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版權為《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華裔演員登上好萊塢大銀幕,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然而,對於生活在上個世紀初期的女星黃柳霜(Anna May Wong)而言,連想獲得試鏡機會,都難如登天,因為在當時,好萊塢幾乎沒有任何亞裔演員;近期Netflix製作的迷你影集《好萊塢》(Hollywood),藉由講述二次大戰之後,一群年輕非白人演員及電影幕後工作者,如何在白人主宰的好萊塢生存,最後功成名就的故事,在影集的虛構故事中,由台裔女星楊雅慧(Michelle Krusiec)飾演的黃柳霜,最後終於得到她應得的成就與地位,但在真實世界中,直到過世前,這位為無數亞裔演員開啟好萊塢明星之路的女演員,才華始終都沒有得到應有的認可。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於 PDT 2020 年 4月 月 25 日 上午 8:46 張貼
於 PDT 2020 年 4月 月 25 日 上午 8:46 張貼
黃柳霜於1905年生於洛杉磯,父母在當地中國城經營洗衣房,從小就喜歡表演又喜歡看電影的她,一有機會有往片場跑,只為了獲得在電影中跑龍套的機會,進而實現自己的演員夢,17歲時,她終於在一部小成本彩色電影《海逝》(The Toll of the Sea)中擔當女主角,飾演一位等待白人男友的痴情中國女子,雖然這部電影並沒有大紅,卻成功讓好萊塢製作人看見她的亮麗的外型,此後她在《月宮寶盒》(The Thief of Baghdad)中飾演一位奴隸女性,這個角色雖然為她打開知名度,但典型「異國性感女性」的刻板印象,卻也令她往後備受困擾。
一九二〇、三〇年代,美國厲行種族隔離政策,許多州仍在執行反異族通婚法(Anti-Miscegenation Laws),好萊塢也因此極力避免讓不同種族的演員,在銀幕上發展成情侶、夫妻關係,就連彼此親吻也是大忌,這讓她難以在多數電影中擔任重要角色,嚴重限制了事業發展,同時,黃柳霜也對自己始終只能演出夜總會老闆娘、妓女、歌舞女郎或是被拋棄的蝴蝶夫人這類充滿歧視意味的角色非常厭倦。
「我對於我必須演出的那些角色實在太厭倦了,為什麼銀幕上的中國人總是反派,而且是殘忍的反派?殘酷、心術不正,像草叢裡的毒蛇,但我們不是這樣的。」黃柳霜說。
此外,好萊塢製作公司似乎並不信任中國演員,也不認為觀眾喜歡在電影中看見亞洲人,「比起找華人演員,製片更喜歡找匈牙利人、墨西哥人、美國原住民來出演華人角色。」她說。因為缺乏合適的演出機會,黃柳霜一度於1928年前往歐洲,參與電影與舞台劇表演,後來她一度對友人表示,「離開美國是因為,我在電影裡實在太常死掉了。」
在柏林演出時,黃柳霜結識了瑪琳黛德麗(Marlene Dietrich),並迅速成為好友,1931年返回美國後,兩人共同演出了《上海快車》(Shanghai Express),詮釋兩位氣質、性格天差地別,卻又親密無間的獨立女性,這部電影不僅將她的事業推上高峰,成為知名度極高女星,也讓她的個人風格,成為當時受歡迎的時尚指標之一。
但歧視的陰影從來不曾消散,是1935年米高梅電影公司(Metro-Goldwyn-Mayer,簡稱MGM)開始籌備以中國農民故事為背景的電影《大地》(The Good Earth)時,擁有多年演出經驗的黃柳霜,被各界認為是本片女主角的最佳人選,但米高梅公司卻仍然因為不同種族的演員不能在銀幕上飾演夫妻的潛規則,把這個角色給了德裔女星露薏絲蕾娜(Luise Rainer),後來露薏絲蕾娜憑藉這個角色,獲得1937年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產品下架道歉還不夠,Gucci執行長得親赴美國謝罪?一次看懂黑人社會為何對「塗黑臉」零容忍
「她真的非常有才華,可以作出許多貢獻。」《好萊塢》製作人萊恩墨菲(Ryan Murphy)說,「然後《大地》這個機會終於出現,讓世界可以看見她的才華,他們還請她來試鏡過,據說她的表現好到讓在場的大男人都熱淚盈眶。」
無法如願飾演《大地》女主角令黃柳霜心灰意冷,這促使她於1936年短暫離開美國,前往中國拍攝紀錄片,返回美國後,她與派拉蒙影業(Paramount Pictures)簽約,獲得許多在小成本電影中演出較正面、不受刻板印象限制的角色,但二次大戰爆發後,她除了反日宣傳片《轟炸緬甸》(Bombs Over Burma)與《重慶英烈》(Lady from Chungking)外,她幾乎沒有任何工作機會,但仍然將兩部電影的片籌全數捐給了美國援華聯合會(United China Relief)。
五〇年代起,黃柳霜出演過數部電視劇,直到1960年才重獲機會重返大銀幕,參與完全以亞裔出演的音樂歌舞劇《花鼓歌》(Flower Drum Song),但卻因為健康問題而不得不退出,1961年,黃柳霜因心臟病發在家中過世,享年56歲,終其一生,她都在與西方社會對亞裔的刻板印象與歧視奮戰,儘管生前無法突破好萊塢的種族限制,但她仍參與過六十多部電影的演出,成為亞裔進入西方公眾視野的先驅,而她不願服輸的毅力,也持續啟發著日後的創作者。
2015年,為紀念黃柳霜對日後影視及時尚工作者的啟發,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服飾典藏館(Costume Institute)年度時尚展覽《中國:鏡花水月》(China: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將一整個展區,獻給這位無懼偏見,努力實現夢想的女星,不僅展出黃柳霜於1934年電影《萊姆豪斯藍調》(Limehouse Blues)中穿過的戲服,也呈現聖羅蘭先生(Yves Saint Laurent)、Ralph Lauren與Dior前創意總監John Galliano等知名設計師受她的形象啟發所製作的服裝,搭配王家衛所剪輯的電影片段,向這位不畏外在壓力努力追夢的勇敢女性致意。
鏡花水月的想像?安海瑟薇、莎拉潔西卡帕克親解Met Gala中國風造型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於 PDT 2015 年 8月 月 24 日 上午 1:11 張貼
於 PDT 2015 年 8月 月 24 日 上午 1:11 張貼
資料來源: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Evening Standard、Vanity Fair、South China Morning Post、Esquire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
BeautiM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