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媒材上的限制 揉合現場性的光影幻化 白石畫廊展出「奇胡利」之作

(本文經《非池中藝術網》網站授權,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玻璃的運用在人類的文明當中,已有千年以來的歷史進程,它首先約於西元前3500多年左右起源於敘利亞,接著約莫於西元前1500年之時,持續於兩河流域與埃及發展。到了西元5世紀左右,羅馬帝國出現了吹製玻璃。9世紀的伊斯蘭國家,在工藝上加入了彩繪等。

這個重要的媒材在西方世界的時間推演當中,一直都被視為重要的技術,並且充分滿足於生活實用器、奢侈品上面的需求。特別是在18世紀中旬以來的工業革命之後,出現了大規模的機械壓模,讓玻璃更充斥於人類的生活當中。不過,這個工藝原本對於美感的追求,並沒有因為出現過多的廉價玻璃製品而式微,反之隨著科技的進步,而有了更多的創新與藝術表現,並以高質量的玻璃材質來製作,特別是在1962年後,於美國興起專門製作玻璃的工作室。

超越媒材上的限制_揉合現場性的光影幻化_白石畫廊展出「奇胡利」之作_(7).jpg
James Mongrain, Chihuly, and Andrea Lesnett, The Boathouse hotshop, Seattle, United States, 2013.(圖/Chihuly Studio)

引導國際玻璃藝術走向之人-戴爾奇胡利(Dale Chihuly)

戴爾奇胡利(Dale Chihuly)便是在這股潮流當中,所興起的重要藝術家。其1941年出生於美國華盛頓州,當他於華盛頓大學的室內設計課程當中,開始接觸到玻璃藝術時,便對該項媒材很感興趣。1965年,他參加了全美國第一個玻璃藝術課程。1968年,奇胡利去了威尼斯從事玻璃工作,期間接觸到了團隊合作的吹製工藝,成為了現在他主要的工作模式的方法之一。1971年,他回到華盛頓州建立國際化的玻璃學校,引導著玻璃藝術的趨勢與走向。

善用媒材、精進技術 讓想像盡可能突破限制

超越媒材上的限制_揉合現場性的光影幻化_白石畫廊展出「奇胡利」之作_(2).jpg
左:戴爾奇胡利(Dale Chihuly);右:奇胡利,黯天吊燈,254 x 152 x 152 cm,2011年。(圖/Chihuly Studio)
超越媒材上的限制_揉合現場性的光影幻化_白石畫廊展出「奇胡利」之作_(19).jpg
奇胡利,黯天吊燈(局部),254 x 152 x 152 cm,2011年。(圖/Chihuly Studio)

距離上次奇胡利的作品來到台灣,已是25年前的事情(分別為1992年,台北市立美術館「奇胡利的玻璃藝術展」個展;1994年,高雄市立美術館「奇胡利:建築中的玻璃」個展)。本次的「奇胡利:台北」則加入了藝術家對於玻璃媒材的創新複合裝置,以及各種能與我們生活環境相融合的藝術創作。

觀眾也來參一腳:作品可以摸嗎?

超越媒材上的限制_揉合現場性的光影幻化_白石畫廊展出「奇胡利」之作_(3).jpg
展覽空間照。(圖/非池中藝術網)
超越媒材上的限制_揉合現場性的光影幻化_白石畫廊展出「奇胡利」之作_(4).jpg
展覽空間照。(圖/非池中藝術網)

媒材、形式、光影-介質轉換,再生璀璨

奇胡利的作品以玻璃材質來進行呈現,而他所以能在現今的藝術發展當中具有獨特的定位,除了具有造型上的特殊性以外,更是因為作品本身所散發出來的質感,能與周圍環境相融合,並以獨特的美學之光,點綴了現場的氛圍。而這個質感主要體現在其作品的色層、透明度、量體、線性轉折等面向。

藝術解謎 維梅爾《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並不只是少女?

超越媒材上的限制_揉合現場性的光影幻化_白石畫廊展出「奇胡利」之作_(5).jpg
Dale Chihuly, 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 Providence, United States.(圖/Chihuly Studio)

一般來說,我們常見的玻璃工藝品,在製作上通常是先有一個對外形的寫實草圖之後,再來進行模製或者吹製等手法,因此呈現在觀者面前時,時常可以看到物件的某個部分稍微有些塊狀、厚重與不自然感,或者色塊之間明顯區隔。

但在奇胡利的作品之中,其主要是以繪畫性、雕塑性的核心理念,來進行創作,如其工作室經理Ms. Susan Marabito特別與我們分享:「奇胡利早期會運用繪畫與工作室人員討論所欲呈現的作品形式,而到了後期,自己也發展出來純粹喜愛繪畫的創作媒材。同時他的創作語言具有能量與生命力,並擅用水彩與壓克力,以及一些金屬質感的顏料。」

超越媒材上的限制_揉合現場性的光影幻化_白石畫廊展出「奇胡利」之作_(11).jpg
左1:奇胡利工作室經理Ms. Susan Marabito現場導覽。(圖/非池中藝術網)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奇胡利的作品在線條的表現上,具有如繪畫般的筆觸流動感,以及多元的方向性曲折。另一方面,在玻璃之中的色層處理,也掌握了單一色料與材質的延展性,解析了蘊藏於原色當中的其它元素,賦予作品斑斕的層次及高階透明度,並與本身雕塑性結構上的各類型態組件搭配,讓光線可以穿梭於其中,同時於多元的視角之下,折射於我們的視窗之前,營造富含生命力的現場性。此外,映照於玻璃之後的光影,也為作品本身的創作內涵之一。

超越媒材上的限制_揉合現場性的光影幻化_白石畫廊展出「奇胡利」之作_(8).jpg
奇胡利,紅莓與赭色壁飾(局部),191 x 122 x 61 cm,2018年。(圖/Chihuly Studio)
超越媒材上的限制_揉合現場性的光影幻化_白石畫廊展出「奇胡利」之作_(9).jpg
奇胡利,紅莓與赭色壁飾,191 x 122 x 61 cm,2018年。(圖/Chihuly Studio)
超越媒材上的限制_揉合現場性的光影幻化_白石畫廊展出「奇胡利」之作_(20).jpg
奇胡利,鮮紅色與金色波斯(局部),274 x 594 x 48 cm,2018年。(圖/非池中藝術網)

各式組件、鋼性結構、恣意塑型-締造千姿百態

值得一提的是,大型裝置當中的每個組件,都有其專屬的名稱,以便讓工作人員辨識與組裝。如主展場中的吊燈的重量約莫600磅,組件大概有300件的組件,作品核心有一個鋼性的骨架,用以支撐與綁住所有的部位。而它的製作過程是由奇胡利向工作室的人員提出其概念後,所吹製而出,並於工作室內開始模擬主要想要放置的空間之完成樣貌(含打燈、及吊起來的姿態)。

超越媒材上的限制_揉合現場性的光影幻化_白石畫廊展出「奇胡利」之作_(14).jpg
奇胡利,水藍與琥珀色吊燈,338 x 216 x 201 cm,2011年。(圖/非池中藝術網)
超越媒材上的限制_揉合現場性的光影幻化_白石畫廊展出「奇胡利」之作_(1).jpg
奇胡利,水藍與琥珀色吊燈(局部),338 x 216 x 201 cm,2011年。(圖/非池中藝術網)

此外,現場也展出藝術家於2013年推出的《盤繞》系列,它是以特殊且沉重的玻璃材料製成,約140磅,並標示於作品名稱之中。該件作品雖然具有較為剛硬渾厚的量體,但在線條扭轉之處,同樣體現了藝術家擅長以繪畫性來描述生命力的方式。另一方面,該件紫色是融合了藍色元素所呈現出來的特殊調性,奇胡利預計以此顏色在下一檔的美術館展覽當中,有更多元的表現。

畢卡索也深深著迷!那些被非洲大陸影響的現代藝術及珠寶

超越媒材上的限制_揉合現場性的光影幻化_白石畫廊展出「奇胡利」之作_(6).jpg
奇胡利,盤繞 84,119 x 46 x 38 cm,2018年。(圖/Chihuly Studio)
超越媒材上的限制_揉合現場性的光影幻化_白石畫廊展出「奇胡利」之作_(10).jpg
展覽空間照。(圖/非池中藝術網)

《編籃》系列的創作靈感來自於印地安人編製的籃子,而現場展出的作品為該系列滿四十周年後,所特別製作的。而我們從此類作品當中,可以看出藝術家對於材料的運用自如,並擺脫了傳統吹製玻璃的對稱性限制,展現了工序製作上的熟稔。再者,我們可以看到作品上面的顏色多變,但其實它們都是來自同一顏色,只是個別在不同溫度、時間、環境之下所精製而出的。

超越媒材上的限制_揉合現場性的光影幻化_白石畫廊展出「奇胡利」之作_(12).jpg
奇胡利《編籃》系列的創作。(圖/非池中藝術網)
超越媒材上的限制_揉合現場性的光影幻化_白石畫廊展出「奇胡利」之作_(13).jpg
奇胡利,金色青磁噴口編籃組,30 x 79 x 79 cm,2017年。(圖/非池中藝術網)

具有繪畫性的裝置創作

作品《花道:層疊玻璃》是奇胡利最新發展的系列,也是特別為本次展覽所作的新品。燈箱裡面有三層玻璃,並將特別的釉燒製於其上,讓觀者可藉由內部的光芒穿透與映射,看到顏料的流動與繪畫性的展現。此外,其中設計有不同的光源,可用以調整展出的效果。

有機而抽象的凝聚力──里奧.維拉里爾的光影裝置

超越媒材上的限制_揉合現場性的光影幻化_白石畫廊展出「奇胡利」之作_(16).jpg
奇胡利,花道:層疊玻璃,107 x 81 x 18 cm,2017年。(圖/Chihuly Studio)
超越媒材上的限制_揉合現場性的光影幻化_白石畫廊展出「奇胡利」之作_(18).jpg
展覽空間照。(圖/非池中藝術網)
超越媒材上的限制_揉合現場性的光影幻化_白石畫廊展出「奇胡利」之作_(17).jpg
作品《花道:層疊玻璃》可隨光源轉化不同視覺效果。(圖/非池中藝術網)

由上述的各種表現形式來看,我們可以發現奇胡利將其多年來對於自然、文化之間的觀察與體驗(如編籃系列、波斯系列等),逐一的落實在它的創作當中,而他的作品裏的每個色塊以及形式,都有可循的意象。同時,看似斑斕的世界景象呈現,正代表著藝術家對於光、色、形之間長期的研究與觀察。

超越媒材上的限制_揉合現場性的光影幻化_白石畫廊展出「奇胡利」之作_(15).jpg
奇胡利與聖雅各伯島吊燈,1996年。(圖/Chihuly Studio)

(本文經《非池中藝術網》網站授權,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藝術收藏的使徒」—認識收藏家周隆亨
TODAAY藝術新銳〈候選人系列〉之五:李梓熒 Belen Lee
亞洲首次拍賣藝術概念 《徐震超市》9月上香港蘇富比拍場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為宏麗數位創意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最具時尚商業知識的線上媒體,我們從人文角度出發,報導國內外優秀的時尚與娛樂產業工作者及創意人士,推動台灣新銳品牌,探索影視美學…期望透過我們深入淺出的介紹,讓業內人士或產業門外漢都能對相關領域發展和脈動有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