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只有文化,才有尊嚴!別再讓「文化」與「文創」傻傻分不清!

(本專欄提供多方意見交流,反映作者觀點,
BeautiMode站在中立公平之立場,歡迎各界時尚產業工作者發聲)


作者 莊國琳
台灣宜蘭人,跨領域工作者。從小在單親媽媽的裁縫機底下長大,曾協助台灣服裝設計師古又文及陳劭彥登上國際時尚舞台。踏入時尚圈之前,在藝術界打滾多年。在琉璃工房工作期間深受執行長張毅說過的一句話:「只有文化,才有尊嚴!」影響,對文化保存與推廣存著使命感。在大趨勢畫廊工作時,協助當代藝術家如李再鈐、莊普、吳天章、陳界仁等相關展覽策劃及作品銷售推廣,對藝術的廣度、深度以及藝術市場有更全面的了解。

具有商學、媒體研究及藝術設計的學術背景。曾與攝影前輩謝震隆、翁庭華學習傳統攝影及暗房,喜歡庶民文化的生命力,懷念小時候在戲棚下觀看野台布袋戲及歌仔戲並且吃著把噗的童年。英國留學期間為欣賞英超聯賽 (FA Cup),在南安普敦足球俱樂部球場擔任清潔人員。

專長:藝術與時尚策展、時尚藝術經紀、文化研究及文化政策研究、跨領域合作、品牌管理與整合行銷、傳統及當代攝影。


文創產業發展至今已經有15個年頭,文創一詞最近爭議性卻愈來愈大、批判聲音愈來愈多,許多廠商或企業將文創冠在前頭,打著文創旗號企圖吸引消費者,一個個新文創名稱接連出現;「文創夜市」、「文創小吃」、「文創豪宅」、「文創墓園」,或許未來也會有「文創檳榔」、「文創香煙」,連八大行業也或許會出現「文創酒店」一詞,你可以說它光怪陸離、你也可以說它新潮創新,這樣的新文創名詞,將來只會更多。

台灣各地也都有街景幾乎一個樣版的「老街」,也打文創口號、愈來愈多博覽會相繼成立,展覽名稱雖不同,但展品內容及廠商名單,重覆性相當高;許多地方也都在推「文創園區」、各地農會都在推「文創館」,從上到下、從中央到地方,全台灣瘋文創,像種新顯學,變成一種吸金與吸睛的「酷炫形容詞」。

老百姓愈來愈搞不清楚「文化」及「文創」的差別,中央到地方政府也常把文化與文創混為一談,這引起許多藝文前輩的擔憂及憤怒,包含已故建築大師漢寶德、文學界的黄春明、張大春、及電影界的侯孝賢導演,一個個跳出來疾呼,「不要把文化與文創搞混在一起」。

文創一詞興起同時,文化底蘊卻一點一滴消失;苗栗拆了具在地特色的「四方窯」、「八卦窯」,建一個與台灣毫無關係的全新山寨土樓;奇美博物館蓋了一間山寨建築,即使得到法國的百分百授權,仿建凡爾賽宮的阿波羅噴水池,喪失文化自主性思維,在外國媒體及學者眼裡,台灣正漸漸失去自己文化主題性及原創性,如此建築,不會吸引外國觀光客來台欣賞,國外觀光客會去看原創建築,並非山寨建築。而支持者這樣建築的人會說,多元文化沒有什麼不好,讓沒錢出國的人也可享有出國感覺,不是很棒嗎?當人們嘲笑大陸山寨文化同時,台灣其實半斤八兩。

文化的破壞容易,但建設難,很多事情只是在方寸之間。

2002年在南安普敦讀碩士時,英國推Creative Industries(創意產業)已五年,學校Southampton Institute在英國BBC南部中心旁,只隔條巷子,我唸的是媒體(Media),屬藝術學院,這所學校以實作及理論結合為導向,不少老師曾在BBC工作過。

學校近南安普敦港,是當年鐵達尼號的出海港,記得那時候看到一個小小場景,至今印象深刻,港口附近有座小小矮舊城牆,大費周章將馬路繞道並立了個牌子,牌子上說著城牆歷史小故事,英國大可用「都市更新」或「發展經濟」之名,將這城牆給拆了,像台灣某些地方毀壞古蹟那般名正言順,直線開過,不用繞道而行。而英國人知道,文化資產一旦毀壞,就在世上和大家說再見了。

台灣那時候正在規劃新產業,記得有個網站,印象中叫文化創意產業網、內容寥寥無幾,大家對這個名詞很陌生,甚至不清楚在講什麼,我則第一次接觸它,台灣那時正要積極推動所謂的「文化創意產業」(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這是政府提出的新產業名詞,如同現在推生物科技產業、物聯網、更早的晶圓代工,都是新產業政策的名字。

回國後,在工藝界、當代藝術界、時尚界也打滾了十多年,接觸許多優秀創意工作者及文化工作者。也因常有機會出國參展或出差,看到了一些國外的發展情況,特別是英國。因為高度好奇,對他們如何推動創意產業,有某些程度的研究及實際觀察。

在台灣,也常因接觸國內相關政府單位,對政策制度面的過程,有些了解,因此提出在國內外看到的創意產業「制度面」與「產業面」現況,與大家分享。

【台灣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只有文化,才有尊嚴!別再讓「文化」與「文創」傻傻分不清!13.jpg
莊國琳(左一)與前往琉璃工房參觀的國外媒體團合影。(圖/莊國琳)

琉璃工房的「文化」與「創意」
2004年我從英國回到台灣,幸運地加入琉璃工房。早在政府推動文化創意產業之前,這個來自台灣的文化品牌,已經在國際發光發亮。

琉璃工房成立於1987年,由張毅、楊惠姍、王俠軍等七位電影工作者創立,半路出家,憑著熱情在一無所知情況下於黑暗摸索,這是亞洲第一個以「玻璃粉脫蠟鑄造」(Pate-de-verre)工法進行創作的當代琉璃藝術工作室,因理念不合,後來王俠軍選擇離開琉璃工房和二哥王永山,成立「琉園」。

【台灣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只有文化,才有尊嚴!別再讓「文化」與「文創」傻傻分不清!22.jpg
張毅與楊惠姍在創立琉璃工房時,對琉璃一無所知,只能憑著熱情獨自摸索。(圖/琉璃工房)

歷史觀照
「琉璃」一詞,最早出現在西周,泛指當時的鉛鋇融制的玻璃。「工房」一詞,來自宋明兩代,指的是工作的地方,很多人誤以為「工房」兩字來自日本,其實不然。這四個字的組成是一種希望從傳統文化裡的歷史觀照,1987年琉璃工房便使用目前這個Logo標幟,強調傳統和現代的某種結合;「琉璃」二字,是印刷體,「工房」兩個字,是傳統書法字,「房」字的出框,主要是一種創作和突破的強調,並結合戰國時代的「古璽印」概念而來,這個Logo由曾任故宮美術顧問的琉璃工房美術顧問王行恭老師設計。

就琉璃工房而言:「工藝要學習觀照,要有歷史的基本素養,知識還不夠,還要有歷史的心態,如此才能與過去連結。」工藝就是對民族文化不斷地學習與探索,琉璃工房認為:「工藝美術的特殊價值,第一是動手作,第二是學習,第三是對歷史的觀照。」

【台灣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只有文化,才有尊嚴!別再讓「文化」與「文創」傻傻分不清!19.jpg
琉璃工房的商標圖案希望從歷史中學習觀照,牡丹花也是品牌極具代表性的圖騰。(圖/琉璃工房)

工藝文化復興使命:創立前三年半,負債台幣7,500萬的摸索時期、最終復興失傳兩千多年的琉璃粉脫蠟鑄造法
在1987年,全世界只有法國一間工作室能成熟運用脫蠟鑄造法。創立前三年半,琉璃工房爲了研發此琉璃鑄造技法,面臨慘烈挫敗,負債高達台幣7,500萬,後來日以繼夜,慢慢摸索出12道工序的技法流程,復興了失傳兩千年的老祖先技法。

7,500萬元台幣,這個數字現在聽起來是相當龐大的金額,30年前更是一個可怕數字,我相信現在很多公司,聽到這個數字,可能老早就縮手了,更何況30年前的那個時空環境背景,而且摸索的是一個看不到前景的未來,需要很大的勇氣與使命感。

早在河北省滿城縣中山靖王劉勝墓裡,著名的「金縷衣」旁,兩隻翠綠色的琉璃耳杯,就存在脫蠟鑄造技法,這個技法在漢代之後便失傳,失傳的原因有很多,最大原因可能存在於—「不外傳」或「留一手」。兩千年後,琉璃工房復興了這個技法,這個琉璃耳杯,帶給琉璃工房工藝傳承的啟發與文化情感歸屬,琉璃一詞,早已超越工藝意涵,今日華人地區有超過百家以上的琉璃工作室,皆使用相同技法。

【台灣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只有文化,才有尊嚴!別再讓「文化」與「文創」傻傻分不清!33.jpg
琉璃工房耗費數年時間才摸索出12道工序的脫蠟鑄造法。(圖/琉璃工房)
【台灣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只有文化,才有尊嚴!別再讓「文化」與「文創」傻傻分不清!2.jpg
1.設計並精細雕塑原型

經過發想討論之後,由設計師進行作品設計;再依據設計原稿,用木櫛土雕塑原型。(圖/琉璃工房)

【台灣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只有文化,才有尊嚴!別再讓「文化」與「文創」傻傻分不清!3.jpg
2.塗抹多層矽膠薄膜

矽膠膜,約3到7層,一層乾了再上一層,每層間隔約30分鐘。厚度須一致,以避免造成蠟液外漏。(圖/琉璃工房)

【台灣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只有文化,才有尊嚴!別再讓「文化」與「文創」傻傻分不清!35.jpg
3.灌蠟

將煮沸的蠟水徐徐灌入矽膠膜中。(圖/琉璃工房)

【台灣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只有文化,才有尊嚴!別再讓「文化」與「文創」傻傻分不清!4.jpg
4.脫矽膠膜,取得完整的蠟型

等蠟水降溫凝固之後,完整地脫去矽膠膜,小心地取出蠟型,以防止蠟型損壞。(圖/琉璃工房)

【台灣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只有文化,才有尊嚴!別再讓「文化」與「文創」傻傻分不清!5.jpg
5.精修蠟型

灌蠟過程中,造型可能略微失真,必須經過修蠟,將其修整為雕塑原型。(圖/琉璃工房)

【台灣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只有文化,才有尊嚴!別再讓「文化」與「文創」傻傻分不清!34.jpg
6.蠟型翻製耐火石膏模

將蠟模置於木板上,以鐵片圍在其外,再將石膏液灌入,直至其乾燥成固體。(圖/琉璃工房)

【台灣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只有文化,才有尊嚴!別再讓「文化」與「文創」傻傻分不清!6.jpg
7.脫蠟

用蒸氣高溫脫蠟,蠟融解之後,取得石膏模。(圖/琉璃工房)

【台灣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只有文化,才有尊嚴!別再讓「文化」與「文創」傻傻分不清!7.jpg
8.窯燒
玻璃料經窯爐燒結後,成為琉璃作品的燒製原料。選擇顏色適合的原料,放置石膏模內,一起進窯爐燒結。

9.二次燒融
利用電腦程式設定升溫曲線、降溫曲線,以攝氏1000度徐徐地升溫、降溫,使玻璃原料融解,精確流至每一細節。(圖/琉璃工房)

【台灣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只有文化,才有尊嚴!別再讓「文化」與「文創」傻傻分不清!8.jpg
10.脫耐火石膏模

拆除耐火石膏模時,需要高度耐心及精准力道,否則會功虧一簣。(圖/琉璃工房)

【台灣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只有文化,才有尊嚴!別再讓「文化」與「文創」傻傻分不清!9.jpg

【台灣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只有文化,才有尊嚴!別再讓「文化」與「文創」傻傻分不清!10.jpg
11.進行細節研磨修整

粗磨,切除鑄口多餘部分;細修作品;細磨,用快速轉動的布輪打磨表面。(圖/琉璃工房)

【台灣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只有文化,才有尊嚴!別再讓「文化」與「文創」傻傻分不清!12.jpg
12.最後品管檢查,然後鐫刻簽名

檢驗作品的品質,經過品質審核認可後,刻上簽名,包裝;正式成為琉璃工房的作品。(圖/琉璃工房)

文化品牌自居
前面提到,琉璃工房這四個字,有很大的文化歷史意義,除了這四個字外,琉璃工房有另一個代表性的圖騰,那就是「牡丹花」。這個牡丹花,來自江寧織造局的「蘇繡牡丹」,江寧織造局或許讓人感到陌生,它就是《紅樓夢》作者曹雪芹出生地。傳說中,牡丹不願違背時節而開放,而違背了武則天的旨意,被武則天貶至洛陽。牡丹,具有桀驁不屈的性格,富貴華麗,又充滿生命力,生命為何不能如此,另外牡丹象徵著富貴,琉璃工房希望每個人的「心」 都充滿富貴。

【台灣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只有文化,才有尊嚴!別再讓「文化」與「文創」傻傻分不清!32.jpg
楊惠姍所創作的〈澄明之悟〉(尺寸:76 x 68 x33 公分),2007年時獲得美國康寧玻璃博物館及美國紐約藝術與設計博物館收藏。(圖/琉璃工房)

只有文化,才有尊嚴
進入琉璃工房工作,我遇到了職場裡一輩子最重要的貴人—琉璃工房執行長張毅,在那裡學到什麼是文化人應該要具備的底蘊。記得張大哥一直強調的一句話:「只有文化,才有尊嚴!」一個國家若沒有文化,什麼都不是。

琉璃工房是一個極具創意的品牌,政府也將琉璃工房視為文化創意產業的指標企業與品牌,它也最符合政府文化創意產業的定義。因為,琉璃工房除復興傳統工藝,並透過創意方式,推廣這個品牌,更重要的是,琉璃工房創造台灣前所未有的「琉璃產業」。

琉璃工房目前還是自許為文化品牌,我們在琉璃工房的官網上,可以看到琉璃工房以「文化品牌」自居,不是政府一直強調的「文創品牌」。因為文化人知道,文化並不等同於文創。琉璃作品不只是一種材質,而且是一種精神、一種訊息、一種情感的傳達,更是一種載體,作品背後有很多的文化及情感意義,和「文創」,其實有很大差距。

【台灣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只有文化,才有尊嚴!別再讓「文化」與「文創」傻傻分不清!28.jpg
張毅於2014年創作《一抹紅》系列的作品〈雲心〉。(圖/琉璃工房)
【台灣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只有文化,才有尊嚴!別再讓「文化」與「文創」傻傻分不清!29.jpg
張毅於2014年創作《一抹紅》系列的作品〈靜水〉。(圖/琉璃工房)

人文精神的培養:打太極拳、成立部門讀書會、收養流浪狗、讀文學、看展覽與藝術表演
打太極拳

琉璃工房淡水廠位在一個郊區小山徑上,工房所有員工都要會打太極拳,新進員工能否正式被錄取,其中一項就是要通過太極拳測試。

太極拳,是種精神與人格的修練,太極的最高境界就是和諧圓融。打過太極拳的人就知道什麼是抱著一圓,打太極拳。安排夥伴打太極拳有很多背後的意義與目的,它是「動與靜」、「內與外」的身心和諧、在這個煩躁不安年代裡,極是重要。

另一項重要目的是,藉由打拳過程,磨練夥伴學習配合彼此,不是各打各的個人擂台,這對來自四面八方、背景不同的夥伴,學習如何在團體工作,是重要的磨練,出社會久了,更能體會悟其重要性。只要不下雨,工房夥伴都會在淡水廠的廣場,一起打拳。

【台灣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只有文化,才有尊嚴!別再讓「文化」與「文創」傻傻分不清!18.jpg
琉璃工房的所有員工都必須會打太極拳,而新進員工更要通過太極拳測試,才能被正式錄取。(圖/琉璃工房)

成立部門讀書會
琉璃工房有部門讀書會,各部門的夥伴包括主管,都有機會在每週一的晨會裡,分享讀書心得,書籍沒有限制,有人分享文學,有人分享旅行,有人分享攝影,有人分享藝術、設計,有人分享生活觀念(例如半農半X的生活),也就是每星期一的晨會,大家都有機會吸收到新知識;工房也藉由這個機會,培養夥伴的公眾演說(Public Speaking)能力與膽量。

夥伴與主管一起用餐、收養流浪狗、讀文學、看展覽與藝術表演
工房夥伴、主管,包含張大哥及楊姐(工房夥伴內部都稱呼楊惠姍小姐為楊姐),中午都一起在二樓餐廳吃飯,像一個大家庭,大家一起吃劉媽媽做的菜,自己洗碗筷,也收養流浪狗,夥伴都會被安排為值日生,輪流餵狗、溜狗的重責大任,則由固定夥伴擔任。

員工在下班或週末也常一起相約看表演,例如雲門、看展覽甚至爬山。張毅執行長最常問夥伴的一句話是,「你們最近讀了什麼文學、看了什麼書?感想是什麼,說來聽聽。」

執行長張毅是台灣電影新浪潮的導演,曾得過金馬獎及亞太影展最佳導演獎,他也是得獎的文學小說家,寫文學也愛讀文學,曾待過國泰建業(奧美廣告的前身),看京劇、寫書法、打太極拳、常看國內外藝文展覽或表演,外表嚴肅,私下卻很關心自己的工作夥伴。

工房夥伴在他的潛移默化下,大家都一直在進步,但也永遠都跟不上他,因為他的底蘊太深厚,想法一直都很新,很多事都看得很遠,我們只能像崇拜偶像的小跟班,在旁邊緊緊跟著,深怕漏掉任何學習的機會。

【台灣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只有文化,才有尊嚴!別再讓「文化」與「文創」傻傻分不清!20.jpg
琉璃工房的團隊受到張毅與楊惠姍的潛移默化,不斷求進步,此圖為張毅、楊惠姍與製作部夥伴合影。(圖/琉璃工房)

如果有看過天下文化出版的余秋雨《何謂文化》一書,便會了解文化一詞到底指的是什麼?簡單來說,文化是一種時間的「積累」,包含了「精神價值」、「生活方式」和「集體人格」。

就如同琉璃工房透過打太極拳,培養夥伴的團隊精神,就是種集體人格的教育養成;讓員工了解「只有文化,才有尊嚴」,則是文化藝術工作者應該具備的精神價值觀;而讓夥伴與主管一起用餐、收養流浪狗、讀文學、看展覽與藝術表演,是一種生活的方式,這些的種種,和余秋雨先生定義的「文化」,其實不謀而合。

人文精神養成,對琉璃工房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希望夥伴都能以人文關懷的角度出發,去思考作品與人或土地之間的關係,而不單單僅是設計並銷售作品,這樣的人文精神,也才是最重要的核心價值。

【台灣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只有文化,才有尊嚴!別再讓「文化」與「文創」傻傻分不清!14.jpg
琉璃工房2017年經典系列《豐美》系列作品〈如大地之心〉(蘿蔔櫻)。(圖/琉璃工房)

1987年,琉璃工房創立,文創產業一詞,還未誕生。因為使命感,琉璃工房將失傳兩千年的古老工藝技法,復興,將斷了線的工藝歷史線,接起。

歷史觀照,讓他們省思傳統文化價值的內涵,人文精神,是他們傳承傳統文化的素養,他們不斷地思考,透過作品,要傳達什麼樣的情感意義給人們。

當人們搞不清「文化」和「文創」的差別在哪,琉璃工房依然秉持自己的太極拳步,不疾不徐,慢慢打出文化的故事。文創,對琉璃工房來說,好像只是多出來的形容詞而已。

責任編輯:Ivana Yang
照片來源:琉璃工房

(本文版權為《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意義重大 文化機構收藏女性大遊行標語
Gucci辦秀踢鐵板!希臘文化部:文化遺產不該為商業服務
時尚設計師經紀人莊國琳:「台灣應該要有自己的時裝週」(上)(下)
設計師Marc Jacobs為紐約時裝秀造型道歉 爭議彩色辮髮扯文化歧視
《Vogue》三月號再度引起軒然大波 Karlie Kloss藝妓裝扮惹來文化侵占爭議
Dior高級訂製服Raf Simons藉藝術思鄉 356片人造玻璃打造前衛建築
時尚設計師陳劭彥讓台灣紅白塑膠袋躍上國際!倫敦時裝週IFS國際時尚展看見全球「在地文化」
【台灣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台灣時尚產業為何難以發展?多頭馬車管理成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第二大致命傷!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為宏麗數位創意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最具時尚商業知識的線上媒體,我們從人文角度出發,報導國內外優秀的時尚與娛樂產業工作者及創意人士,推動台灣新銳品牌,探索影視美學…期望透過我們深入淺出的介紹,讓業內人士或產業門外漢都能對相關領域發展和脈動有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