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屆卡塞爾文件展赤字過高? 策展團隊公開聲明澄清

(本文經《非池中藝術網》網站授權,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德國第十四屆文件展在本月17日落幕,展覽結束前幾日,當地報紙《HNA》卻報導主辦單位面臨7百萬歐元(約2億5千多萬台幣)赤字,並在卡塞爾市和所屬的黑森邦政府協議下,提供財務支援方案,讓展覽得以維持運作。

該報導引發策展團隊及藝術家連署回應,指內容模糊了展覽焦點。

亞洲當代同志藝術展 蘇匯宇侯俊明照見人性慾望

X2hv9S4.jpg
展覽現場,米努欣(Marta Minujin)的作品《書之帕特農神廟》。(圖/Wikipedia,Olaf Kosinsky攝)


當地媒體指展覽面臨高額赤字
根據《藝術報》(The Art Newspaper)報導,《HNA》在13日指出此次文件展預算嚴重超支,主要是因為增設了雅典展區,由於當地室外溫度高達攝氏40度,使得空調設備的支出過高;而在兩處展區運輸藝術品的費用也十分高昂,讓支出超過主辦單位預估的數字。

《HNA》也在報導中宣稱,加拿大雕塑家貝爾摩(Rebecca Belmore)的創作《Biinjiya’iing Onji》(一座由大理石雕刻而成的等身大帳篷),就消耗了6位數歐元的運輸費。但是,一位策展團隊成員告訴美國藝術網站《超敏感》(Hyperallergic),實際上的花費是6,560歐元(約23萬台幣),已經由加拿大藝術協會( Canada Council for the Arts)全數支付,使得讓《HNA》的報導留下了更多待查證的空間。

策展團隊、參展藝術家先後連署回應
報導刊出隔天,20位策展團隊的成員發出公開聲明,指責媒體未經查證就刊出消息:

「他們將自己的觀點扭曲為客觀事實,重申著推測和半真半假的事實。作者將藝術總監希姆奇克(Adam Szymczyk)和執行長庫倫坎普(Annette Kulenkampff)描寫為需要為展覽『迫在眉睫』的破產負責」,並指控記者沒有向展覽主辦方查證,也沒有進行更詳盡的報導。

策展團隊在文件中解釋,開設雅典展區的決定,始終獲得利益相關者的支持。他們認為,政客藉由《HNA》的報導將自己塑造成展覽破產的救星,此舉破壞了展覽的獨立性。

蔡國強首次俄羅斯大型個展開幕 重新思考俄羅斯十月革命百年歷史

pBcFGpu.jpg
展覽藝術總監希姆奇克。(圖/Wikimedia,Olaf Kosinsky攝)

數天後,超過200位參展者在藝術網站「e-flux」公開連署,標題為「第十四屆文件展參展藝術家聲明」(A statement by the artists of documenta 14)。成員包含藝術家、研究者、寫作者和音樂家等,他們認為,對展覽的批評集中在經費和基礎設施上,卻鮮少關注藝術品、雜誌、無線設備、公共電視、現場音樂和教育等方面的效果。

聲明者在公開信中寫道,他們贊同雅典地區門票價免費的決定;也認為財務上的指控抹消了團隊的努力,「我們認為,為第十四屆文件展蒙上批評和醜聞的陰影,破壞了藝術總監和其團隊所做的努力。藉由債務進行羞辱,是一種古老的鬥爭伎倆;這些估價的方式,對策展人創造的可能性,和藝術家在展覽期間的實際作為沒有關聯。」

藝術家婉拒連署 盼開啟公開對話機會
連署發起人先收集參展者的電子信箱,利用e-flux網站發出聲明,在16日收集到130位連署者,兩天後又有82人加入。但他們也承認,這項活動無法觸及到每個人,也並非所有藝術家都願意參與連署。

一位希臘裔參展藝術家薩格里(Georgia Sagri)在連署信的下方,表達自己對該行動的疑惑。

薩格里表示,她不理解藝術家為什麼需要複述策展人在過去聲明所說過的話;她也認為以藝術家的立場,應該從整體的角度上看待事件,而不是被迫選邊站。

她認為自己的立場和看法無法被概括在聲明裡,也從未看到文件展「團隊」和藝術家之間的公開對話;希望能展開對話和交流的機會,而非參加單一形式的回應,最終婉拒了活動的邀請。

(本文經《非池中藝術網》網站授權,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非典人類」群展 跨藝術與科技的未來生活提案
是辦公室還是夢幻展覽?teamLab將DMM東京總部變身華麗科幻叢林
THE 201 ART:陳建榮、高雅婷、黃華真聯合展出「A ROOM 誰的房間」
用麥可貝「爆破」手法做鬆餅!美食藝術家David Ma翻玩大導演「特色」風格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為宏麗數位創意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最具時尚商業知識的線上媒體,我們從人文角度出發,報導國內外優秀的時尚與娛樂產業工作者及創意人士,推動台灣新銳品牌,探索影視美學…期望透過我們深入淺出的介紹,讓業內人士或產業門外漢都能對相關領域發展和脈動有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