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數人的印象中,Camper是一個關於熱情、創意與地中海悠閒生活態度的品牌。品牌創辦人Lorenzo Fluxà也以他「快樂勝於成功」的人生哲學為人稱道。然而,一個品牌要穿越四十多年的市場風雨,僅靠理想與情懷是遠遠不夠的。在BeautiMode與品牌創辦人的專訪中,這位「快樂的鞋匠」也揭示了硬幣的另一面:一套清晰、務實,甚至嚴格的商業法則。
當熱情的光環褪去,支撐Camper穩健前行的,究竟是哪些不輕易言說的經營鐵律?一個品牌要如何才能基業長青?Lorenzo Fluxà的親身經驗,給出了答案。
經營鐵律一:夥伴的選擇題,從「心靈契合」到「商業計畫」
Camper與台灣喜事國際始於一封書法信的合作,是品牌界「價值觀契合」的完美典範。Lorenzo Fluxà也再三證實,1997年選擇夥伴的標準,是感性遠大於理性的。「那時候比起業務量或營業額,我們更感興趣的是找到能夠理解品牌理念,並將這種理念和風格在其國家實施的人。」他回憶道,「基本上,就是要找到一個我們可以一起分享道路和旅程的人。」
「今天情況不同了。」他坦言,「親近感當然也很重要,但今天,業務非常重要。所以,今天擁有一份商業計畫,並展示他們可以達到某些數字,對我們來說也很重要。」他強調,這並非偏好問題,而是「接受市場現實的問題」。在某些競爭激烈的市場,一個高效的、能達成業績目標的夥伴,其重要性甚至高於一個僅僅熱愛品牌的粉絲。
從「心靈契合」到「商業計畫」,Camper的擇偶標準演變,揭示了第一條鐵律:企業的合作策略,必須隨著自身的規模與市場的成熟度而動態調整。 草創期的理想與信任是根基,但成長期的務實與數據,才是讓理想落地的保障。
經營鐵律二:成長的節奏感,關於「五倍」的謙遜與野心
當被問及20年來的成長幅度時,Lorenzo Fluxà給出了一個令人意外的數字:「從那時候到今天,公司大概比20年前大了五倍。」更令人意外的是他隨後的評價:「這在20年裡並不算大。我的意思是,還好。它仍然是一個小型但勇敢的公司。」
在全球化浪潮中,無數品牌追求著數十倍、甚至百倍的爆炸性增長,相較之下,「五倍」的確顯得克制。但這份「克制」背後,正是Camper的第二條經營鐵律:追求永續的、有品質的成長,而非不計代價的擴張。
身為一個謹慎的家族企業,Fluxà先生深知失速擴張的風險。「我們不做瘋狂的事情。有時候會做,但那不是常態。」他說。對Camper而言,品牌的健康度、文化的完整性,以及與夥伴的穩定關係,遠比財報上跳動的數字更為重要。這種不被短期利益誘惑,專注於長期價值累積的「成長節奏感」,讓Camper得以在潮流更迭中保持從容,成為一間他口中「勇敢的公司」。
經營鐵律三:分手的藝術,劃下不容妥協的兩道紅線
建立長期關係是Camper的理念,但在商場上,有相遇,也必然有別離。當一段夥伴關係走到盡頭時,決策的依據是什麼?對此,Lorenzo Fluxà給出了極為清晰的答案,這構成了他經營哲學中,最務實也最堅硬的第三條鐵律:為終止合作,設定兩道清晰且不容妥協的紅線。
第一道紅線:業務持續惡化。
「第一個原因是業務行不通。我的意思是,業務非常、非常、非常糟糕。」Lorenzo Fluxà用三個「非常」來強調其嚴重性。他坦言,商業的本質就是生意,如果一個合作夥伴長期無法盈利,不僅對品牌是傷害,對夥伴自身而言也沒有未來,此時必須果斷面對問題。
第二道紅線:品牌管理不當。
「第二個原因是,他們沒有按照我們喜歡的方式管理品牌。」他解釋,這包含了品質控管、品牌在當地的定位、與媒體和消費者的關係、分銷渠道、價格政策等一系列傷害品牌形象的行為。對Camper這樣重視一致性與品牌精神的企業來說,這是絕不能觸碰的底線。
有趣的是,當被問及「如果品牌管理得很好,但業務就是不增長呢?」他回答:「這是個很有趣的問題。我們會努力保持耐心,嘗試建立新的商業計畫。但我們努力保持非常靈活。」這份回答,再次展現了他經營的雙元性:在堅守原則的同時,也保留了最大的彈性與耐心。
理想與現實的平衡之舞
一個品牌要如何走過逾40載?Lorenzo Fluxà的故事給出的答案,或許並非深奧的理論,而是一種充滿智慧的平衡。他讓我們看到,一家成功的企業,既需要有「熱情」作為燃料,也需要有「現實」作為羅盤;既要有「信任」作為連結,也要有「鐵律」作為護欄。
這份在理想與現實之間跳著優雅雙人舞的能力,或許才是Camper穿越時間,至今依然步履穩健的真正秘密。
採訪:BeautiMode 資料來源:Camper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
BeautiM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