這季成熟品牌也更加方便和「上海時尚週末」發生聯動,應對這樣的 B2C 項目也更從容。

(這季)我們想引進一些更年輕的品牌,比如配飾品類中,眼鏡品牌 Wangderland,包袋品牌Rfacotory,時堂聯合創始人尹佳聖創辦的品牌 Lost General;我們還看到,有一些成熟設計師也在調整形象,比如 Fake Natoo 這季就顯得很年輕了。

我們不畫大餅,只抓住每個可能的機遇!對話時堂聯合創始人林劍3.png

華麗志:這次上海時裝週我們看到了更多2C的嘗試,與上海時尚週末合作,是時堂第一次嘗試B2C嗎?嘗試的意義在於哪裡?

林劍:現在的時裝銷售環境非常多元化,時堂曾經嘗試過的零售電商 2manyshops 做了一年不到,在做的過程中發現目前對大額的網絡支付還有很多問題,比如不同銀行的限制,所以,與其影響體驗,還不如暫停。時堂目前的展會形式,對B端瞭解更深,但與真正的消費者還是割裂的,不太清楚消費者真正在想什麼,所以我們增加了2C的嘗試,希望更瞭解消費者行為習慣,並給予品牌更好的幫助。

華麗志:今年的買手預約情況如何?時堂如何看待與買手和品牌之間的關係?

林劍:從現在的預約情況看,比往年有所提升。一方面對一些比較重要的老客戶,我們會人工幫助他們預約;還有很多首次來展會的買手,或者是我們不太熟悉的客戶,有系統方便大家自行預約。

我們有同事,一直在全國各地跑,傾聽店鋪的聲音,幫助他們現場解決一些例如陳列之類的問題,買手是時堂的生命。時堂的規模拓展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的品牌有所增長,我們的客戶能收穫靠譜的品牌。所以我們比較欣慰的是,有人評價時堂,空間一般但內容專業。

華麗志:如何看待大量的Showroom,你怎麼看?

林劍:八仙過海,有的熱鬧,但未必能成事;有的低調,但扎扎實實。

拼數字規模及周邊活動,時堂都拼不過,但這就是我們的個性吧,比較實在,盡量砍掉沒有必要的投入。

華麗志:如何看待設計師在海外市場的拓展?

林劍:時堂是目前上海時裝週期間所有展會中,唯一有中文名字的。那代表了什麼呢?我們比較注重本土市場。海外有海外的系統,不成系統地在本地做,也不成氣候。我還是堅持,真要認真開拓海外市場,就去巴黎。有海外買手來,我們歡迎,但不是我們開拓客戶的主要精力。

我們不畫大餅,只抓住每個可能的機遇!對話時堂聯合創始人林劍1.jpg

華麗志:如何看待中國設計師群體和市場環境?

林劍:在我眼裡,「設計師」是職業,「品牌」才是創業的設計師所要發展的方向。設計師和品牌之間,不能簡單連在一起。連一個品牌都做不成,如何進一步解決消費者迭代的問題,如何把品牌一直持續發展下去,我希望有少數幾個品牌,我死了,他們都還在。每個品牌都有「興奮點」,但誰的耐力久,真的要靠日積月累的運營。

華麗志:之前是時尚評論人,現在作為一家企業的創始人,對時堂有著怎樣的期許?

林劍:我們不是互聯網企業,我們不畫大餅,只想解決手頭的每一件小事,抓住眼前每一個可能的機遇。僅此而已。未來能成長成什麼樣,我自己也不知道,但有一點比較確定,有朝一日在中國有一定規模的設計品牌,背後或多或少都有時堂的參與。

(本文經《華麗志》網站授權,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國際名模及國外買手看台灣時尚產業
中國訂製專業委員會如何將中國設計師推向國際時尚舞台?
中國設計師郭培暢談蕾哈娜與高級訂製服 「太多年輕設計師只想紅」
新銳設計師如何在時尚商展脫穎而出?3位專業時尚人士的建議(上)
新銳設計師如何在時尚商展脫穎而出?3位專業時尚人士的建議(下)
台灣旅英設計師黃薇Jamie Wei Huang前進巴黎羅浮宮參加Tranoi Showroom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為宏麗數位創意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最具時尚商業知識的線上媒體,我們從人文角度出發,報導國內外優秀的時尚與娛樂產業工作者及創意人士,推動台灣新銳品牌,探索影視美學…期望透過我們深入淺出的介紹,讓業內人士或產業門外漢都能對相關領域發展和脈動有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