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版權為《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真正的藝術家不是受啟發,而是啟發他人的人。」-超現實主義大師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í)。
提起超現實主義大師達利,許多人都會想起他經典名畫《記憶的堅持》(The Persistence of Memory)中描繪的扭曲時鐘,以及他於1937年與Elsa Schiaparelli合作創作的「龍蝦洋裝」與「高跟鞋帽」等作品,此外,Elsa Schiaparelli也曾與藝術家尚考克多(Jean Cocteau)合作,設計了一系列圖案有趣的刺繡服裝,這些作品對後來的設計師有非常大的啟發。
達利做的菜好吃嗎?藝術家40年後再版超現實狂野食譜!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於 PDT 2019 年 8月 月 16 日 上午 6:05 張貼
於 PDT 2019 年 8月 月 16 日 上午 6:05 張貼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於 PDT 2020 年 4月 月 12 日 上午 1:18 張貼
於 PDT 2020 年 4月 月 12 日 上午 1:18 張貼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於 PDT 2020 年 4月 月 30 日 上午 2:23 張貼
於 PDT 2020 年 4月 月 30 日 上午 2:23 張貼
跨越想像與現實的界限
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是一九二〇年代起,受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潛意識理論影響,產生的一系列哲學、文學、藝術、設計與時尚的潮流,最大的特色是喜歡挑戰現實與幻想之間的分野,常見的創作手法是將普通的物品、情景扭曲變形,或置於荒誕的環境下,營造如夢境一般的世界,三〇年代是超現實主義成為西方藝文界顯學的時代,曾為Elsa Schiaparelli、Vionnet、Chanel等品牌攝影的藝術家曼雷(Man Ray),就非常擅長運用光影、修改底片等手法,來創造虛實不分的幻境。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於 PDT 2016 年 10月 月 15 日 上午 9:56 張貼
於 PDT 2016 年 10月 月 15 日 上午 9:56 張貼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於 PDT 2018 年 7月 月 26 日 下午 12:12 張貼
於 PDT 2018 年 7月 月 26 日 下午 12:12 張貼
扭曲放大的物品,經常能夠創造令人會心一笑的視覺效果,例如美國設計師Christian Francis Roth於1990春夏系列中發表的「早餐」套裝,以及1990秋冬系列中的「鉛筆屑」套裝,將意想不到的元素與服裝結合,創造令人難忘的效果。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於 PST 2020 年 2月 月 6 日 上午 10:11 張貼
於 PST 2020 年 2月 月 6 日 上午 10:11 張貼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於 PDT 2018 年 10月 月 2 日 上午 5:54 張貼
於 PDT 2018 年 10月 月 2 日 上午 5:54 張貼
錯覺捉弄你的眼睛
超現實主義時尚的另一個特點,是設計師經常會在小細節上「捉弄」觀者,例如Elsa Schiaparelli於1936年所製作的黑色手套,在指尖處畫上紅色的指甲,讓人產生手套是第二層皮膚的錯覺,藝術家歐本菡(Meret Oppenheim)於1986年所製作的帶血管白色手套,也是相似的概念;1938年Elsa Schiaparelli的「撕裂」洋裝,則是運用印花面料營造出服裝被撕開的視覺效果。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於 PDT 2019 年 10月 月 15 日 上午 6:58 張貼
於 PDT 2019 年 10月 月 15 日 上午 6:58 張貼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於 PST 2019 年 11月 月 18 日 下午 3:24 張貼
於 PST 2019 年 11月 月 18 日 下午 3:24 張貼
有「時尚頑童」之稱,2020年初宣布退休的Jean Paul Gaultier,也經常在作品中運用超現實的手法,例如2003春夏高級訂製系列中的「飄浮」時裝,乍看之下與一般服裝沒有差別,但細看就會發現看似正常的上衣,其實是像圍裙一般固定在模特兒身上,創造出服裝懸浮在前的有趣效果。
意想不到的輪廓與材質
向來喜歡挑戰服裝概念的川久保玲(Rei Kawakubo),在Comme des Garçons 2012秋冬系列中,刻意在大尺寸的服裝上,印出另一個服裝輪廓,藉此挑戰人們對肥胖及女性身體的認知。
川久保玲談創意 「不斷創新如同在沙漠尋找綠洲」
除了以圖像來創造超現實的意象外,設計師有時也會運用意想不到的材質,來創造出乎意料的效果,例如在2006秋冬高級訂製系列中,Jean Paul Gaultier將人髮轉化為帽飾,或是Maison Margiela在2009春夏系列中,將假髮化為可穿著的服裝。
此外,超現實風格的時裝,經常以在服裝上加入襯墊的方式,來塑造不尋常的輪廓,其中最知名的,莫過於Elsa Schiaparelli於1938年發表的「骨骼套裝」;川久保玲在Comme des Garçons的1997春夏系列《身體遇見服裝-服裝遇見身體》(Body Meets Dress — Dress Meets Body)中,為服裝加上的腫塊,也挑戰了時尚界對女性身體輪廓的既定印象。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於 PDT 2020 年 4月 月 25 日 下午 11:34 張貼
於 PDT 2020 年 4月 月 25 日 下午 11:34 張貼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於 PDT 2017 年 8月 月 31 日 上午 11:54 張貼
於 PDT 2017 年 8月 月 31 日 上午 11:54 張貼
人手、動物與昆蟲
將裝飾元素大量重複使用,也是超現實主義時尚常用的手法,其中人的雙手可以說是最受歡迎的元素之一,例如Maison Margiela在2001春夏系列,發表了以手套構成的上衣、Comme des Garçons在2007秋冬系列中,利用手套創造了引人遐思的造型。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於 PDT 2019 年 10月 月 11 日 上午 6:58 張貼
於 PDT 2019 年 10月 月 11 日 上午 6:58 張貼
動物與昆蟲是另一個經常出現在服裝上的裝飾元素,以想像力著稱的鬼才Alexander McQueen,就經常在伸展台上使用這兩種元素,在他不幸於2010年過世之後,繼任者Sarah Burton仍然經常在設計中拓展這些元素的可能性,例如在2018秋冬系列中,她大量使用飛蛾翅膀的斑紋印花,同系列中還有一件綴滿各式昆蟲裝飾的半透明洋裝,營造穿衣者全身爬滿甲蟲的意象。
Alexander McQueen逝世十週年!瘋狂創意背後其實有強大技術基礎支撐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於 PDT 2018 年 9月 月 3 日 上午 10:24 張貼
於 PDT 2018 年 9月 月 3 日 上午 10:24 張貼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於 PDT 2018 年 9月 月 22 日 上午 1:34 張貼
於 PDT 2018 年 9月 月 22 日 上午 1:34 張貼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於 PDT 2018 年 8月 月 23 日 上午 8:56 張貼
於 PDT 2018 年 8月 月 23 日 上午 8:56 張貼
超現實與女性主義
最後,人體器官以及帶有性意含的形象,也是超現實主義時尚經常使用的創作符號,例如有「龐克教母」之稱的Vivienne Westwood,曾多次藉由在服裝上使用女性性徵的圖像,來抗議男性主導的社會對女性的武斷定義,類似的主題同樣也出現在Thom Browne的2018秋冬系列之中;Alexander McQueen於1998春夏系列與珠寶設計師Shaun Leane合作製作的骨骼馬甲,緊箍住模特兒胸腔的模樣,也被許多人視為是在象徵社會對女性的壓迫。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於 PDT 2018 年 5月 月 24 日 上午 2:39 張貼
於 PDT 2018 年 5月 月 24 日 上午 2:39 張貼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於 PST 2020 年 3月 月 6 日 上午 4:22 張貼
於 PST 2020 年 3月 月 6 日 上午 4:22 張貼
資料來源: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Vogue、Minniemuse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
BeautiM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