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設計

《讀衣III》華山開展!用時尚解構文字 六位設計師挑戰「無」中生有

作為近年大型展演中最受矚目的文化型展覽之一,《讀衣III》於2018年10月20日在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正式開展,延續一貫的跨界精神,探討書法在當代的藝術形貌,並首度從文字解構的線條走向具體文字的線條。 《讀衣》計畫,至今已邁入第三屆,長達22公尺的入口背牆,對內創造了窄長的通行廊道,這是進入《讀衣III》位於西一館主展場的哲學之道。
By BeautiMode  |  2018/10/20

這才是名符其實的「書迷」,女孩與書的創意攝影作品IG爆紅!

有些人喜歡閱讀書籍、有些人則喜歡用書籍來當作創作的來源。「Bookstagrammer」伊麗莎白薩根(Elizabeth Sagan)多年來一直與10萬名的IG粉絲分享自己的作品,她利用書本創造出許多不可思議的場景,拍攝出一張張美麗的照片,而這樣的作品也被媒體看到了,伊麗莎白薩根持續努力用書本在IG中創造這些超現實的作品。
By Juksy  |  2018/10/20

《Popeye》超人氣的「街道地圖」到底如何製成?前編輯都築響一大解密!

我在《POPEYE》的時代,責編、撰稿人、攝影師等等會組成少則四、五人,多則七、八人的陣仗從東京出發,在國外的飯店或汽車旅館住好幾個禮拜,幾乎是集訓狀態了。一個房間睡好幾個人,每天從早到晚都一起行動。大家都沒手機、沒網路、沒有一個人擅自跑到其他地方的行動力,所以沒有獨處的時間也沒有隱私。現在回想起來,那狀況或許是有點奇妙。
By 臉譜出版  |  2018/10/18

無為:徐冰與繪畫之非感知的生命

將漢字理解為具有多重含義的、多重潛在可能性的形象,對人們理解徐冰關於漢字的美學而言至關重要。我們可以以徐冰在2001年首次展覽於塞克勒國家美術館(Sackler Gallery)的作品《鳥飛了》(The Living Word)為例。地板上放著一條長長的白板,上面有數行中國漢字,以傳統卷軸的方式來呈現。
By 典藏藝術網  |  2018/10/17

發現你我都忽略的美!丹麥攝影師記錄台灣浪漫風情

對於生長在台灣的我們,你熱愛你居住的這塊島嶼嗎?也許在世俗的怨懟和現實壓力的窠臼下,太多太多的阻礙矇蔽了你我當初欣賞美好事物的初衷,在忙碌和迷惘的包袱下,倏忽即逝的亮麗成了過往雲煙,但對於來自丹麥(Denmark)的攝影師馬岑(Henrik Matzen)來說,台灣是他旅行中覺得最美好的國度,他不僅記錄下無數美好風景,更視台灣為第二故鄉。
By 遠見雜誌  |  2018/10/17

他們短暫卻精彩的藝術人生!跨時空探索《埃貢席勒-尚米榭巴斯奇亞》特展

藝術不僅跨越時間與空間,也讓20世紀初奧地利畫家埃貢席勒(Egon Schiele),與20世紀末的紐約塗鴉藝術家尚米榭巴斯奇亞(Jean-Michel Basquiat)有了交集。2018年秋季,路易威登基金會(Louis Vuitton Foundation)在巴黎舉辦《埃貢席勒-尚米榭巴斯奇亞》(Egon Schiele-Jean-Michel Basquiat)特展,探索這兩位命運相似卻素昧平生的藝術家,其中的精神連結。
By BeautiMode  |  2018/10/16

成都最美書店再+1!四川興隆湖書店打造「從天飄落的書」湖畔靜謐書香空間

將興隆湖周邊靜謐清幽的環境考量進設計中,慕達建築以「上帝不小心掉落到人間的一本書 」為設計背景,建築外型取自書的形象,盼望來到此地的閱覽者能夠真正地走進空間並與之對話。
By La Vie行動家  |  2018/10/15

意識—真實與幻象的知識之果

法國批評家羅蘭巴特在法蘭西學院就職演講中,曾針對寫作的精神境界進行描述。此書寫精神境界,對文藝批評者有其貼切處。但對藝壇而言,評論文字常代表知識權勢,而多出來的智慧與趣味,反而使藝評不及藝術史和美學的堂奧地位。相對的,藝評在學界的遊俠般性格,也使其擁有更介入藝壇的騷動能量。
By 典藏藝術網  |  2018/10/15

流入東瀛百年 15億台幣蘇軾 「木石圖」11月上拍

身為唐宋八大家亦是書法四大家的蘇軾(蘇東坡)(1037-1101年),其存世作品可謂鳳毛麟角,其中曾存於歷史紀錄、卻已消失百年的《木石圖》(或稱《枯木怪石圖》),日前重現江湖、將於今年11月領銜佳士得香港秋季拍賣,目前估價上看4億港幣(約15.66億台幣),引起各方關注。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8/10/12

觀眾也來參一腳:作品可以摸嗎?

有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利用裝置藝術來轉換觀者與作品的關係,在這樣的作品中,觀眾參與是成就和彰顯作品意義的重要一環。俄羅斯重量級裝置藝術家伊萊亞.卡巴科夫(Ilya Kabakov)甚至將裝置藝術比作劇場,在此觀眾成為演員,藝術家成為導演,作品成為舞台。
By 典藏藝術網  |  2018/10/12

藝術解謎 維梅爾《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並不只是少女?

在漫長的藝術長河中,《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身分一直是熱論的話題。或許是維梅爾的長女瑪麗亞、或許是友人的女兒瑪格達萊娜,也或許是小說家翠西(Tracy Chevalier,1962)筆下,維梅爾家中的幫傭,甚至是畫家幻想出來的理想女孩。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8/10/12

我們知道的事實沒那麼有趣,所以得虛構一下

在製片或電影公司掏錢買下劇本之前,一定要有人先讀過這個本子。然後換另一個人讀,接著再來一個。如果你運氣好一點,也許不用太多人讀過,這個本子就會被經紀人相中或被製片買下來。
By 典藏藝術網  |  2018/10/11