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亞洲新銳!2025 ART FUTURE藝術未來博覽會 挖掘超當代藝術新星

by BeautiMode 2025/01/04

2025 ART FUTURE藝術未來博覽會將於2025年1月10日至12日在台北市信義區君悅酒店登場,進入第七屆的ART FUTURE邀集超過40間國內外知名藝廊齊聚一堂,並舉辦多項特展,打造發掘40歲以下的「藝術新星」之平台。

聚焦亞洲新銳!2025_ART_FUTURE藝術未來博覽會_挖掘超當代藝術新星_20._藤藝廊_.jpg
蔡亞克,《海上的空氣 1-8 Waves 1-8》,油畫,2024。(圖/藤藝廊)

超當代(Ultra-Contemporary)藝術家的培力舞台

ART FUTURE藝術未來博覽會自2019年由大苑藝術創立以來,一直專注於推動亞洲新銳藝術家的創作發展,藝術未來博覽會創辦人暨主辦單位大苑藝術的藝術總監張學孔,特別指出40歲的年齡代表的特殊意涵:由於40歲以下藝術家相對資歷較淺,一般畫廊較少呈現或代理,而藝術未來博覽會就是為超當代(Ultra-Contemporary)藝術家開闢的培力舞台。

2025藝術未來博覽會除了持續邀集眾多國內外畫廊共襄盛舉,更將推出原住民藝術特展、東南亞新銳藝術家聯展以及涵蓋新媒體等多元創作類型的新星藝術家專區,其中包含多位曾榮獲台北美術獎、高雄獎、台南新藝獎、全國美展、中山奬、璞玉發光及重要奬學金等各奬項的得主,以及文化部主辦的「Made In Taiwan – 新人推薦特區」參展藝術家,展現新生代的無限創作潛能。

聚焦亞洲新銳!2025_ART_FUTURE藝術未來博覽會_挖掘超當代藝術新星_7.Gallery_We_.JPG
Sunyoung KIM,《NET》,銅,2024。(圖/Gallery We)

多元特展,超越地域與媒材界限

本屆藝術未來設立數個精彩特展區,包含:
原住民藝術特展:由陳亮策劃,呈現陳亮、郭悅暘、阮原閩三位原住民藝術家的創作,以當代視角重新詮釋傳統文化。
新媒體藝術專區:展出由國內外新媒體藝術家打造的數位媒介、虛實結合與互動式作品,探索數位藝術的可能性。
東南亞新銳藝術:三位越南年輕藝術家帶來具地方特色與當代性的作品。
新星藝術家專區:展示超當代藝術家的最新創作,預告下一波藝術潮流。

展前記者會中,率先揭曉2024 ART FUTURE藝術未來博覽會展出的亮點之一:包含2024纖維創作獎首獎得主陳亮(Sutipau Tjaruzaljum)、2024南島國際美術獎首獎得主阮原閩(Siyat Moses)及郭悅暘(ljaljeelan patadalj)三位新生代原住民藝術家作品聯展的作品。

原住民藝術特展策展人陳亮為排灣族與紐西蘭混血,於記者會現場呈現《一席系列:DNA》(90 x 120cm﹝不含框﹞,相紙,2023),以編織的概念將她外公與外婆的肖像交織為一,陳亮也訴說其部落家家戶戶都有的月桃草蓆(sekam)在個人成長歷程與記憶代表的獨特意義。


聚焦亞洲新銳!2025_ART_FUTURE藝術未來博覽會_挖掘超當代藝術新星_(左)阮原閩(Siyat_Moses)_徒疼:精神的乘載_I_(80_×_56.5_cm﹝含框﹞,手工紙﹝薯榔、構樹紙漿﹞、油墨)(右)陳亮(Sutipau_Tjaruzaljum),_一席系列:DNA_(90_x_120cm﹝不含框﹞,相紙,2023)_.jpg
左起:阮原閩,《徒疼:精神的乘載 I》(80 × 56.5 cm﹝含框﹞,手工紙﹝薯榔、構樹紙漿﹞、油墨);陳亮,《一席系列:DNA》(90 x 120cm﹝不含框﹞,相紙,2023)。(圖/大苑藝術)

賽德克族與閩南混血的阮原閩於現場展出《徒疼:精神的乘載 I》(80 × 56.5 cm﹝含框﹞,手工紙﹝薯榔、構樹紙漿﹞、油墨),基於台灣賽德克族的布料織品,將傳統織布材料打碎重新製成平面的紙,並絹印出模糊不清的傳統圖騰符號,以此反思工業化、全球化之下的原民文化,並探索「我是誰?」等存在式議題。

曾參與日本、澳門、西班牙等地實驗電影與錄像藝術節的郭悅暘則呈現《距離‧海》(135 x 90cm,藝術微噴、珍珠面相紙、黑色鋁框,2023),以詩意的海洋意象作為語言、文化斷裂與連接的橋樑。

聚焦亞洲新銳!2025_ART_FUTURE藝術未來博覽會_挖掘超當代藝術新星_郭悅暘(ljaljeelan_patadalj),_距離‧海_(135_x_90cm,藝術微噴、珍珠面相紙、黑色鋁框,2023).jpg
郭悅暘,《距離‧海》(135 x 90cm,藝術微噴、珍珠面相紙、黑色鋁框,2023)。(圖/大苑藝術)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新媒體藝術今年大放異彩。新晉藝術家團體貳進不僅曾參與2023年林茲電子藝術節,也將在ART FUTURE中帶來充滿實驗性與未來感的作品。而藝術家林晏竹曾以策展人身份參與林茲電子藝術節,今年將以創作者身份於今年的藝術未來博覽會呈現前衛性作品《永恆迴路》(Eternal Circuit),作品靈感源自古代煉金術石板《翠玉錄》(Emerald Tablet),以電路板為載體,嵌入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質化代幣),結合AI生成的創世文本,詮釋層級宇宙中訊息、物質與經濟轉換中的流動性。

聚焦亞洲新銳!2025_ART_FUTURE藝術未來博覽會_挖掘超當代藝術新星_B.林晏竹_Yen-Ju_Lin《永恆迴路》_.jpg
林晏竹,《永恆迴路》,複合媒材、NFT,2024。(圖/大苑藝術)

新星藝術家陳寛睿把南磺溪採集的溪水、葉片為模版,轉化為造型隨機的金屬葉片,將樹葉和風,借由動力裝置,掉落的葉片與含硫磺的溪水同樣鏽化反應,反映結合有機與機械媒材特性的新媒體特色。

聚焦亞洲新銳!2025_ART_FUTURE藝術未來博覽會_挖掘超當代藝術新星_B_陳寬睿_叢鳴Mountian_rustling_2024_動力裝置_170x40x40cm.jpg
陳寬睿,《叢鳴》,動力裝置,170x40x40cm,2024。(圖/大苑藝術)

國際參展陣容,打造跨國藝術對話

海外畫廊今年同樣是亮點,特別是韓國與日本的強勢參展。韓國的Keumsan Gallery、Gallery Jeon與Art Boda等帶來豐富的藝術視野,日本的Ginza Kawauso Gallery和瀨戶內藝術集體則呈現東方文化底蘊與當代語彙的巧妙結合。此外,香港、越南、希臘等年輕藝術家亦將共襄盛舉,深化亞洲藝術的多元對話。

聚焦亞洲新銳!2025_ART_FUTURE藝術未來博覽會_挖掘超當代藝術新星_14.LeeSeoul_Gallery_.jpg
MO Yongsoo,《I love you》,油畫,2024。(圖/LeeSeoul Gallery)
聚焦亞洲新銳!2025_ART_FUTURE藝術未來博覽會_挖掘超當代藝術新星_10._Ginza_Kawauso_Gallery_.jpg
Nana SUZUKI, 《Airy -La Vie en rose》,油畫,2024。(圖/Ginza Kawauso Gallery)
聚焦亞洲新銳!2025_ART_FUTURE藝術未來博覽會_挖掘超當代藝術新星_15._Lili_Art_.jpg
陳可容,《尋覓關愛的靈魂》,壓克力,2024。(圖/Lili Art)

不容錯過的藝術新秀與話題作品

本屆藝博會網羅了超過30位以上的新星藝術家,包括曾獲國內外重要獎項的創作者;藝術家包括:貳進、黃彥勳、林威丞、吳上偉、呂宗憲、孟陳恩、林晏印、黃上育、陳芷筠、邱泰寬、蔡豪毅、葉哲瑀、周依潔、林芷吟、李晏綺及多位新媒體藝術家如林晏竹、陳寬睿、林亭羽等,將為觀眾呈現創新的視覺與感官體驗。

聚焦亞洲新銳!2025_ART_FUTURE藝術未來博覽會_挖掘超當代藝術新星_C-謝佳瑜_良伴狗燈_2024_陶瓷、電線、燈泡_10_10_25cm_10000一件_圖1.jpg
謝佳瑜,《良伴狗燈》,陶瓷、電線、燈泡,2024。(圖/大苑藝術)

合作專區:獨立珠寶設計的精湛工藝

此外,2020年創立的新加坡獨立珠寶設計品牌Norbu Lee Gems & Jewellery將首次參與藝術未來,將想像與工藝巧妙結合。每件作品兼具佩戴性與功能性,展現獨特風格,並以精湛工藝與深刻創意,捕捉珍貴記憶,傳遞永恆之美。

2025 ART FUTURE藝術未來博覽會
展期:2025年1月10日至1月12日

貴賓預展:2025年1月10日(僅限受邀者參與)

公眾展期:2025年1月11日至1月12日


地點:台北君悅酒店


Text、Photo:大苑藝術


廣告、專案等商務合作,請發信至:ad@beautimode.com

平淡中看見光芒!炭筆與色彩的交響 曲家瑞畫筆下的生命劇場
歷經大火、疫情、資金考驗... 紀錄片見證優人神鼓30多年蛻變重生歷程
沉浸日本江戶風華!從東京到台北 Art Aquarium金魚藝術展感受夢幻水世界
看見不一樣的草間彌生!圓點幻境經典重現 到北師美術館感受圓點女王與臺灣接觸的原點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為宏麗數位創意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最具時尚商業知識的線上媒體,我們從人文角度出發,報導國內外優秀的時尚與娛樂產業工作者及創意人士,推動台灣新銳品牌,探索影視美學…期望透過我們深入淺出的介紹,讓業內人士或產業門外漢都能對相關領域發展和脈動有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