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冷知識】悲傷應該被看見!張揚的19世紀哀悼時尚

(本文版權為《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提起維多利亞風格,多數人都會想到華麗的蕾絲、粉嫩的花邊,以及合身且剪裁精緻的西服與洋裝等,但令現代人難以想像的是,在19世紀的歐洲,對中上階層的婦女而言,就連穿著喪服,也可以成為一種時尚。

炫耀財富與情操的哀悼時尚

19世紀的西方社會,寡婦通常會服喪長達兩年之久,但這並不代表女性不能穿著入時的服裝,一般而言,經濟不富裕的女性會把平時穿的服裝染黑來充當喪服,但富裕的女性在哀悼時,經常會訂購全新的各式黑色服裝與配飾,包括晚禮服、陽傘,與黑色珠寶。紐約大都會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服飾典藏館(Costume Institute)助理策展人Jessica Regan,在策畫2014年《世紀喪服大展》(Death Becomes Her: A Century of Mourning Attire)時也曾指出,在19世紀,能穿著漆黑的喪服,其實也是地位的象徵,因為這不僅代表服喪的女性可以把哀悼當作生活的重心,也代表她有能力隨時穿著新穎、不褪色的黑色服裝,是一種財富的展現。

【色彩,原來如此】女人最好的衣裳往往是這個顏色!關於黑的百變面貌

「喪服是一種與外界分享悲傷的方式,但它同時也能象徵社經地位。」Jessica Regan說。藉由哀悼來表達悲傷,同時彰顯社會地位,最知名的實例或許是1910年,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在年度皇家賽馬會(Royal Ascot)前夕過世,讓當年參與賽馬會的賓客全數穿上黑色服飾,以表示哀悼,後來這場賽馬會也因此被稱為「黑色馬會」(Black Ascot),可以說是近代哀悼潮流的最高峰。

【時尚,原來如此】傳統也可以作怪!喧賓奪主、搶盡鋒頭的英國戴帽文化

哀悼時尚的沒落

不過,這種公開展示悲傷的潮流,在真正的悲劇襲捲西方社會後,很快就被人們捨棄。「黑色馬會」後不久,一次世界大戰於1914年爆發,四年間奪走大量年輕生命,在面對巨大的傷痛時,過去那種藉由誇張服飾來表達悲傷的作法,反而顯得造作、不切實際,甚至對死者不敬。

「面對許多寶貴生命的逝去,原本浮誇的哀悼傳統被重新檢討。」Jessica Regan說,「華麗的喪服被視為哀悼者企圖得到他人關注,而非真心為死者感到悲傷。」

此外,女性地位在一次世界大戰後大幅提升,或許也是哀悼時尚逐漸沒落的原因之一,隨著越來越多女性外出工作,要求寡婦長期服喪,與現代社會的生活形態無法相融。

「現代社會的標準越來越寬鬆,哀悼變成非常個人的行為。」Jessica Regan表示。

資料來源:CNN、Smithsonian Institute、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Encyclopedia Britannica

(本文版權為《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廣告、專案等商務合作,請發信至:ad@beautimode.com

【時尚冷知識】香奈兒為何不愛綠色?
《黑色的故事》解密黑色與女性時尚、性及階級之間的關聯
葬禮穿著也有講究!「世紀喪服大展」10月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登場
【時尚冷知識】把我的明眸送給你!18世紀最深情的信物:眼睛肖像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為宏麗數位創意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最具時尚商業知識的線上媒體,我們從人文角度出發,報導國內外優秀的時尚與娛樂產業工作者及創意人士,推動台灣新銳品牌,探索影視美學…期望透過我們深入淺出的介紹,讓業內人士或產業門外漢都能對相關領域發展和脈動有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